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255740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第一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聆听东方升起月亮 课型 欣赏 课时 1 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一首中国民歌。1840年,英国首任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中记录了教材 这首民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分析 4年至1937年间, 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范广泛传播。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体验、学情 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对分析 音乐的整体感受为主。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

2、术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1、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教学 2、在欣赏东边升起月亮中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去感受歌目标 曲的优美。 3、 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教学重点: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难点 了 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通过故事了解歌剧内容,在课件的帮助下让学生知道歌剧图兰朵教学 的音乐背景。通过音响的聆听感受曲调与中国歌曲茉莉花相同,并了策略 解情绪和速度的不同

3、。真正感受到东方升起月亮给我们带来的不同魅力。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 个故事。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学生边看课件边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听故事。 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公主,名叫图 兰朵,很美丽动人,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 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 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 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 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 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 朵,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

4、对 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 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 ,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 ,如果没有猜中,他就被处死刑。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师: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 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学生看第二张幻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灯片,并感受故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事。 3、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 响起 师: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聆听旋律,感受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音乐,让学生的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情感得到进一步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升华。 三、聆听东边升起月亮 1、教师简介歌曲图兰朵 的创作背景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5、设想 课前补改 师:是剧作家阿达米和西蒙尼学生初步了解 根据高吉的同名剧改编而成的。由图兰朵的作者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其改编为歌,并知道歌曲剧,我们所听到的歌曲东边升起东边升起月亮月亮就是歌剧中的一首插曲。刚就是歌剧中的一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首插曲。 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 图兰朵的片断。大家想一想, 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 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 受欢迎的。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 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 出版了。 2、说说东边升起月亮和学生回答东边 我们听过的哪首歌曲很像, 升起月亮和茉莉花很像。 3、聆听江苏茉莉花,说生答:东边升说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6、的感受, 起月亮旋律空旷悠长。江苏茉莉花旋律清明婉转 4、歌曲和茉莉花比较。 生答:曲调相同师:请同学谈谈两者之间的相,情绪和速度不同与变化。 同。 生答:江苏茉师:在情绪、速度上发生了一定的莉花节奏紧凑变化,那么你能从旋律中找出歌曲密集。东边升音乐素材上的变化吗,边听边来找起月亮节奏平。 稳抒情。 教师总结:歌曲的素材变简洁 了,加入了一些外国的元素。 学生观看视频音5、再次观看歌剧片段,进一乐。 步了解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 歌是世界音乐之林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激发学生喜爱中国民歌。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6、哼唱东边升起月亮 能哼唱东边升 起月亮 四、拓展

7、欣赏宋祖英悉尼演唱欣赏宋祖英悉尼会。 演唱会。 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 五、组织下课 东边升起月亮 板江苏茉莉花 歌剧选段东边升起月亮 书旋律:清明婉转 旋律:空旷悠长 设节奏:紧凑密集 节奏:平稳抒情。 计 体现了优美细腻的风格 体现了月光下宁静的朦胧色彩。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鲜花调)是自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曲,属小调类民歌。在中国,茉莉花不仅在江南地

8、区广为传播,而教材 且在全国各族地区乃至有些少数民族地区都被传唱。 分析 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受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而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的茉莉花音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性。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在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学情 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分析 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1、通过欣赏茉莉花歌曲,使学生了解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民歌与人 教学 民生活的关系。 目标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江苏民歌的

9、风格特点。 难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江苏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再欣赏由教学 不同乐器演奏的茉莉花,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听觉上不同的魅力。 策略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唱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歌。 师:你知道最早传到外国的中学生据实回答。 国民歌是哪一首吗, 师:有一首民歌,仅在中国就 有二十多种版本,从江苏、河北到学生回答:茉辽宁、山西都广泛传唱着,你知道莉花。 这首民歌的名字叫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江 苏民歌茉莉花。 三 、欣赏歌曲茉莉花 欣赏歌曲,体验1、

10、初次聆听歌曲 茉莉花的魅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 从歌词上来看,歌曲所要表达怎样 的内容, 2、再次聆听歌曲 听后交流:节奏提问:你对茉莉花节奏与密集,旋律优美旋律有什么感觉, 。 师:对,那你认为旋律中最好 听的是哪一句, 学生交流 师:老师最喜欢歌曲的第一句 ,这一句不光动听,也是全曲的主 题音乐句,它奠定了全曲的风格。 让我们一起唱第一句旋律,并划旋 律线,感受一下旋律的优美。 师:旋律线像什么, 师:这首歌曲每段的第一句都生交流:像波浪是“好一朵茉莉花”,好在哪里, 等。 师:“香”“白”“满园花开,比也比不教师引导学生分过她”,茉莉花花瓣洁白,芳香美析全曲,体会其丽,引发人纯洁

11、真挚、朴实无华的对茉莉花的描述情感共鸣。 :“香”“白”“满3、再次欣赏感受委婉细腻的园花开,比也比方言演唱的茉莉花。 不过她”。 师:同学们,茉莉花虽然只是一首江苏民歌,但是随着人们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它的喜爱程度的提高,它在世界乐欣赏感受委婉细坛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下面我们腻的方言茉莉再来感受一下这原汁原味的方言花。 茉莉花吧。 四、延伸欣赏 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著名女 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再次欣赏了女子十二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魅力。 乐坊演奏的茉 师:同学们,欣赏了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让我们以新莉花 鲜的视觉和听觉再次感受了民族音乐给我

12、们带来的不同魅力。她们将二胡、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与吉他、贝司、爵士等西方乐器相结合,可以说是赋予民族音乐时代的特色。 五、课堂小结 板 江苏民歌茉莉花 书 设茉莉花(鲜花调)是自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曲,属小调类民歌。计 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歌曲茉莉花(第一声部课题 课型 唱歌 课时 1 ) 童声合唱茉莉花由杨鸿年改编。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教材 声部、河北民歌茉莉花为对比声部,运用对比式织体,采用复调的写分析 作手法,把这两个主题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富有情趣。同时,充分发挥童声的音色特点,很好地描绘了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内容。 演唱歌曲时能姿

13、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但在情学情 感上欠缺。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启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析 运用断音的演唱方法表现茉莉花开时小巧可爱美丽的景象。 教学 通过学唱茉莉花,感受江南音乐悠扬、舒展、柔美的音乐风格。目标 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重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悠扬、柔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绪。 难点 教学难点: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教学 首先让学生在“听”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感受与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学策略 会歌曲,另外唱好歌曲与唱会歌曲同时进行。 教学 课件、电子琴。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14、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 了委婉细腻江苏民歌茉莉花。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江南学生看课件感受,去领略一下江南的风景及美丽的江南的风景及美茉莉花。(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丽的茉莉花。 图片,背景音乐为歌曲茉莉花 ) 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看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美景,老师不由的想起了这首诗。 而茉莉花的美丽、洁白、芬芳,更 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学唱歌曲 可以随音乐轻声1、聆听歌曲范唱(播放童声哼唱。 合唱茉莉花) 师:同学们能跟着歌曲轻声哼 唱,看来对这首歌曲都非常熟

15、悉了 。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 曲吧。 随琴轻声哼唱。 2、展示茉莉花歌词,学 生跟琴轻声哼唱。 生:婉转、优美 师:通过刚才的哼唱你感受到 这首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 带有感情地演唱3、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用优美、婉转 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四、听一听,比一比 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听原 汁原味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在 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江苏民歌和童声题: 合唱 (1)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2)歌中有哪几个字与咱们的 普通话发音不同。 师:这首歌里有这些字与我们学生回答满、不的普

16、通话发音不同。 、我、采、戴、课件展示:满、不、我、采、戴、将 将 (3)用江苏方言来演唱歌曲用方言演唱歌曲茉莉花 。 五、拓展欣赏 师:小小的茉莉花除了美丽、了解茉莉花芬芳和用途以外,为什么会打动各在传承民族音乐个国家人的心,茉莉花在传承民族文化和世界音乐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传媒方面立了传媒方面立了怎怎样的功劳呢, 样的功劳。 1、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仅用了8分钟,就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张导运用了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 2、师:1997年7月1日上午10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首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既是对沉痛历史的回

17、顾,更是对辉煌未来的咏叹。 3、师:2002年底,上海“申博”, 张艺谋为此次申博制作五分多钟艺术片,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申博”成功,茉莉花立了一功。 4、师: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和2006年10月,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分别在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三台音乐会均以茉莉花做为开场曲,使东方的民族声乐艺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术在西方的音乐圣殿大放异彩。歌 唱家彭丽媛在05年春晚上也演唱过 茉莉花。 六、课堂小结: 一首源于江苏的“茉莉花”竟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

18、,那是因为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散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已不再是中国的茉莉花,她属于全人类、全世界 歌曲茉莉花(第一声部) 板书普通话发音不同:满、不、我、采、戴、将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合唱茉莉花(第二声部课题 课型 合唱教学 课时 1 ) 童声合唱茉莉花充分发挥童声的音色特点,很好地描绘了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内容。本课中的二部合唱是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演唱的教材 。这段二部合唱听起来各自的旋律线条突出,第二声部的旋律也很流畅自分析 然,与第一声部结合后,其风格统一,音

19、响效果和谐丰满,具有中国的五声调式的风格特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二声部歌曲已经能简单的学情 唱出,但还需不断完善、加强。本节课利用手势指挥进行合唱指导。 分析 能用柔美的声音、 教学 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 目标 重点 教学重点:能用柔美的声音背唱一段歌词. 难点 教学难点:能用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 教学 能随老师的手势进行二声部合唱学习 策略 教学 课件、电子琴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唱师生问好 歌。 二、发声练习(激发兴趣) 进行发声练习,1、学生看老师的手势指

20、挥来看老师手势指挥唱音。 。为合唱教学做2、看手势进行合唱尝试。 好准备。 三、复习歌曲茉莉花 学生演唱歌曲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茉莉花 了一首由杨鸿年以江苏民歌改编的 茉莉花。我们今天来复习一下 。 四、歌曲教学 学生回答,只谈1、播放歌曲 自己的想法。 设问:同学们你对合唱歌曲了 解有多少, 2、师小结: 师:合唱是一门艺术,要求声 部间的音量要均匀,声部要和谐、 统一。 按老师的指导用3、师指导学生演唱一声部歌优美的声音演唱词,提醒学生注意用优美的声音来歌曲。 表达。 (1)、指导学生唱好一字多音:“ 好一朵茉莉花” (2)、歌曲的音域较宽,指导学 生用头声歌唱 4、师指导学生学唱二

21、声部歌词 看手势唱旋律。 (1)、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演唱 两声部的旋律。 唱准第二声部。 (2)、教师用琴引导学生唱准二 声部。 (3)、请音准较好的同学示范演 唱。 (4)、教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 声部 全班进行合唱。 5、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五、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用方言演唱歌曲用方言演唱二声茉莉花。 部合唱茉莉花。 2、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演唱形 式。 3、生讨论并分组设计演唱形学生讨论 式,如:领唱、齐唱、合唱等。 4、请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演唱歌曲茉莉花。 六、小结下课 师:茉莉花开芳香四溢,你们 的歌声婉转

22、动听,有时间的话,可 以两位或者几位同学一起再练习练 习,争取能把这首茉莉花唱得更美 更好听。 合唱茉莉花(第二声部) 板书合唱是一门艺术,要求声部间的音量要均匀,声部要和谐、统一。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 课型 欣赏 课时 1 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属“同词异曲”。 教材 它十分巧妙地借用了江南小调的音调框架,融入了东北地区质朴的特点,分析 使歌曲更具本地特色。注入了富有东北“二人转”特点的衬词“啦”、“ 呀”、“ 哎哟”、“ 哪”、“ 嗯啊”、“ 哎嗨呀”、“ 嗯哎”、“ 呀”、 “呀呀依呀”等,别具风味,突出了东北人豪放

23、、快言快语的性格特点。 欣赏了江苏茉莉花,同学们对民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学情 已经喜欢上了这百听不厌的茉莉花。在这基础上,继续让学生了解各分析 个民族的茉莉花感受其中的不同魅力。 1、能够演唱几句东北民歌茉莉花,明确歌曲的速度,风格特征。 教学 2、并与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 目标 3、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重点 教学重点:能够演唱几句东北民歌茉莉花。 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在欣赏中让学生体验东北民歌茉莉花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对比教学 中找到两首民歌的异同。并说说理由,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感受歌曲旋律,策略 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突破本课

24、的教学难点。 教学 课件、电子琴。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东北二人转的旋律来 吸引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聆听东北二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是人转的音乐激发什么地方的音乐,以此导入新课东学生的学习兴趣北民歌茉莉花。 。 2. 了解所学内容。 板书课题:东北民歌茉莉花 三、合作学习 1、学习与体验情感 学生随老师做拍(1)教师播放视频东北民歌手拍腿的动作。茉莉花。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互合作的的能力,也有助于对乐曲节奏的熟悉。 (2)教师用电子琴弹奏茉莉同学

25、们再次熟悉花。 这首歌曲的旋律。 (3)同学们跟琴哼唱歌曲的旋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律。 (4)填唱歌词,并引导学生模让学生在歌唱中仿演唱歌曲。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解体验东北民歌特决本课的重点。 点 2、感受与比较:播放学习过 的第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让 学生感受并比较与东北民歌茉莉学生在聆听中感花的异同。并说说理由,学生分受两首不同民族组讨论回答。比较中感受歌曲旋律的歌曲,并找出,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异同。 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学生大胆自由的 师:同样是茉莉花,一首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动听,一首欢快豪放,是什么原因。 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呢

26、, 教师小结:地域不同,所以音 乐的风格也不同。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 人,也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其 实在我国的不同省份都流传着各种 版本的茉莉花,有兴趣的同学回去 后可以找来欣赏。 学生自编舞蹈动作。在这一实践3、用舞蹈动作展现东北民歌茉活动中,教师将莉花。 全面关注学生,给学生及时的指(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编一些简单导和恰当的鼓励的舞蹈动作)。 ,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欣赏萨克斯独奏四、拓展欣赏 曲茉莉花 1、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 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 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 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 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钢琴与

27、芭蕾茉了音乐是无国界的。 莉花 2、欣赏钢琴与芭蕾茉莉花。由江苏民歌改编的。主要增添了左手的弹奏部分, 跟歌曲的伴奏不同,弹奏模拟了民歌中常见的对歌形式,此起彼伏,好似一对姐妹用音乐的语言促膝长谈,娓娓动听。在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中又加入了芭蕾舞的优美舞姿。让这首茉莉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更具有了生命的气息,真是浑然一体。 五、课堂小结: 师: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美丽的花呀,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朵茉莉花,愿茉莉花的芳香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东北民歌茉莉花 板江苏茉莉花:优美、流畅、感情细腻。 书东北茉莉花:热情、风趣、还有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设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

28、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属“同词异曲计 ”。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教材 花同名、同题,是一首以同名但词曲皆有变化而传唱于异地的民间小调分析 ,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歌曲音域宽阔,明快嘹亮,具有中国北方小调的风格特点。 通过欣赏了江苏茉莉花,同学们对民歌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已学情 经喜欢上了这百听不厌的茉莉花。在这基础上,继续让学生了解各个分析 民族的茉莉花感受其中的不同。 2、能够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明确歌曲的速度,风格特征教学 。 目标 3、并与江苏民歌茉莉花

29、进行比较。 4、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重点 教学重点:能够学唱几句河北民歌茉莉花。 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比较不同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多次聆听和观看河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体验茉莉花的情教学 感,在感受对比中找到三首民歌的异同。并说说理由,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策略 感受歌曲旋律,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 课件、电子琴。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直接点题激发学了东北民歌及江苏民歌茉莉花生的学习兴趣。 的风格与特点

30、。今天老师又给大家 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茉莉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 1、初听,比较与感受。 学生观看视频河(1)教师播放视频河北民歌北民歌茉莉花茉莉花。 提问:刚才我们聆听了河北民 歌茉莉花,谁能告诉我它的旋学生回答:河北律是怎样的,听起来有怎样的风格民歌的特点。 特点, 旋律:高亢、粗犷听起来像戏剧 提问: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学生回答: 是怎样的,你还记得吗,它的风格旋律:优美、流特点是怎样的, 畅感情细腻。 (2)教师出示两首茉莉花的 歌词。 第一段歌词基本师:请同学来看一看这两首茉一样,但河北民莉花在歌词上有什么不同, 歌第二、 2、再听,模唱与体验。 三段

31、叙述的是张(1)请同学们跟音乐模唱第一生与崔莺莺的故段。 事;河北民歌师:同学们,由于歌曲旋律高茉莉花 亢,语言趋于普通话,所以我们在 演唱时要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来演 唱。 按老师要求学生(2)重点模唱最后一句拖腔“人儿模仿最后一句拖骂”。 腔 “人儿骂”, 3、讨论归纳与提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学生讨论完成本 通过聆听与比较、感受与体验,学课的“活页练习” 生对河北民歌茉莉花有了进一1、东北:旋律步的感知,可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小夸张、风趣 结出三首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风格粗犷、豪爽点。同时,完成本课的“活页练习”。 ,归纳出江苏、东北、河北地区三2、河北:旋

32、律首不同的茉莉花的音乐风格。 明快、具有叙述性 四、拓展欣赏 风格刚直、爽朗欣赏由古筝、二胡、笛子、。 演奏的茉莉花。 3、江苏:旋律婉转、清丽 五、课堂小结: 风格柔美、细腻一样的茉莉花,不一样的风格。 ,不一样的感受,它代表的不仅是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他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没落,它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香;它就像一眼清泉,缓缓流淌;它就像一束鲜花,浓香四溢;它就像一篇华章,荡气回肠 板东北:旋律夸张、风趣 风格粗犷、豪爽。 书河北:旋律明快、具有叙述性 风格刚直、爽朗。 设江苏:旋律婉转、清丽 风格柔美、细腻。 计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33、计 划 课题 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 课型 唱歌 课时 1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深情优美的儿童歌曲。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朴实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母子之情。 教材 歌曲为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在中低音区分析 进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在母亲身边的安全感与幸福感。第二乐段,旋律采用八度大跳,把歌曲推向高潮,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情。 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学情 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缺乏美感分析 。所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课堂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

34、台。 教学 5、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目标 6、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重点 教学难点:能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难点 通过听一听这一环节感受妈妈的爱从而引出歌曲妈妈格桑拉在多教学 次聆听中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名的意思。运用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歌曲。 策略 教学 课件、电子琴。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听一听。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学生观看视频带来了一首

35、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妈妈的眼睛激听。(播放妈妈的眼睛) 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入新课。 师:谁来说一说歌曲唱的是什学生回答歌曲演么内容, 唱的内容。 师;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 ,是啊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 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 出了很多很多。你们爱自己的妈妈 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 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 三、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欣赏歌曲妈妈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 格桑拉 (1)解释歌名。 了解“妈妈格桑师;“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请拉”是什么意思看屏幕。“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 ”是幸福的意思,“拉”表示对妈妈的 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 福。 (2)

36、歌曲分析。 了解这是一首藏师: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族风格的儿童歌,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曲,唱出了对妈, 妈的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二次备课 2、教师范唱(用录音伴奏) 师: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教师范唱。 听老师唱一遍。 (1)这首歌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稍慢 (2)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优美,深情。 3、模唱(哼唱)歌曲旋律。 用“nu”音跟琴模唱。 师: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具有 较强的感染力,下面我们用“nu”音学生随老师的指来哼唱这首歌曲的旋律。(老师指导来演唱歌曲。 导。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 花”的时值、两处的切分节奏和低 音。

37、第二部分中间两句“话”和“拉” 六拍长音,找到换气的地方,要求 学生唱得连贯圆滑。)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带有感情的朗读词也很深情感人,请大家带着对妈歌词。 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指导唱歌词。 要求学生唱得连贯、圆滑,才学生唱得连贯、能表现出对妈妈深厚的感情。 圆滑。 6、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情感挖掘。 1、歌曲的处理。 首先要唱得稍慢师:怎么样才能够把这首歌唱好呢。其次要注意强, 弱的变化,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2、用多种形式进行合唱练习,老 师指挥。 进行合唱练

38、习。 师:指导学生用右手做一些动作来 表达歌词的含义。(女生领唱第一 乐段,全班齐唱第二乐段;男生领 唱第一乐段,全班齐唱第二乐段。学生自编舞蹈动) 作。 3、为歌曲伴舞。 五、课堂小结 歌曲妈妈格桑拉 板 书第一乐段,叙述 设 计 第二乐段,抒情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聆听乐曲小河淌水 课型 欣赏 课时 1 管弦乐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乐曲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所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教材 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在这样分析 的背景下,甜美的英国

39、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这柔美动人的旋律。当旋律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之歌推向高潮。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学情 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分析 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能记住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学 。 目标 重点 教学重点:能记住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 难点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教学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知音乐,了解我国民族音乐。 策略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40、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 唱上课问好歌。 二、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教师直接点题。起来聆听一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激发学生学习欲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望。 歌曲小河淌水。 三、聆听三个不同版本的小河淌 水 1、欣赏李谷一演唱的小河欣赏李谷一演唱淌水 的小河淌水 师:听后请你说一说有何感受学生听后说感受, 。 师:李谷一演唱的小河淌水, 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 ,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 一般的情境中,让人浮想联翩。 欣赏民族管弦乐2、欣赏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演奏的小河淌小河淌水 水 听后学生回答 师:我们再来欣赏

41、一首由民族 管弦乐演奏的小河淌水,认真 感受,你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师: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小河 淌水,给人一种似春风轻轻拂过 ,带来感动;如小河静静流淌,滋 润人心;如永夜极光,闪动心灵 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方面,又 有它独到之处,真是另一番境界。 欣赏管乐演奏的3、欣赏管乐演奏的小河淌小河淌水 水 (1)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教师小结:师:用弦乐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甜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这柔美动 人的旋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2)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学生感受并回答人声演唱,哪种表现形式更适合表。 达歌曲的

42、意境与细腻、丰富的情感 , 学生认真听老师4、简单介绍管弦乐炎黄风情介绍管弦乐炎组曲及作者鲍元恺。 黄风情组曲及师:管弦乐 作者鲍元恺。 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 弦乐作品炎黄风情 组曲中的一首,这部作品自1991年 10月首演以来,远播中外、 续演不衰、遍受赞誉, 荣获中国音乐 “金钟奖”, 并陆续进入各地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再次完整聆听乐,成为通过课堂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曲。 要教材。 5、完整聆听乐曲. 四、课堂小结。 板管弦乐小河淌水 书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 设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 计 教学 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 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

43、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教材 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分析 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学情 学生个性差别大,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分析 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感受彝族人的幸福生活。 教学 2、了解并喜欢彝族音乐及风土人情 目标 3、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培养创编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点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4、 难点 教学难点:音准的把握 教学 1、“欣赏领先”的教学策略。 策略 2、“在听中熟悉歌曲旋律”的教学策略。 教学 电子琴、课件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在学生各抒己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的同时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赶集的意思,2(初听感受: 并知道彝族人们把赶集称为赶圩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进而引出课题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如何表现这种。 高兴心情的。 生:(自由回答)老师不做解释师:谁能来谈一谈你听完这首歌曲。 之后的感受。 3(学习曲谱: a)用手或身边的音源的试着打歌 曲的节奏 b)老师找出难点,老师唱旋律学 生打节奏。 c )老师弹琴学生打节奏。 d ) 随琴慢速的视唱曲谱 e) 解决波音 师:看来同学们的视唱能力也学生回答 很强,在这首歌曲里面有一个波音 记号你们发现没有, 学生找来后 老师问是上波音 学生练习唱谱、还是下波,上波音应该怎样唱, 试奏 师: 谁能找出来, f ) 学生自己练习视唱曲谱. g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