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八、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内容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重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难点: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目标与导学学习任务1整理儒、道、佛的发展历程;学习任务2复兴复学的原因;学习任务3统治者灭佛的原因、概况。二、自学与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完成学习任务。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三、展示与评价1、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一、儒学的发展(1)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2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合一(4)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二、 佛教的发展(略)三、 道家的发展(略)2、 教师进行重难点拨三教合一核心第二教学板块:文学艺术一、目标与导学1、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表格分类时期成就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艺术书法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
3、术各种书体均已完备王羲之,书圣隋唐新风格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绘画东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画圣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三教学板块:科技一、目标与导学1、阅读教材第三目完成表格时期分类成就魏晋南北朝数学农学地理学隋唐建筑印刷火药天文学医药学任务二: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和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3)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4)人为因
4、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板块:中外文化交流一、目标与导学学习任务1以佛教为媒介的中外交流;学习任务2其他文化交流。二、自学与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第四目完成学习任务。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三、展示与评价1、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展示:1佛教向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展示:2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展示:3其他方面文化交流(1)物质交流: 中国传入西方丝绸、纸张和农作物; 西方传入中国象牙、犀角、狮子、 犀牛和金属器等;(2)科技交流: 天文历法,制糖法、医学药典、制陶技术;(3) 艺术交流:胡服、饮食、音乐和舞蹈(五)检测与巩固幻灯片出示习题 板书设计:板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历程2.发展特点3.影响二、走向高峰的文学艺术三、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四、中外文化交流冲突与交融并存、创新与继承助力教学反思:反思:由于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在教学环节中多采用表格形式,由学生自主梳理。关于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过程,相对较难整合,融合的原因需要结合史实材料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