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431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卷第2期2023年6月温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Wenzhou PolytechnicVol.23 No.2Jun.2023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DOI:10.13669/ki.33-1276/z.2023.031袁 源1,温优华2,谢文亮3(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2.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3.广东财经大学,广州 528100)摘 要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

2、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学术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导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的评价理念。从自主知识体系语境出发,在具体改革举措上,须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实施适恰的分层分类方案,并深入拓展开放科学评价路径,探索一系列既体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要求,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科学评价标准。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期刊评价;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学术共同体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23)02-0091-06Reform Path of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

3、rnal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Context of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YUAN Yuan1,WEN Youhua2,XIE Wenliang3(1.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511483;2.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3.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Guangzhou,528100)Abstract:The in

4、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urpose of academic evaluation in our country,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journal evaluation as well.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ependent knowle

5、dge system,and the reform of its evaluation process is also an attempt to combine the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Consequently,the evalu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openness a

6、nd justice,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s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and uphold the concept of honest and innovative evaluation.Starting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in terms of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full evaluation”and dynamic evaluation should b

7、e improved.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n appropriate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further expand the path of open scientific evaluation.As a result,it is expected to explore a series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s that not only reflect the

8、requirements of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but also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Key words: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journal evaluatio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s;academic community2023-04-14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21GXSZ17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GZGJ261);广州番禺职业技

9、术学院科研项目(2022SK05)袁 源(1982),女,湖南宁乡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及教育学研究;温优华(1975),男,江西宁都人,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研究;谢文亮(1979),男,广东潮州人,编审,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出版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第 23 卷9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论断,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1。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

10、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该文件指出,“要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可见,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党和国家对于学术评价十分重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设的关系1.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为中国学术评价发展指明方向学术期刊作为呈现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其评价方向也极大地影响着学术评价的走向。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呈现了为数不少“介绍”“引用”“

11、吸收”西方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类学术期刊话语权建设进展迟缓的状况。同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压倒性地影响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并主导了学术期刊评价的话语权。为此,不少学者发出了疾呼。诚如李宗刚所言,长期以来我国自然科学期刊评价的失衡也深刻影响了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的建构,当务之急是回归学术研究的根本,提升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2。那么,回归研究之本就是要摒弃“唯影响因子论”和一味地追求“SSCI化”和“A&HCI化”之风;提升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则指向重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而“三大体系”建设的内核和基础正是建构中国自

12、主知识体系。此外,当前“破五唯”精神已经在学术界进行传达,而在“破”之后,更需“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放共享的全球学术传播理念正在深刻影响着期刊评价乃至学术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因此评价需要改革和创新。那么如何立足时代、根植中国、面向未来进行完善乃至重构评价体系?答案是必须以新时代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目标指引,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根本遵循。2.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底色期刊评价的支撑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解答第一个问题,其中一条必由之路是需要配套成熟的学术标准和评价方案。因为评价乃是学科体系、学

13、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指挥棒”,有怎样的“指挥棒”,就会有怎样的学术成果出炉。对于第二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多渠道,多方面的。而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其题中应有之义是要把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筑牢这一根基,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期刊评价改革恰恰就是社科界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一块良好试验田。通过分析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发展状况,了解当前全球此类评价的最新成果,有助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逐渐体现自身特色,在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间获得传播、交流,继而得到智力上和学理上的支持,并建构自主的话语体

14、系。针对当前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出现的话语权滞后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文军指出,过度重视国际发表的评价导向致使国内高端学术期刊“缺血”,中文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话语权正面临挑战。因此须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期刊“中国标准”的研究,形成期刊评价的“中国方案”3。对于如何建构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知识体系这一问题,李合亮认为“搭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的新文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4。应当说,期刊评价体系的建设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任务和阶段性任务,其改革深度直接影响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进程。综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

15、的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应以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宗旨;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具有中国底色的更趋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支撑,任务迫在眉睫,须不畏道阻且长。二、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思想为引领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改革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第 2 期93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5。当前,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辩证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发展指引,推动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从而开展期刊评价工作。同时,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群众

16、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6。紧紧围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一精神指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应紧扣以下三条原则。1.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如上所述,以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为重要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在人文社科领域并不完全适用,评价机构也会考虑使用质性评价的方法进行弥补。但是目前来讲,同行专家的作用仅在于政治把关、提供建议、调整期刊顺序、增补或修改期刊数量、甄别系统排序是否合理等方面7。且同行评议结果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仍是赋分,很可能是以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这类问卷往往设计比较复杂冗长,同行专家在

17、回应时有可能掺杂各种个人因素、不合理因素和随意性因素,也不可能完全规避人情。例如,有评价机构向期刊主编发出的网络问卷包括“某类期刊中最不熟悉的刊物排序”“某类期刊中学术水平较低的刊物排序”等问题,部分同行评议者直接将问卷交由学生、下属任意填写,甚至故意选择原本水平并不低,但与自己所属期刊水平相当的竞争者选项。由此,学界质疑质性评价存在较大主观性、随意性,不如计量评价方法更公平公开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通常,我国期刊评价机构会公布其量化指标的分布、指标的采集时间以及方式。但是就当前数种机构公布的报告来看,多数评价报告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说明较为详细,而三级指标的权重和一些数据采集的细节则不为人知。从

18、指标体系的设计来看,所谓观测点就是最末一级指标8。但是,最末一级指标不完全公开,同行评议等质性评价的关键结论不公布,未参与评价的个体与机构对于最终结果仍是“雾里看花”。事实上,评价指标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和简单,同时这一过程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还要识别和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警惕负面影响9。对于期刊评价同行评议专家参与度与可信度,则需要从完善同行评议标准、流程及监督与奖惩制度,建立同行评议专家认证、评议过程记录、评议数量认定、评议质量评估的标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数量和质量的专家同行评议工作服务平台10等方面进行改

19、进,使同行评议工作全程可追溯,使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提升信度与效度。2.以学术共同体为主导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变化,有着与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相同或相似的症结,也有其自身特殊的痛点。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期刊评价主体仍然是以文献计量机构为主,而其他第三方机构也不能真正担负起学术评价的重任。然而,这一重任理应由学术共同体承担。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学术共同体是由期刊编辑、作者、审稿人、读者等各种参与期刊出版、评议和阅读的人群组成,涉及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学术期刊,以评价机构、学术团体为代表的各类学术组织、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亦可谓“学术生态圈”11。对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尤

20、其是其中的综合性期刊,其所依赖的学术共同体不应是一个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的小圈子,而是应由跨学科、多专业领域的更大范围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然而目前看来,学术共同体中的不少角色在期刊评价的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或者无法充分地行使其天然评价权。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评价导向过于功利,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因此,当前我们亟待建立以自律有为且独立成熟的学术共同体为主导的期刊评价方式。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要统一行动起来,重点关注中国问题,建构中国理论,解决中国实践中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从而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是提升中国期刊话语体系的核心举措,也必然是人文社科期刊评价的根本

21、方向。3.鼓励守正创新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立场来理解守正创新,从文化和学术上来说,既包含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又具有创新时代中华文化之新之义。无论是守正,还是创新,都离不开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具有时代性;也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民族性12。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自主知识体系来源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的袁 源,温优华,谢文亮: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第 23 卷94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成果创新,这些成果创新无疑将推动评价标准创新,而期刊评价标准乃至学术评价标准的创新又将帮助我们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增强人文社

22、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国际竞争力。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关注此类期刊评价标准的制定。从守正创新出发,衡量期刊质量,我们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一是专业性,二是创新性,三是引领性,这三个词也是层层递进,显现了质量提升的三个阶段。首先是期刊的专业性,无论是单篇文章还是栏目设置,均反映了稿件水平、编校水平及审稿人水平的综合实力,但是专业性更偏重于规范。在专业性之上,就必须考察创新性。学术论文没有创新,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原始创新,就没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期刊论文的创新包括选题、理论、方法、观点等。而在创新之上,高质量学术期刊剑指引领性。当然,不是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在学界实现引

23、领性和前瞻性。在目前人文社科领域“千刊一面”的格局下,我们呼唤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期刊推介高水平学术成果,鼓励学术争鸣,发挥知识变革的先导作用。如此,方能推动“三大体系”建设,引领人文社会科学迈向未来,从而建构更加自信与自觉的自主知识体系。三、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改革的举措以上讨论的是自主知识体系引领之下,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精神,也就是属于评价导向、评价理念方面的问题。然而,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仍有不少难点和痛点正在制约评价体系的合理建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人文社科自主学术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亟待从评价范围、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

24、实施具体措施,着力改进。1.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应当说,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发展至今,从无到有,从评价方法单一到多元,从对自然科学期刊评价的简单复制到逐步开始形成特色,其科学性、合理性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从此类期刊评价的总体现状来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还有待改进,评价中的量化指标尤其是影响因子的权重过重;从结果来看,核心期刊评价结果被过度关注,普通期刊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导致部分期刊以当前评价标准为纲,为提升数据“定向引用”,或是硬性减少篇数,在分母上做文章。诚然,任何学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权重安排都十分困难,“不管突出了哪个参数,都会凸显这一参数的作用,遮蔽其他参数的作用

25、”13。对此,我们提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进一步倾向全样本评价和全流程评价。例如叶继元倡导的“全评价”是在形式评价(计量评价)、内容评价(同行评议)、效用评价(实际贡献、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三个维度以及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上进行有组织的多元评价。固然,指标越多,评价对象越复杂,工作量就越大,操作的难度也越高,且各种指标如何权衡也越困难。因此,要坚持以学术共同体为主导的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不同时期提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动态的评价方法,在全样本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还要改变小样本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同时,也要保证学术成果在全生命周期中都可以接受学术共

26、同体的监督和遴选,即全流程评价。全流程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其应用目的就是防止几年一次的大型评价过于片面。可持续的、长期的,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节点留存不可逆的评价数据才是应对静态评价的最好方法。事实上,经俞立平等学者验证,载文量无论对于C刊还是非C刊的影响因子几乎都没有影响14。并非减少载文量,刻意缩小总出版篇数的分母,就能在短期内提升影响因子。因此,“全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思路需要由学术共同体成员联合评价机构进行宣讲,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破除固有思维,回归学术初心。2.细化分层分类评价 目前,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共计2 300余种15,此次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版)

27、”统计的老牌刊共1 924种,新创刊117种。这说明,对如此众多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信息进行收集、分类、评价有其现实困难,而且同一大类学术期刊之中不同刊物还存在着学科门类和研究范围的差异。在我国人文社科专业学术期刊行列中,有些刊物囊括了一级学科,有的则是定位二级学科,而有些刊物则范围更小、更细。而人文学科领域和社会学科领域,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因为在人文领域,学术个性更难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有着其独特的学术生态,2 300余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中,综合类期刊约占半壁江山,还有部分新兴学科领域期刊异军突起。目前,大多数综合性人文社科第 2 期95期刊都被归类为“综合性学报”,其实有

28、一定的滞后性。有学者提出,这类期刊中的一部分为谋求生存已转向问题导向,走上了“小综合,专题化”的“中间态”办刊路径16。还有学者提出,有些刊物目前难以界定为专业性还是综合性,是因为它们已经明确放弃了谋求学科影响,转而突破学科限制,以问题意识和专题策划为主,例如非学报类的探索与证明文化纵横等,还有一些以跨学科问题见长的综合性期刊风格也愈加明显。这种新趋势下,今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该如何归类?此外,例如经济类、体育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类型期刊早已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进行分类,有较好的类型研究基础,但是也不断有新的学科(专业)领域期刊群在引起学界的关注。例如职业教育研究近年来热度上

29、升,已经有部分的评价机构注意到这个变化,将其从大教育类期刊中剥离出来专门进行分类评价。如RCCSE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在20152016版中首次将“高职高专成高类期刊”单列为一种类型进行评价和排名。而2023年3月“AMI职业高等院校期刊评价”(简称为“职院刊”评价)也新鲜出炉,这一分类则没有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混为一谈,体现了更加细致的专业分类原则。这说明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流变是长期存在,永不停息的,核心期刊仅仅是期刊评价的一部分,其他期刊是需要横向比较的。由于不同类型学术期刊的差异性,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不断细化分层分类评价有其合理性。评价不能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就必须加快探索的进程,

30、坚持守正创新原则,优化评价方式。3.深化探索开放科学评价 开放科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主要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工具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知识共享。开放科学对于期刊出版的影响主要在于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同行评议。这种革命性的科学研究模式以其开放、透明、协作和共享的特点对传统期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参与开放科学的期刊逐年增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领域。目前我国已有的开放获取平台包括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ChinaXiv、GoOA等,开放数据平台则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还有一些期刊加入了由中国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

31、验室发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但是总体来说,参与开放同行评议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为数不多,许多审稿专家持审慎态度,部分期刊则是有限、逐步地开放评议结果。由于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且思维过程复杂,不完全遵循自然科学研究的规律,因此全面应用开放科学需假以时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5 这一精神要求知识工作者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驱动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促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数字化途径之一。以此为指导,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及其信息化平台资源共享和开放办刊的成果,并在

32、评价体系中进一步为开放性指标赋以更合理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公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版)”开放性指标在2018版的基础上有所细化,原三级指标“开放获取”拓展为“开放度”,包含“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三方面内容。且在其收集同行评议结果的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评议专家同意公开自己的单位、姓名和评审结果。应当说,这是人文社科界对于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人文社科学术共同体正在接纳开放科学的一种体现。但是不难发现,由于个刊应用开放科学的比例不高,实际调查数据的收集有一定困难。因此,应由学术共同体适时推广开放评议的多种形式,

33、倡导期刊评价体系中融入更多的开放评价指标。无论是出版前开放同行评议还是出版后开放同行评议,无论是专家参与评议还是更多的读者参与的评议都应当被鼓励。公开审稿人身份、公开评审报告、开放评论等措施都应当被纳入开放评价标准的末级指标,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四、结 语建立公平合理、科学有序的多元期刊评价体系是我国学术界“破五唯”,建构风清气正的学术评价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破”与“立”之间,必须注意到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期刊发展的独有特质,在立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语境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当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必须脱胎于文献计量学所创造的“影响因子”和“核心期刊”崇拜,基于自律有为的学术共同体进

34、行评价制度创新和评价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守正创新精神。袁 源,温优华,谢文亮:自主知识体系语境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改革路径第 23 卷96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具体改革举措上,应充分结合量化与质性评价的最新成果,探寻更全面的评价范围,更合理的分层分类方案,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开放科学成果,将汇聚中国人文社科精华的学术成果向外积极延伸,从而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为高质量学术成果的推广和传播夯实制度基础,高扬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参考文献1 高培勇.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N.光明日报,

35、2022-06-08(6).2 李宗刚.建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我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37-143,156.3 王文军.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02(6).4 李合亮.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新文科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J.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2(2):16-20.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6 苏雨恒 弘扬文化守初心 繁荣学术担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6):4-10.7 杨春兰.我国人

36、文社科期刊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出版科学,2021(5):52-60.8 李秀仙.我国高职院校排名的再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5):25-30.9 叶继元.近年来国内外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9(3):61-67.10 胡小洋.探索学术期刊评价高质量发展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15(8).11 王春磊.交互式学术评价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J.出版广角,2021(16):15-17.12 王博.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N.光明日报,2022-11-28(6).13 李宗刚,孙昕光.核心期刊评估体系的悖论与破解方略J.西南民族大学

37、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229-234.14 俞立平,沈洁.数量与质量影响力下的学术期刊评价新指标:C刊影响因子和非C刊影响因子J.统计与决策,2022(20):26-30.15 荆林波,逯万辉.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评价J.管理世界,2022(5):131-141.16 刘京希.化危为机:计量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困境与出路J.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10-122.责任编辑:陈 凯(上接第7 8 页)责任编辑:陈 凯20 叶剑锋,吴宇哲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风险与规避:义乌市“三权分置”的实践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6):9721 康文杰,何鹏飞,杜伟 我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与困境破解:基于33个试点地区的改革举措分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11):102-10322 金勇兴 物权视域下承包地与宅基地权利分置创新实践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623 高圣平 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民法典物权编编纂:兼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J 法学评论,2019(4):10824 陈小君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J 法学研究,2019(3):5025 刘同山,韩国莹 要素盘活: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