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质.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2440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创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5、 22018、 2)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一、学校概况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2011 年 9 月落成使用。学校 地处庐阳区城市森林版块,毗邻大房郢水库,占地 35 亩,建筑面积 14700 平米,建有标准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羽毛)球场,室内体 育馆、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 200 名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音乐室、 舞蹈房、书法室等活动教室一应俱全。各类教学设施齐全,办学硬件 达到区域内一流水平。学校建成后以作为为六安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分 校区,由集团统一管理、驻点副校长负责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工

2、作, 由名校孵化成长, 名校优质资源的注入使学校建校三年有一个较高的 起点。 2015 年 1 月,中铁校区脱离六安路小学统一管理,独立运行。目前学校有校长 1 人,教导主任 1 人、总务处主任2 人。校区拥 有教职工 67 名, 四个年级 27 个教学班,学生1430 多人。学校学生 来源有很大比例是城镇化进程中进城的失地农民, 其中, 机关事业单 位占 6.4%;企业工人(含国企、私企、服务行业)占41%,个体经营 占 31%,无业(夫妻双方均无固定职业)占 21.6%;学历情况:大专 及以上学历占 24%, 高中(含中专)占 27%, 初中占 30%, 初中以下 (含 文盲)占 16%。

3、二、学校发展优势1 名校孵化的活力团队:校长金红是原六安路小学的优秀教师、 管理干部, 有丰富的教育 教学、管理经验,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区教坛新星、学科带头 人、市课改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 2012 年被评为合肥市十佳师 德楷模, 2014 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管理团队其他成员均1是原六安路小学优秀青年教师。 2014 年通过六安路小学人才引进分 配至校区 4 名骨干教师, 校区现有市学科带头人 3 人, 市级教坛新星 1 人,市骨干教师 1 人,区教学能手 1 人。校区教师富有朝气,平均 年龄为 27 岁,所有教师都能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工作激情高涨, 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

4、想, 能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一支充 满活动的教师队伍, 相互支持、 帮助已经形成风气, 教师工作氛围好, 对校区的归属感强。集团化管理带来的大平台让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 神,树立起自己努力的标杆。2区域教育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庐阳区教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举措中“加强学校标 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出, “新建小区配套等加大教育 布点和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前期区教育体育 局通过六小集团化建设为中铁校区搭建发展平台, 名校效应下, 学校 生源呈激增态势, 平均每年增长超过 500 人, 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基础 保证和发展的机遇;在校区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

5、进行脱离,给 校区自主发展提升品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 六小中铁 校区就在努力提升办学品质、 实现整体优化、 融入庐阳区区教育发展 的大潮之中,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3.较好的办学条件奠定的物质基础校区占地 35 亩,运动区拥有 400 米 8 道标准塑胶跑道,拥有标 准的人造草坪的足球运动场, 一个风雨操场, 有室内排球馆、 篮球馆, 还有室外羽毛球场乒乓球桌, 有广阔的空间能让孩子们尽情挥洒。 教 学区有四栋教学楼,有 48 个教室,班班安装电子白板,互联网信号 班班通,班班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综合楼内有 3 个自然实验室, 5 个计算机教室, 3 个书画教室, 3 个

6、音乐教室, 1 个舞蹈房, 1 个综合 实践活动教室, 1 个科学实践基地, 一个面积 800 平米的学生阅览室, 还拥有一个面积 100 平米的校园电视台, 还有一个能容纳 500 人的大2报告厅。优厚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新优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资 基础。三、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1文化建设还未起步,学校文化整体设计还未成形三年来,中铁作为集团管理下的分校区,文化建设以“诠释”为 主,集团对于学生培养目标、校训、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内容,也 在探索阶段, 中铁校区独立运行后, 需要尽快完成符合六小中铁实际 的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引领校区各项工作的开展。2、新校新教师集中,教师结构不合理校区 6

7、6 名在岗教师有 17 名校聘教师(平均年龄 23.5), 2 名 幸福小学交流教师, 48 名在岗在编教师平均年龄 27, 其中 30 岁以下 年轻教师 38 人,教师职称方面 : 小中高 1 人;小高(评) 6 人;小 一 19 人; 小二 3 人; 无职称 19 人, 高级职称仅占教师总数的 10.6%。 校区教师均为近三年招考进校的年轻教师,有单质化发展的可能性, 也带来扎堆结婚、扎堆生子、扎堆请假的困局;教师专业成长在一个 层面的人数过多,无法形成梯队,教师教研意识强,但教科研水平偏 低,另外,校聘教师过多,教师队伍不稳定,对学校今后的发展造成 了一定的影响。3.教师教研能力需要快速

8、提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愿意钻研、渴望提升,但整体研究 水平不高,需要加大对教师教学科研的培训引领,加强教研组、备课 组、年级组的建设,提速教师专业成长。4.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整体设计形成体系目前学校课程建设分为“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建设两个方面, 活动课程依托学校少年宫建设, 课程种类多, 正逐步形成精品课程项 目,“学科课程”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深入和融通。5.激增的教育需求对学校教学的冲击3由于的校区教师的敬职敬业,学校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质量 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周边家长对孩子入学、转学的强烈需求(新 生 400 以上,转学100 人以上)与学校发展的规律、有限的教育教学

9、 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 转学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 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校区年轻老师经验欠缺,校聘教师过多、教师队 伍不稳定形成突出矛盾;由于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占校区学生 41%的家长是产业工人,为了孩子教育“买房上学”,进城后为生存 疲于奔命,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家庭 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脱节现象。6.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校园原设计方案的缺陷给目前的学校使用带来了一些问题, 需要 加大改建力度,“校园电视台(教学研究录播室)”还未建、校区图 书馆,校区活动室、功能室条件简陋,缺少活动的文化氛围。第二部分 学校创建目标学校创建工作要顺应社会发

10、展和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面向全 体儿童,通过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课堂教学、体验活动、家、校、 社区共建等途径,致力于儿童的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持续发展。 把学校办成有一定文化品味具有精神感召力的地方,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品质。总体目标探索民主开放的管理机制构建融通共生的课程体系培养“三会”“三有”的合格学生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互助共生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目标坚持科研兴校, 依托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的行政支持和专家团队引4领的优势,通过 3 左右的努力,深化办学特色,建设学校“共生”文 化,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聚焦基于学生学业质量为基础的“课程建设”、 “学科教学”

11、、“评价改革”、“教师发展”、“学校文化”、“和 谐师生关系”、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等, 深化人文素养、 体教、艺教、科教的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打造特色项目,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培养目标以做“会学习 乐学善思、兴趣广泛; 会活动策划建言、积极参与; 会生活 睦邻助困、健康身心”的合格学生“有礼仪文明守礼、养成习惯; 有诚信 守时重诺、以诚待人; 有责任 守责力行、关爱集体”的“现代小公民为培养目标,探索社区、家庭、学校共营互生,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的基本素养,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富有生活情趣,具有积极健康的身心,具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充满自信、行为文明、富

12、有责任感的小学生,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发展目标以“好学习,善研究,能合作,会创造,求发展”为群体性教师发展目标, 培养一批在普通办学情况下能够主动、 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师德、 身心健康、 理念先进、 知识结构合理、学习与研究意识突出的教师队伍。管理人员发展目标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力争培养出一批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能够主动筹划本部门工作、 执行力强、 沟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养, 通过管理者的成长, 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 形成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小学管理体系和管理人员队伍。第三部分 学校创建重点项目:5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高

13、学校办学品质学校是建校仅仅四年的新建学校, 前期发展一直依托集团管理, 缺少独立的构思与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建设, 面临百事待举, 百业待 兴的紧迫发展态势, 亟待激发学校所有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汇 集各方力量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 因此, 学校的创建工作就是 要将师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和教师建设成为互助共生的关系,强 调的就是合作、互助、共赢。以建设和谐共营,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 织为目标,通过民主管理, 参与共建,形成新校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 势,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第三部分 学校创建项目实施要点 一凝练团队文化精神,探索“共生”学校文化基础1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组织结

14、构, 形成互动“共生” 的文化形态中铁校区新校起航百事待举, 学校年轻教师多, 中层管理干部配 备不齐, 因此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发掘自身潜力就变 得尤为重要, 因此, 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校长 副校长部门 年级组教师的单主体、单向度、单一性的分层、分级管理,减少 中间层级,变 3 级甚至 4 级管理为 2 级管理,探索“校长室直接领导 下的年级组管理委员会负责”的组织机构,形成“一室四中心” “一 组长四干事”执行机构,以行政组织与非行政组织平行管理为特色, 建立非行政组织 “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 监督评价各个执行组织运 行情况。合并改组原教导处、 总务处、 少先大队部为负责学校

15、人事、 财务、6后勤保障的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学校课程研发建设、教学管 理的 “课程研究管理中心”, 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学校大型学生活动 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学生各项咨询工作的 “学生发展中心” ,负 责学校宣传、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信息管理中心”, 与年级管理委员会形成相互支持的共生关系,如下图示: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学校民主管理组织机构图:决策、执行教代会、校长室教育教学系统年级管理委员会(策划、完成年级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咨询服务系统学校人力资源中心、课程研发与管理中心、学 生发展中心、学校信息中心(服务、协调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把原来介于校长室和年级组、教研组之间的

16、中层管理机构(包 括教导处、总务处等)改置为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校长与年级组的直 接领导关系,把教育、教学的管理权更多地下放到年级组,由年级组 来统筹本年级的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 “学生发 展为中心”,教师、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管理,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校 主人翁的情感,实现教师、学生的自我管理。咨询服务系统和教育教学系统的关系不同于直线式的指挥、 命令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调的关系, 割断传统的经过中层管理机构上7传下达的直线联系, 建立新型的参谋式服务, 是学校内设机构重置的 关键。学校制度建设根据校情和学校特色组织结构逐步完善, 制定年 级管理委员会委员工作职责 年级管理委员会运

17、行机制 学校校 区公开及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2完善创建非行政性组织,提升学校发展活力在重视行政组织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非行政组织的信息反馈作 用,拟成立由各中心主任、骨干教师、校外专家组成的“教育教学专 业委员会”, 将“具有一定教育思想,在教学上形成一定风格与特 色,具备引领和指导年轻教师”的优秀教师吸纳进“教育教学专业委 员会”,并赋予一定的职责,定期对各个年级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考察,定期反馈情况。随着学校的发展,还可以逐步加快“教师工作 坊”的建设,为优秀教师、有特长的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3开放学校管理,激励多主体参与,营造“共生”文化氛围(1)引导学生参与

18、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参与环境建设。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 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机会,将学校 教育的价值追求渗透到校园环境中, 发挥环境布置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作用。参与活动开发。 在学生活动开展上,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价值导向,积 极听取学生意见, 创设开放灵活的活动机制, 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和有效性,拓展活动内涵、提升活动意义。参与学校管理。 成立“红领巾智囊团”,并定期安排到各行政部门挂 职,参与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8(2)激励教师参与管理,激发教师民主意识扎实推进年级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建立以教工为主体的质询制 度、 咨询和磋商制度。 从学校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内容都能体现出教 师是学校的主人,

19、 使每位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激励, 从而激发他 们发展与创造的热情。(3)鼓励家长参与管理,拓宽家校交流渠道建立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义工委员会”,与学校教育形成多 纬度的互助。借助“家长委员会”,及时传递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 信息。通过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 为社区提供方便; 社区为学 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等方式, 开展各种 形式的资源交流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在学校创建的三年中,我们将探索形成学校管理制度的品质提 升与管理人员专业成长的具体策略,形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 形成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特色。 在不断的实践中, 不断调整适应学校

20、 发展所需要的组织机构及各组织内部的组织架构, 尝试构架起分工明 确、 相互支持的管理策略, 形成各组织部门内一系列更加清晰的组织 运作规范。二 建构融通“共生”的学校课程框架生生、师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合作才能有共营,有共营才能 形成“共生”课程文化,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纪要关注全面,也要关 注全人, 将学生的差异性当做课程建设的资源, 将差异性学生纳入到9教师的视野中, 在学校课程框架的建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适切 性。1 德育课程回归学生发展需要,注重生活体验紧紧围绕“三会,三有”(会学习、会活动、会生活,有礼仪、 有诚信、有责任)的学生培养目标,将学校德育与家庭生活、社区文 化建设、

21、日常学习与活动相结合,回归本真,关注体验。(1)探索双班主任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班主 任例会,形成制度,丰富班主任例会的内容,通过沙龙、观摩、研讨 等方式提升班主任的角色认识、 班级管理及育人能力, 学会创造性的 开展工作,形成工作特色。(2)学生发展中心加强对学生的调研,充分了解各个年级、班 队学生德育情况, 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咨询、 学习支援等形式解决 问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3)回归学生生活,创设体验式学生活动 改革升旗仪式,增设国旗班和校长的“校园故事”,注重国旗 下讲话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结合年级组建设,开展每月一节活动,研究新问题,设计

22、新活 动,进一步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参与 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工作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从“行、习、赏、唱、礼”五方面着手,进行创意活动设计, 每年突出一个重点, 以创意活动来促进品牌建设, 以品牌促动学生自 觉提高道德修养。10开展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 活动,使活动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围绕各年段学生成长角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年段学生在岗 位建设、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在已有经验的基础 上策划好各年段学生活动,为学生成长体验建构平台。精心策划各年级的仪式活动,如新生入学、入队入团、十岁生 日和毕业仪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23、“走好人生每一步”,留下学生 健康成长的印记。 “成长需要”动态转化为课程建设:教师根据学生成长状态归 纳本年级学生的主要突出问题和成长所需,研究班会课的主题和过 程,形成本年级的班会课系列。 围绕学校工作创设学生体验基地:如食堂小义工等(4)加强“文新班级”最美教室”等班级建设,创建有特色 的品牌班级在实事求是分析本班以往的长处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班名、设 计班徽、创作班歌、制定班级铭言及班级公约,开展班级活动,使班 级“形象”深入人心。各班在滚动发展、不断建构的过程中,积淀出 班队文化,将这一活动不断得到丰富,递进发展,使班队中每个学生 健康、幸福地成长。(5)完善“最美校园星”评价机制,

24、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基础型课程建设融通共营11基础性课程以国家及省市规定课程为主,以学习方式研究深化 学科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生的课堂文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必 修的学科课程, 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 和培养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优化处理:确立学生立场,深入研究学 生;提供自主时空,提升学习能力;研究学生差异,实现多维互动; 实现学科融通,开展跨域学习。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程教材之 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开展学科教学间的整合研究, 在课程建设中打破 学科的界限,提出 “学科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实现学科 间课程资源的统整,打造润泽师生生命的“魅力课堂”,促

25、进教师共 享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形成融通共营的课程文化。3.拓展型课程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以城市学校少年宫为依托,构建充满活力的活动课程, 围绕学生发展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宗旨,设置礼仪、健 康、艺术、创造等几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历。逐步推动以教师为主要课程资源的“师本”小微课程建设,开设教师特色、 班级特色课程,作为规定课程建设的有力补充。三 探索互动共生的校本研修机制以“团结合作、协同发展、互动共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引进多方资源成立校区教育教学研修专家库, 探索学校校本研修 网络的建设,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层管理,分层指导,引 导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反思、提炼、生成。

26、课题引领 2+1两个课题形成一种氛围:通过学校参与家 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自育自学 的两个课题的研究,12带动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高研究意识, 提升研究水平, 形成一 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主题研修 1+n一个组长带动一群教师:各备课组以主题式 研究为主要研修范式,自主设计、组织、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专 业委员会将定期评估, 组长带动全组协同发展, 形成具有学校特 色的教研网络。四 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参照上海市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庐阳区教育局推行的评价改革,制 定并推行学校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 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 5 个方面 20 个关键性指标

27、的绿色评价 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 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1.为学生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微课”项目建设,促进信 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优化和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以网络资源作为学习内容,采用浏览、筛选、网络辅导、在线 提问、在线交流讨论、网络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 学习的补充、拓展、延伸,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2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搭建教师网络学习平台在校区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完 善,丰富网络资源,搭建教师远程学习的平台。3.助力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文化辐射13以学习型“书香家庭”创建为平

28、台,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家、 校、 社教育资源集聚与辐射的文化互动。 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教育援助,及时有效地对部分家庭的教育偏差形成干预。第四部分 学校创建保障一、组织保障(一)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 长:金红副组长:组 员:陈晓燕、李建军、刘晟 陈馨 方玲玲 林杨 张夏林 李瑶丁晓燕 李萍 朱晓芬 卢因辉 邓红翠 刘俊二、管理保障围绕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工作总目标和各领域的主要目 标及阶段目标,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年(分学期)工作计划, 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学年末,根 据时间节点分层面检查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工作成效,分析 未达成原因,并在后续工作中进

29、行整改。三、制度保障学校移植六安路小学规章制度,有较完整的一套规章制度, 在创建新优质学校工作实施过程中将根据需要修改完善或重新 制定新的制度和政策。四、社会保障14学校地处庐阳区北二环以外,周边小区为建筑面积 200 万平 米的大型小区,社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学校工作非常支持,学 校将加强与街道的联系、沟通及合作,建立开放的育人环境,创 造双赢的良好局面。五、经费保障学校将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周边友好单位筹措 创建新优质学校的所需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切实保障。第五部分 创建工作年度工作表探索共生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15分项目管理机制校本课程工作内容1、讨论制定年级管理委员会运

30、行机制2、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工作指南审议稿3、改组学校中层管理机构4、组织学习、讨论并实行二级管理机制5、讨论学校管理文化特点,完善规章制度6、完成学校管理汇编(修订稿)1、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整体设计并试行2、初步完成学校德育课程框架,建成 5 个德育实践基地3、初步完成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4、“共生”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制定教师教学提升计划5、学科融合共生校本课程实验与反思、活动课程反思改进6、学校“师本”课程、班级特色小微课程建设7、学校校本“共生”课程框架初步成形8、少年宫品牌活动建设有成效完成时间2015、 3-2015、 42015、 3-2015、 42015、 3-2

31、015、 42015、 3-2015、 42015、 5-2016、 72018、 12015、 62017、 62018、 12015、 42015、 9-2016、 22016、 1-2017、 12016、 122016、 12负责人金红李萍张夏林丁晓燕李瑶刘俊陈晓燕方玲玲陈馨9、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开展成果总结和展示1、完成学校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构思2、试行学校绿色评价指标体系3、边实践变思考、完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4、成立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并制定章程5、试运行学校教育教学专业调研与督导机制6、成立学校参与学生家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课题组,制定规划并开展研究7、两课题开展阶

32、段性成果回报于展示8、总结学校校本教研机制,开展跨地教研联动活动1、完成学校少年宫文化廊设计与施工2、完成学校文化外显环境整体设计,部分文化角施工3、逐步完善学校后勤相关制度建设4、创建合肥市平安校园5、完成合肥市绿色校园创建工作6、完成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7、逐步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2017、 122015、 62015、 7-2018、 22018、 22015、 52015-20162015、 6-2016、 22016、 62017、 52015、 92015、 9-2015、 122015、 2-2015、 62015、 2-2016、 62015、 4-2016、 62015、 62016-2018、 2教育科研及评价体系后勤保障及学校信息化建设金红卢因辉邓红翠林杨刘晟李建军王茜茜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校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