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5G打造江西省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556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8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5G打造江西省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G+智慧农业”应用优秀案例2024 年 01 月江西农业上半月刊(荣获第六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三等奖第六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 5G+智慧农业行业赛二等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5G 打造江西省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针对高标准农田建前、建中、建后的全流程进行监管而建设,平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管、用全过程,决策、设计、施工、验收、管护全环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主体等信息一张图管理,能够立体清晰掌握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前项目管理、建中监督履责、建后巡查管护,建立“全域覆盖、触角灵敏、反映迅速、处置精准、职责清晰

2、”的责任体系,健全高标准农田“四全”体系,实现一个平台全域互通、一网到底。痛点需求高标准农田管护动态监测难。原始纸质资料查阅、统计麻烦、碎片化信息获取凌乱,不能及时动态更新,缺少清晰、直观整体数据。高标准农田管护人员管理难。每个地区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较大,管护人员较多,传统的管护方式监管难、监管累。管护问题反馈难、处理难。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事项较多,比如有是否被堆放垃圾侵占、是否违规建筑、是否有沟渠损坏、是否有灌溉设施破坏等,传统管护存在问题反馈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反馈问题渠道单一、不清晰,反馈问题不直观、沟通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管护工作留痕难、考评难。传统方式的人员、田块、设备、项目都属于“无

3、痕”监管,难考核,缺依据,导致很难建立标准,也难预算。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难。传统方式对项目施工过程很难及时监管、对工程质量缺乏清晰把控。但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做到建管并重、长效管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特色应用通过科学配置数据存储的数据库设计,保证数据在可综合查询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快速多维度统计、分析、导出。建设直观可视化监管平台系统,将耕地监管、维养相关多维度基础数据进行统一采集、转化、存储、管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及智能化应用实现,对所有生产历史数据智慧记录,为以后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建前监管、建中监管、建后监管,并搭建 7 大应用APP,覆盖高标准农田建管全流程各

4、个主体。天空地三位一体全方位智能物联网数据感知监管体系,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视频采集终端、空间信息装备等信息感知设备和无线传感网络,搭建 5G 物联网应用硬件体系,实现对质量监控、建后的管护、管护资金的使用、管护人员的考核以及种植情况的监测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可靠传输。价值成效江西省高标准农田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后,实现了资金使用透明化、建设过程全追溯、农田情况可视化、工作成效全量化。能够及时发现高标准农田撂荒、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减少 90%以上高标准农田被侵占及破坏的风险,降低经济损失;可有效提高灌溉设备、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系统等农业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年以上,提升工作效率 50%以上;可有效维护机耕道、沟渠等基础设施,确保粮食生产进度,提高农机设备工作效率 30%以上,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20%以上,亩产增产 25 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为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项目主体: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处、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分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