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2 初步设计
2.1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要明确工程规模、建设目的、投资效益、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确定拆迁、征地范围和数量,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有关建议,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
2.2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工程数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和工程概算。
1 设计说明书
1.1 概述
1.1.1 设计依据
1 设计委托书。
2 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选厂报告(注明批准机关、文号、日期、批准的主要内容)。
3 水资源评价报告及取水许可证。
4 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5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1.2 主要设计资料
资料名称、水源、编制单位及日期(除有关资料外,一般包括水源利用、用电协议、卫生防疫部门的同意书等)。
1.1.3 城市概况
1 城市或区域现状、总体规划等。
2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有关情况。
1.1.4 现有供水设施概况
现有水源、水厂、管网等设施及利用情况、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水质、水压、生活用水量标准、普及率及存在问题。
1.1.5 城市供水规划
1.2 设计内容
1.2.1 总体设计
1 工程规模
近、远期用水量,选用的生活用水量标准,工业用水量标准,重复利用率,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确定取水工程、加压泵站、输水管(渠)道、净(配)水厂规模。
2 水质及水压要求
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消防的水压要求。
3 水源选择
根据可研报告对水源的论证,说明所选水源的水质及不同保证率时的水量。
4 给水系统
根据自然条件、总体规划、建设周期,结合现有给水设施,提出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耗用能源、主要材料等全面权衡,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5 输水线路选择
水源距净水厂距离较远时,对输水线路选线、管径(断面)、条数、管渠材料、设置加压泵站级数的方案做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6 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
1.2.2 取水构筑物设计
阐述地面水取水口位置选择,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或地下水水源地取水井的设计原则及方案比较,说明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寸、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起吊设施和卫生防护措施等。地面水取水构筑物要说明设计标准,防水凌、防水草、防淤积及岸坡保护措施以及对航运的影响等。
1.2.3 输水管(渠)道设计
管(渠)道走向、长度、管径(断面),管材、埋设深度、防腐措施,输水管渠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的工程措施,加压泵站位置、布置和机组设备选型,防止水锤措施等。
1.2.4 净(配)水厂设计
1 根据原水水质分析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净化工艺流程。
2 净(配)水厂位置,平面及坚向设计,土方平衡计算,占地面积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 构筑物选型及主要设计参数、尺寸、主要设备型式及主要性能参数、数量、采用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
4 净水药剂的选择及用量、搅拌方式、投配方式、储量及储存方式、计量设备,加药间的尺寸、布置及其所需设备类型、台数与性能,卫生安全措施。
5 消毒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消毒方式、投配点、投配和计量设备、储量及储存方式、消毒间的布置和安全措施。
6 排泥水及冲洗水的排放或回收措施,对排放水体的环境影响,污泥处置方法。
7 辅助生产建(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其使用功能。
8 厂内给水管及消火栓的布置,排水管布置及雨水排除措施,道路标准、绿化设计。
1.2.5 配水管网设计
管网布置原则,管网平差计算成果(附计算示意图),最大工作压力、最小工作水头(地面以上),配水干管的直径、长度、走向,管道穿越铁路、公路及过河方式,加压泵布置和机组设备选型,调节水库或水塔的位置、容量、标高和形式。
1.2.6 建筑设计
1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和层高。对室内热工、通风、消防、节能所采取的措施。
2 建筑物的立面造型、装修标准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 辅助建筑物及职工宿舍的建筑面积和标准。
4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需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的有关规定。
1.2.7 结构设计
1 工程所在地区的风荷、雪荷、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冰冻深度、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膨胀土、滑坡、溶洞、冻土、采空区、抗震的不利地段等)应分别予以说明。
2 根据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所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阐述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腐等)。
3 阐述主要构筑物和大型管、渠结构设计的方案比较和确定,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等。
4 必要时应概述对重要构筑物、管渠穿越河道等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法。
5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需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的有关规定。
1.2.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1 设计范围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等。
2 采暖系统:各构(建)筑物热负荷;热源状况与选择及热媒参数;采暖系统的形式及补水与定压;室内外供热管道布置方式和敷设原则;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3 通风系统: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通风系统的形式和换气次数;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通风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防火技术措施。
4 空气调节系统:需要空调的房间及冷负荷;空调(风、水)系统、控制简述及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空气调节系统设备的选择;空气调节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防火技术措施。
5 锅炉房:确定锅炉设备选型(或其它热源);供热介质及参数的确定;燃料来源与种类;锅炉用水水质软化,简述锅炉房组成及附属设备间设备的布置。
6 对于大型厂站以及厂前区综合管理楼和宿舍楼等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参见《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及建筑给排水有关章节的深度要求。
1.2.9 供电设计
1 说明设计范围及电源资料概况。
2 电源及电压:供电电源、电压等级、厂内设备的电压选择。
3 负荷计算:说明用电设备种类,并以表格表明设备容量,计算负荷数值和自然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补偿方法,补偿设备的数量以及补偿后功率因数结果。
4 供电系统:根据负荷性质及可靠性的要求,确定的高、低压一次系统图、运行方式、变电所平面布置、变压器容量和数量的选定及其安装方式(室内或室外)。
5 保护和控制:继电保护的设置,操作电源类型的选择,防雷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的说明等。
6 泵房电气设备的控制要求以及和变配电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关系,结构形式等。
7 计量:阐明水厂变电所的计量方式以及电力系统中需要加以特别计量的回路如照明的要求。阐明计量柜的变比,或依据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
1.2.10 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
1 自动控制、仪表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厂站控制模式,控制系统图,仪表、自动控制测量的内容,各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调度系统,包括带监控点的流程图(PID或PICD)。
2 通讯设计范围及通讯设计的内容,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的组成,主要设备的选型、平面布置等。
1.2.11 机械设计
1 所选用标准机械设备的规格、性能、安装位置及操作方式,非标准机械的构造形式、原理、特点以及有关设计参数。
2 维修车间承担的维修范围,车间设备的型号、数量及布置。
1.2.12 环境保护
1 水源地保护措施。
2 加氯间防止氯泄露措施。
3 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及污泥处理措施。
4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环境(或排放水体)的影响。
5 锅炉房消烟除尘措施。
6 降低噪音措施
7 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措施。
1.3 劳动保护与安全
1.3.1 用电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3.2 转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3.3 防滑梯、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
1.3.4 其他安全措施。
1.3.5 对主要防范措施提出预期效果和综合评价。
1.4 消防
根据构(建)筑物的消防保护等级,考虑必要的安全防火间距,消防道路、安全出口、消防给水、防烟排烟等措施。
1.5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叙述能耗情况及主要节能措施,包括建筑物隔热措施、节电、节药、节水和节燃料等措施,说明节能效益。
1.6 人员编制及经营管理
1.6.1 提出必要的管理机构、定员及人员编制的建议。
1.6.2 提出年总成本费用并计算单位制水成本。
1.6.3 单位水量的投资指标。
1.6.4 关于分期投资的确定。
1.7 对下阶段设计要求
1.7.1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7.2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的资料和勘测要求
1.8 附录
各类批件和附件
2 工程概算书
3 主要设备材料表
4 设计图纸
施工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