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249527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政治经济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经济学讲义 CH1 总论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经济:古希腊的含义,中国古汉语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BC430BC354)的经济论(中国孔子BC55147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的政治论(中国孟子BC372289)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法国的孟克列钦(15751622)(中国此时已明末清初)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都、社会、国家的意见。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局限于流通领域。 威廉配第:(16231687)赋税论区分了“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两大贡献:认识到劳动

2、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认识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两大误区: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 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贡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注意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 生活耗费的劳动误区:价值 混淆了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 = 交换中购买的劳动二元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6年) 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贡献: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认识到直接的活劳动和间接的物业劳动 区分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论述了

3、工资与P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有相互关电系,是相对的。提倡贸易自由 “比较成本说” 缺陷: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 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两大茅盾:劳动与资本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等量资本得到等量报酬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5.51883.3.14);出生于律师家庭。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第一卷、1885年第二卷、1894年第三卷;19051910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考茨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论权威1873;

4、反杜林论18761878;法德农民问题1894 1、产生: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矛盾的展开 无产阶级的壮大 理论来源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重大贡献 在劳动价值论上,开拓性地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 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发展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杨诺夫) 1870.4.221924.1.21。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最伟大贡献: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朱加施维里) 1879.12.211953.3.5 。生于农民家庭。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毛泽东 (1893.12.26

5、1976.9.9) 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邓小平(1904.8.221997.2.19 )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江泽民(1926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1、萨伊让巴蒂斯特Q萨伊(17671832) 出生于法国里昂大商人家庭 萨伊的“三分法”:政治经济分为生产、分配、交换,认为政治学物理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因此,穷人与富人的对抗是“愚蠢”的。萨伊定律: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761834)与李嘉图同时代,出生于英国土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22岁开始当神父,29岁当教授

6、。人口论:二个前提、二个级数、两种抑制 2地租理论:地租是自然物,“上帝的赐予”,地租高不会影响资本积累,否认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3、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 纳骚威廉西尼平(17901864) “节欲论”:工人劳动、资本家“节欲”产生了资本因此,价值是劳动和“节欲”共同创造的 “最后一个时论”:在11个半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中,最后1小时创造了P。4、庞巴维克18511914 奥地利人 3次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观点 1、时差利息论资本实证论1888 2、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 庞指的利息、含利润、地租等供求之间有现在和未来的差别 之所以有“时差”,因为: 对现在和未来结论的差别

7、 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作为满足 人类需要的手段在技术上的差别 5、克拉克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年),生于美国,大学教授,财富的哲学(1885),财富的分配(1899),政治经济学要义(1907) 观点: 区分“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 边际生产力的分配论 b b1 b2 资本利息 b3 e c 工资 a d 工资的自然标准由DC决定,等于AECD 6、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出生于英格兰银行职员家庭,剑括大学教授, 3经济学原理,1890年初版,后8版。均衡价格论 y d S A s d O R N R x Or = 实际产量 Rd = 供给价 Rs = 需求价7

8、、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就业种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国家干预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货币学派和合理预期学派 新自由主义诸流派 新制度学派和激进经济学派 此外,还有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斯斯蒙第;路易勃朗;蒲鲁东。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经研究的出发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 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2、生产关系四环节的相互关系四环节的关系 四环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参P1416 4生产资料所有制产权制度(财产权利制度) 4、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三、研究生产关系

9、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本质原理的生产关系2、经济体制是运行层次的生产关系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一、任务 揭示经济规律 明确建立怎样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经济规律的含义2、经济规律的客观生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般经济规律 特殊经济规律 4、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1、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发生作用2、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3、在阶级社会中的认识和利用受阶级关系制约二、方法: 1、唯物辩论法根本方法 它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之上 对立统一 运用哲学上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 2、科学的抽象法从具体到

10、抽象的研究过程 参P1820 5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发展性与曲折性) 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历史的方法事物发展的历史真实性 一般:逻辑符合历史 特殊:历史特殊性和曲折性 4、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不应当是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问答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明确经济运行规律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2、加强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认识3、从理论上掌握驾驭经济实践的本领。思考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1、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缺陷何在?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论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6Ch2 商品与货币1 商品(W) 一、商品经济 1、产生的条件2、发展阶段3、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4、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自给 交换 封闭 开放 简单 扩大 手工工具 机器 二、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 1、商品二因素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是二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2、劳动的二重性3、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个“正常”;两个“平均” 社会总劳动中按比例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劳动

12、生产率与价值劳动关系 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反比关系。 不管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4、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 7总体工人创造价值技术、管理劳动也可创造价值 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可转移价值 2 货币(G)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G的起源与发展2、G的职能3、信用与信用G 信用的形式 商业、银行、国家、企业、消费 信用的作用(五种P64) 信用G 银行券、存款G、电子G 二、货币流通量1、G的层次 P65 2、G流通量及其规律3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一、市场经济 1、含义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2特征宏

13、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管理法制化 保障制度社会化 二、价值规律 调节 1、内容 2、形式 3、作用刺激 分化 8三、市场机制1、含义价格 2、要素供求 竞争 风险 3、功能组织协调 信息传导 利益分配 开拓创新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了解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为什么首先使用先进技术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否违背其内容?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9Ch3 资本和资本运动1 资本与P 一、资本的含义、概念1、定义2、运动公式3、特征:增殖性运动性 返还性 G 二、资本的表现形式: 实物 无形资产 三、剩余劳动与P 1、剩余

14、劳动的永恒性2、P是剩余劳动在W经济条件下的表现3、P的计算剩余劳动时间的长短 4、影响P高低的因素资本的构成及其运动状况 市场销售程度 5、P的分配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市场经济中普通存在的规律 6、P的发展趋势是一种下降的趋势 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P量下降四、资本积累与经营 1、扩大再生产需要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特征 资本积累是P的资本化 10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积聚 集中(收购、合并、融资) 3、资本经营资本的生产性经营 证券投资 资本的G性经营 G投机多头出资 证券无形资产 五、虚拟资本 1、定义:能定期带来收入

15、,以有价证券表现的资本具体表现形式: 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典型形式) 货币市场上的商业票据(期票、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大额可转让存单 2、特色:上市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收入;有增多的趋势。3、与信用的关系产生于信用,又促进信用发展 4、与实体资本的关系(对在统一关系) 统一性: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反映(“纸制副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基础)矛盾性:价格不受实体资本决定。(而是由市场预期收入与平均r决定),是相对独立的运动。5、虚拟资本价格的计算股价 = r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r。6、虚拟资本的作用好:扩大了直接融资的范围 引发财富的虚拟化和泡沫经济产生 11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

16、、资本循环 1、含义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实现阶段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资本的运动具有循环的特征 2、公式 Pm GW PWG A 3、阶段: Pm 购买 GW A Pm 生产PW A 销售 WG 4、职能:G资本;生产资本;W资本 G资本循环5、形式生产资本循环 W资本循环6、条件时间上继起 空间上并存 二、资本周转 1、定义2、资本周转的时间买 流通时间 卖 12劳动时间物理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的作用时间 化学 生产时间 生物 设备保养 正常停工时间 节假日 劳动间歇 仓储时间 3、资本周转的次数()()周转一次的时间一年unU= 4、生产资本的分类固定资本

17、 有形 含义、特点、磨损 折旧费(一年)=固定资本使用年限固定资本价值无形 劳动生产率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流动资本 含义、特点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一年中总资本周转次数=预付资本总量流动资本年周转总额固定资本年周转总额+ 6、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周转时间(次数) 生产资本的构成(固与流的比例)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资本的含义? 2、虚拟资本与实物资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现实意义? 13Ch4 竞争与垄断1竞争引起垄断一、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1、竞争的含义(P103) 是一种角逐 是经济利益的角逐 2、特征排他性 自发性 普遍性 强制性 逐利性 风险性 客观性 3、

18、分类完全竞争市场 理论概括 寡头垄断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内部竞争 按主体分 外部竞争 卖方竞争 按销售关系分 买方竞争 卖方与买方竞争 价格竞争 按销售手段 非价格竞争 3、作用实现资源有效配套优化作用 提高劳动资本 改进管理方法 实现供求平衡平衡作用 4、过渡竞争的弊端引起资源的浪费 动力作用 14扭曲市场机制损害生产者利者 二、资本集中的必然性 1、资本集中的必然性竞争因素(企业内部、外部) 技术因素 信用因素(股份公司) 2、垄断的必然性垄断的含义(P108)是独占可能性:科技的发展,管理的成熟 必要性:资源利用的需要,保证企业利润的需要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一、类型 1、按垄断领域

19、分自然垄断 a、经济垄断技术垄断 市场垄断 产品垄断 b、行政垄断2、按垄断的行为分 a、价格垄断 b、非价格垄断短期售价协定 卡特尔 c、组织垄断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混合联合公司 3、按垄断程度分 15a、完全垄断市场:独家控制资源;政府支持;技术独占(实例不多,属纯粹的理论假设) b、寡头垄断市场(几家垄断)(重工业、制造业) 竞争的结果; 技术应用的结果 供求关系运动的结果 二、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的实质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提供 2、获取垄断利润的手段人为规定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的内容:垄断高价、垄断低价 制约垄断价格的因素:a、W需求量;b、W供给量;c、成本供不

20、应求 垄断价格的弊端:a、人为地造成供求矛盾供过于求 b、使价格失真3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一、垄断不能取消竞争 1、原因没有取消W经济没有取消不同的所有制形式 2、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目的不同 手段不同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原先是单纯的产品,现在是科技、市场份额,售后服务) 后果不同 3、垄断竞争的形式 16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的竞争(非垄断组织受压制) 排挤中小企业;控制中小企业;掠夺中小企业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价格;非价格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 1、有效竞争它排除了“非竞争即垄断”的两极观念判断标准:a、竞争能自由展开b、规模经济能发挥应用作用具体要求 第一,短期 企业众多能充分展

21、开竞争资本不易转移 适当的进出难度 第二,长期:具有潜在的竞争压力 具有替代品竞争压力 第三,工业生产经营多样化具备竞争性质: (大企业通过生产新品进入他人行业即资金难转移进入,则利用已有行业的资金生产其他行业的产品) 2、政府对有效竞争的维护措施制定适宜于有效竞争的规则 a、进入规则(规定新企业进入标准) b、数字规则(限制资金总额防止过度竞争) c、价格规则(对相关价格进行规范与制约如自然垄断产品) d、质量与服务规则e、设备规则(规定性能标准到期设备必须更新) 制定反垄断措施 a、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先反垄断b、肢解垄断大企业事后反垄断c、制裁垄断行为(合理排斥竞争者等)过程中的反

22、垄断各项反垄断措施均依法办事。 17思考题: 1、简述竞争的特征与作用。2、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何在? 3、如何把握有效竞争与反垄断的界限?18Ch5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1、社会总资本的含义: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个资本的总和。(p120) 2、社会总资本的特征广泛性 系统性 3、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内容生产消费 生活消费 预付资本运动 资本流通 剩余价值运动 W流通二、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的划分 1、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按社会总产品划分社会总产品的含义 P121 Pm 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式 社会生产两大

23、部类 Rm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 V M 2、三次产业的划分含义 特征:实用性强 3、两种划分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差异 19理论抽象方法上 现实概括 依据产品的最终用途 依据上 依据企业的归属 包括一切物质生产部门 内容上 包括所有的生产和非生产部门 联系 从价值上看:物质、非物质价值均可分为C、V、M三部分从分类上看:服务可以分为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两大类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含义:总产品的实现含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两大部分 理由:(核心问题是社会产品实现的理由) 市场实现意味着生产过程的真正结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市场实现意味着价值运动的顺利进行 社会总资本再生

24、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2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实现条件一、假设的生产结果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2000C + 500V + 500M = 3000 9000 20二、交换过程(三次交换)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2000C + 500V + 500M = 3000 三、基本实现条件 (V + M)= C 四、引申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C + V + M)= C + C (C + V + M)= (V + M) + (V + M) 3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C + V + M

25、) C + C (C + M)C 2、(C + V + M) (V + XM)+ (V + XM) (C + M - XM)(V + XM) 二、图解举例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1500C + 750V + 750M =3000 4000C + 400C + 1000V + 100V + 500XM = 6000 1500C + 100C + 750V + 50V + 600XM = 3000 21三、三次交换 4000C + 400C + 1000V + 100V + 500XM = 6000 1500C + 100C + 750V + 50V + 600

26、XM = 3000 四、基本实现条件 (V + V + XM)= (C + C) 五、引申实现条件 (C + V + M)= (C + C) + (C + C) (C + V + M)= (V + V + XM)+(V + V + XM) 六、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变动趋势不同产业: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产业内部: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科技含量低) (科技含量高) 2、生产资料生产优生增长(有机构成提高) 3、经济发展的比例平衡4、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4 非均衡市场的均衡一、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 均衡的含义(P131):供求关系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协调一致的市场形势。均衡是相对的,非均衡是绝对的。 22

27、价格均衡(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的一致性) 数量均衡(供求数量一致) 局部均衡(某种W均衡) 一般均衡(所有W均衡) 均衡寓于非均衡之中,均衡是一种趋势 二、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价格上升 卖方市场W短缺生产者有利 买方市场W充裕价格下降消费方有利思考题: 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为什么?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意义何在? 23Ch6 收入与分配1 收入分配的内容一、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 1、国民收入(NI) 含义:一年中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所生产的全部净产品。 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28、表现:实物上:新创造的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价值上:V + M 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矿业、农业、养殖业、渔业、建筑业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 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包装、运输、保管 为生产服务的:科研机构、饮食业 创造国民收入的劳动生产劳动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含义:一年中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各物质部门的净产值 组成: 固定资产折旧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净收入 相当于:社会总产品 +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资、利润、税金、利息等构成的总收入 (社会总产品 + 非物质部门的总收入) 1、部门法各部门新价值汇总计算方法: 2、支出法新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卖出价格汇总(通常都用

29、此方法) 3、要素成本法企业成本加P 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的理解要点第一,是一年中最终产品的价值形式(库存也算) 第二,不含非交换消费品价值(如农民的口粮、住房等) 24二、国民收入(NI)的初次分配在生产部门的分配 1、政府收入税金、P等2、企业收入用于: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 3、个人收入工资、利息、股息、知识产权等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必要性经济建设支出 政府财政支出主要手段 科教文文化、行政、国防支出 转移支付支出 银行G政策(r再贴率等等) 广开就业门路 四、消费和积累的关系 1、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比例的确定2、确定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都增长,靠发展生产 价

30、值增长与物质增长相适应 内部比例关系要适当 2 生产要素和财富分配一、生产要素及其在财富中的贡献 1、生产要素的范畴扩大的趋势传统经济:土地、资本、劳动 19世纪末加入:管理或企业家职能现代加入:技术、知识、信息、专利、品牌等 2、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必备条件 25使用价值(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如技术与管理)影响W价值量大小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 1、财富(使用价值)由多种因素创造,应由多种因素分配劳动取得收入 生产要素取得收入 2、财富的分配通过要素市场来实现价格决定收入 3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效率及其与分配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

31、化。 2、帕累托最优状态商品分配最优(商品分配最优,不可能更优)生产前 要素分配最优(要素组合最优,不可能更优)生产中 消费与生产最优(消费者与生产者评价一致)生产后 3、达到效率最优化的条件分配以市场为导向(中心) 市场机制作用全面 要素分配由市场决定。 二、公平及其与分配的关系 1、衡量经济上公平程度的计算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论兹曲线的表达与含义 洛伦斯(兹)曲线是英国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不完 全竞争经济学书中论述的,表达如图: 26等级占人口% 合计占总收入% 合计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3.5 4.5 5.5 6.5 7.5 9.0 11.5 15.5 34.5 2.0 5.5 10 15.5 22 29.5 38.5 50 65.5 10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