1、技术经济学学习笔记姓名:王 鹏 学号:2010211053054第八章 项目的社会评价第一节 项目社会评价概述一、 项目社会评价的含义归纳起来,当今的社会评价主要包括四种:(1) 包含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社会效益分析;(2) 经济评价加收入分配分析;(3) 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4) 引入社会学家参与评价的社会影响评价。从广义来角度来说,项目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都应包括在社会评价的范畴内,但由于经济评价已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方法参数,已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环境评价也有了评价规范和具体的评价方法,因此社会评价中不包括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的内容,是指项目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和影响的一种评价方法
2、。二、 项目社会评价的重要性(一)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二)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保证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三)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加强投资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四)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进一步吸引外资(五) 通过项目社会评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三、 项目社会评价特点与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一) 多人文性(二) 多层次性(三) 多目标性(四) 难量化性(五) 多样性(六) 长期性四、 项目社会文人的范围一般来说,社会评价的重点是当地人民受益型项目、对当地社区人民影响较大的项目以及易引起社会动荡的项目。具体来说,进行社会评价的项目包括以下几大类:(一) 农业
3、、林业项目(二) 水利项目(三) 社会事业项目(四) 能源、交通、大中型工业项目社会评价应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始终,如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实施和项目后评价的各个阶段之中,各类项目进行社会评价的侧重点、内容应有所不同,深度要求不一。在开展项目社会评价中,要按项目的类型、行业的特点和各个项目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具体项目具体对待。第二节 项目社会评价内容一、 项目社会评价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遵循国家有关的法规(二) 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三) 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可比性原则(四) 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
4、进行评价二、 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的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提供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分配效益、项目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一) 项目提供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指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没有反映出来的效益,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及影响。(二) 项目的分配效益分析项目收益中国家财政、地方财政、部门经济、企业和个人的各自所得及分配比例,并分析是否有利于贯彻实现合理公平分配的原则。(三) 项目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主要是对除经济发展目标以外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分析。第三节 项目社会评价的方法一、 项目社会评价的步骤项目社会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 筹备和制定评价工作计划(二) 确
5、定评价目标与范围(三) 选择评价指标(四) 调查预测,确定评价标准(五) 制定备选方案(六) 进行预测评价(七) 选出最优方案(八) 专家论证(九) 评价总结二、 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一) 项目社会评价的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指用文字描述说明事物的性质的指标。参考世界银行对项目进行社会动态评价的经验整理下面一些定性分析的要点:1、 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影响;2、 对提高国家、部门、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3、 对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水平的影响;4、 对国防安全的影响;5、 是否尊重当地的各民族习惯,对民族团结、和睦有无影响?6、 对提高人民教育水平的影响;7、 对当地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影
6、响;8、 对增进人民健康,延长寿命的影响;9、 对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影响;10、 项目的受益者是谁,多少人受益?11、 有无项目受损者;受损者如何补偿?12、 如果建设项目要求人们搬迁或移居异地,如何搬迁安置?13、 项目是否影响当地土地使用上的变化,如何补偿原有土地的收入?(二) 项目社会评价的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是指可以具体计算量化的因素,有统一的量纲、相应的计算公式与判别标准。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用数据描述,比较客观、科学。1、 就业效益指标单位投资就业人数项目新增的就业人数(人)/项目投资(万元)单位投资直接就业人数本项目新增的就业人数(人)/本项目直接投资(万元)单位
7、投资间接就业人数相关项目新增的就业人数(人)/相关项目投资(万元)2、 收入分配效益指标从国家宏观经济层次分析来看,收入分配分析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即国民收入在社会集团或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效益分析。从项目的微观层次分析来看,收入分配分析指项目的净收益对社区居民的收入分配效益。国家收益比重项目上交国家的税金/项目总收益100%地方收益比重项目上交地方的税金/项目总收益100%企业收益比重企业收益/项目总收益100%职工收益比重职工收益/项目总收益100%企业收益为企业纯税后利润。3、 节约自然资源指标自然资源是指国家的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与
8、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投资项目最重要的物质来源。(1) 节能指标项目的综合能耗项目的综合能耗项目的年综合能耗/项目的净产值项目的综合能耗指标要小于行业规定的定额。(2) 单位投资占用耕地项目战胜耕地面积(亩)/项目总投资(万元)(3) 单位产品耗水量项目年生产耗水/生产产品生产量三、 项目社会评价方法(一) 有无对比分析法(二) 利益群体分析法1、关于利益群体的划分(1)项目受益人;(2)项目受害人;(3)项目受影响人;(4)其他利益群体。2、利益群体机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制定项目利益群体一览表。(2)评价各利益群体对项目成功与否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3)根据项目的目标,对项
9、目各利益群体的重要性作出评价。(4)根据以上各步的分析结果,提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种利益群体应采取的措施。(三)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多目标综合评价就是对项目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总的评价。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2) 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3)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第四节 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的项目社会评价一、 不同层次的项目社会评价(一) 国家宏观层次的社会评价国家宏观层次的项目社会评价一般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分析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二)地区层次的项目社会评价地区层次的项目社会评价一般也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分析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地区发展目标的
10、贡献和影响。(三)项目层次的社会评价项目层次上的社会评价贯穿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与要求参看“不同阶段的项目社会评价”内容。二、 不同阶段的项目社会评价按照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可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估阶段、实施阶段及项目后评价几个阶段。(一)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社会评价投资项目经过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然后提出项目建议书,经项目所属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即可完成项目的立项。(二) 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阶段的项目社会评价这个阶段,要求全面深入地对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详细的社会评价,以增强项目的有利影响,减轻不利影响,避免社会
11、风险。(三) 项目实施阶段的社会评价(四) 项目后评价阶段的社会评价第九章 公用事业项目经济评价第一节 公用事业项目概述一、 公用事业项目的含义与分类所谓公用事业项目,就是由政府或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兴建的,不以追求利润为基本目标,而以社会公众福利为投资根本目的的项目。1、 文体发展项目2、 国防建设与社会安全项目3、 社会服务基础项目4、 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项目二、 公用事业项目的特点(一) 投资主体多样化(二) 投资受益者的多元性(三) 公用事业项目的外部性(四) 公用事业项目投资大(五) 公用事业项目寿命期长(六) 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慢(七) 公用事业项目的风险性大(八
12、) 公用事业项目评价的不确定性三、 公用事业项目评价考察的角度确定1、 得到收益或受到损失的个人2、 特定的政府机构3、 城市、乡镇等地域4、 省等地区5、 整个国家四、 合理确定公用事业项目评价的基准折现率公用事业建设投资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税收和利润。第二, 政府发行债券或间接向国外政府或金融机构借款。第三, 引进外资,共同兴建。第四, 公用事业工程本身的经营服务收入。确定公用事业项目的基准折现率,在西方本家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一) 以借款或债券利率作为基准折现率(二) 参考一般生产经营项目评价的折现率(三) 将(一)、(二)综合起来确定基准折现率第二节 公用事业项
13、目的收益与成本一、 公用事业项目收益与成本类别(一) 内部收益(成本)、外部收益(成本)(二) 直接收益(成本)、间接收益(成本)(三) 有形收益(成本)、无形收益(成本)二、 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成本计算原则在对公用事业项目的收益成本计算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 目标明确原则目标的明确要基于考察角度的确定、收益成本界限的划分以及系统范围的明晰的基础上。(二) 口径一致原则(三) 非重复性原则(四) 增量计算原则(五) 最大限度货币化原则三、 合理分摊多功能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一) 投资分摊方法1、 将项目的功能按主次进行分类,主要受益部门承担投资的大部分,次要受益部门承担投资的其余部分。2
14、、 按各受益部门获得同等效益时的最优替代方案的投资分摊。所谓最优替代方案是指各受益部门在单独投资条件下获得同综合工程提供的效益相等时的最优方案。3、 按各受益部门对工程的利用率进行分摊。(二) 投资分摊合理性的检验1、 任何一个部门或地区分摊的投资都不应大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单独兴建等效最优替代工程方案的投资;2、 各受益部门或地区分摊的投资都具有相应的效益;3、 不论受益大小,各受益部门或地区至少应承担为该部门或地区服务的专用工程和配套工程的投资。第三节 公用事业项目评价方法一、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是货币化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因而这种分析可以像一般生产经营项目的经济评价那样,使用净现
15、值、净年值、内部收益率等评价指标。(一) 评价标准的选择由于在不同条件追求目标的不同,一般有五种评选目标:1、 投资成本最小化2、 收益最大化3、 效益成本最大化4、 效益成本差最大化5、 增量比(增量差)最大化(二) 评选的步骤1、 定义项目主要目标2、 建立所有可行的、互斥的、待比较的公共事业可行性方案,对于那些明显不符合规定,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应该首先给予排除,从而简化整个比选过程,节约人力物力3、 在成本收益分析中,首先需要规定各方案进行比选的比较期,将方案比选的口径统一4、 确定受益范围和受益内容5、 确定成本影响的范围及其内容,确定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判断各种成本能否用货币进行直接
16、测算,不能直接测算的能否通过其他方法间接测算出来。6、 正确选用折现率7、 采用成本收益法比较待选方案8、 进行补充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三) 评价指标计算1、 收益成本比与收益成本差指标2、 增量收益成本分析指标三、 成本效用分析法(一) 成本效用分析法的基本条件1、待评价的项目方案数目不少于两个,且所有方案都是相互排斥的方案2、各方案具有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即各方案是为实现同一使命而设计的3、各方案的成本采用货币单位计量,各方案的收益采用非货币的同一计量单位计量(二) 成本效用分析法的应用步骤1、 明确项目应用实现的效用2、 确定反映效用水平的计量指标3、 提出具有预定效用的备选方案4、
17、识别与计量各方案的成本与效用5、 方案间的比较评价(1) 最大效用成本比较法(2) 固定成本法6、 进行敏感性分析或其他不确定性分析7、 写出分析或研究报告(三) 效用分析(四) 案例分析第十章 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 设备的磨损一、设备磨损的分类及度量(一)设备的有形磨损1、设备有形磨损的概念及成因2、设备有形磨损的度量(1)设备有形磨损的价值度量(2)设备有形磨损的程度度量(二)设备的无形磨损1、设备无形磨损的概念及成因2、设备无形磨损的度量(三)设备的综合磨损1、设备综合磨损的概念及成因2、设备综合磨损的度量二、设备磨损的补偿(一)设备磨损的技术补偿1、设备修理2、现代化改装
18、3、设备更新(二)设备磨损的经济补偿第二节 设备的经济寿命一、 设备寿命的概念二、 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原理三、 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一) 匀速劣化数值法(二) 费用平均法第三节 设备更新的决策方法一、 设备原型更新的决策方法二、 出现新设备条件下的设备更新的决策方法(一) 年费用比较法(二) 更新收益率法第四节 设备大修和现代化改装的决策分析一、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一) 设备大修的概念(二) 确定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三) 设备大修理周期数的确定二、 设备现代化改装及其技术经济分析(一)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概念和意义(二)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技术经济分析1、 最低总费用法2、 追加投资回收
19、期法第五节 设备租赁的技术经济分析一、 设备租赁概述(一) 设备租赁的概念(二) 设备租赁的方式1、 经营租赁2、 融资租赁二、 租赁决策分析第十一章 项目后评价 第一节 项目后评价概述一、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二)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1、广泛性;2、特殊性;3、全面性;4、反馈性。二、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和评价原则(一)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二)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1、 公正性和独立性2、 可信性3、 实用性4、 科学性三、 项目后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选择(一) 项目后评价主体的选择1、 投资者要对项目进行后评价。2、 投资中介机构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3、 商业银行等金融
20、机构要对项目进行评价4、 项目建设施工企业要对项目进行后评价(二) 项目后评价客体的选择1、 具有特殊性的项目2、 具有代表性的项目3、 具有可能性的项目四、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关系 (一)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相同点(二)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的区别1、 评价的主体不同2、 评价的阶段不同3、 评价的内容不同4、 评价的性质不同5、 评价的依据不同五、 项目后评价的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一) 我国项目后评价发展概况1、 项目后评价基本情况2、 项目后评价发展过程(二) 国外的项目后评价概况第二节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一、 项目目标评价二、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一) 项目前期工作评价(二) 项目建设
21、实施评价(三) 项目生产运行评价(四) 项目管理评价三、 项目效益评价(一) 项目财务后评价(二) 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四、 项目影响评价(一) 项目经济影响评价(二) 项目科技进步影响评价(三)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四)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五、 项目持续性评价(一) 政府政策因素(二) 管理、组织与参与因素(三) 财务分析(四) 技术因素(五) 社会、文化、环境、生态持续性第三节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与方法一、 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一) 建设单位的自我评价(二) 行业后评价(三) 国家后评价二、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一) 对比分析法(二) 逻辑框架法(三) 成功度评价法三、 项目后评价报告的
22、内容及格式1、 简述2、 目录3、 主体4、 信息收集表5、 附件第十二章 技术方案综合评价第一节 综合评价概述一、 综合评价的概念与必要性二、 综合评价原则(一) 科学性原则(二) 客观性原则(三) 可比性原则(四) 可行性原则三、 综合评价程序(一) 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目标(二)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三)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四) 确定指标权重(五) 选择综合评价方法(六) 综合评价结果排序第二节 项目后评价概述一、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一) 系统性原则(二) 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三) 互斥性与有机结合原则(四) 动态与稳定性原则(五) 可比性原则二、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一) 社会评价(二) 技术评价(三) 经济评价(四) 风险评价三、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一) 系统分析(二) 目标分解(三) 征询专家意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四、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一)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必要性(二)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五、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一) 经验确定法(二) 统计资料分析确定法(三) 熵值法第三章 综合评价方法一、综合评分法(一)加法评分方法(二)乘法评分方法(三)加法与乘法混合评分法二、模糊优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