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七律长征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法选择或资源选用反馈方式(一) 知识与能力:1.认识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2.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加强诵读指导。(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一 预习探究1播放电视
2、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要读好课文首先要对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有很好的理解,对于这首诗你了解了多少呢?(自由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及时评价、补充写作背景。二合作交流1、作为五年级的同学,我觉得有很多内容包括诗句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自学
3、。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指导关键字的读音,及时评价)2、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我觉得你们的自学能力非常强。你看我刚才一点也没讲,同学们就把这首诗的作者、背景、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真了不起,现在给你一点时间,你认为哪里还比较薄弱,你没理解到或哪个地方意思还不明确需要再查一查,你抓紧时间补习一下。另外,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三品读领悟1、解读“难”字:(1)请同学再读课文,长征万里迢迢,红军的态度怎样?用原文回答。(2)听老师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信息?(范读)(第一遍读,强调“红军”;第二遍读,强调“不怕”;第三边读,强调
4、“远征难”)(3)看同一句话我们读得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就不同。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的总结会上说:“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关于这篇文章我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很好了,请你结合资料围绕“难”字来谈,长征难在哪里?(随生回答整理)A、难在环境: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理解“逶迤”“磅礴”: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注意“岭”和“山”的区别“逶迤”与“磅礴”的区别)B、难在人不和:外有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内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排斥。(4)适时归纳形成小诗:长征万里多艰险五岭逶迤无人烟乌蒙磅礴插云天可恨金沙卷巨谰大渡桥横
5、赛天堑雪山草地如泥潭国焘分裂霜加雪难,难,难难于上青天。读上文:万里长征,力尽艰险,你能读出长征的难吗?2.(1)解读“暖”。回过头来关于这首诗你还想说什么?当学生汇报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问:你对这个“暖”字怎么理解?总结:红军不费一枪一弹,用智慧和速度巧渡金沙江,心里自然得意,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诗句(出示)你还想起了什么?(出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暖暖地读这句诗。(2)解读“寒“A、当学生汇报到“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播放飞夺庐定桥的片段。同学
6、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桥上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感受一定很深。(齐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用鲜血、信念和勇往之前的精神强渡大渡河,当毛泽东再次想起那场激战,想起铁索上还滴着红军的鲜血,他的心情依然很(生答”寒“),凉透脊背。再读。3、解读“不怕”(1)就像毛泽东在长征组诗清平乐 会昌中写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出示)。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读第一句。红军
7、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再读第一句。这个声音响彻在金沙江上,男生读。这个声音响彻在乌蒙山上,女生读。这个声音响彻在万水千山之上,全体读。(2)走过长征的全军将士,此时的心情是“尽开颜”(师指生答)读最后一句谁能告诉我“三军”是指的哪三军?这一切的一切在红军眼里都被看作(指“万水千山只等闲”句),让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红军这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这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在这“尽开颜”的背后掩藏着太多太多。让我们解读“红军”谈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3)回望万里征途,红军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战辣子口,配乐读全文。长征乐曲4、方法指导同学们,历时一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有多
8、少内容要写,可作者只用了八句,就非常概括的将军队长征的经历浓缩于一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本诗主题鲜明,结构也非常严谨,“尽开颜”和“只等闲”“不怕”和“更喜”照应,运用了夸张比喻,非常传神,自始至终洋溢着豪迈的情感,令人振奋。5、 这首诗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四 巩固延伸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词,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出示)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五作业 回去后搜集资料,自学教师补充的这首词,深入体会长征中最后一次过山时,毛泽东的心情。 1
9、、坐端正,欣赏影片。2、 回答。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并能针对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指名通读课文,针对作者、写作背景、诗歌体裁、诗句含义汇报自学成果。生认真思索,读、写、画。提出问题。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认真听并作出回答,各自强调的词语不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一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给予批改,完善。通过板画加深对“逶迤”“磅礴”的理解自由读,齐读该诗。汇报自己的感悟及不懂之处。用自己的话回答对“暖”的理解。齐读出示的诗句。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满怀深情的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重新理解“三军”是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而非海、陆、空三军。配乐读全文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对诗歌的理解,自己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等。满怀深情的读该词,感悟作者伟大情怀课件黑板教材。黑板,学生画图理解词语意思课件课件 课件长征乐曲课件自由回答,并倾听补充。齐读课题。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及时评价、补充。指名通读课文自由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范读,学生听组内自由讨论,回答齐读归纳的诗歌自由汇报组内交流补充男生读女生读齐读组内讨论配乐齐读全文自由回答齐读补充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