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奇经八脉.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2350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PTX 页数:14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经八脉.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奇经八脉.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奇经八脉.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奇经八脉.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奇经八脉.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奇 经 八 脉总论定义: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特点:1 不直隶属于十二脏腑。2 没有阴阳表里配偶关系。3 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4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和冲脉,起 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5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 脉之海”。6 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7 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为“血海”8 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9 其中,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也有其一定的循

2、行路线、病候。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奇经八脉的功能1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2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 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分布和交会经脉简表奇经八脉分布和交会经脉简表-八八 脉脉 分分 布布 部部 位位 功能功能-督督 脉脉 腰、背、头面正中腰、背、头面正中 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任任 脉脉 腹、胸、颏下正中腹、胸、颏下正中 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阴经气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阴经气 带带 脉脉 起于胁下,环腰部一起于胁下

3、,环腰部一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周,状如束带周,状如束带 冲冲 脉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涵蓄十二经气血。涵蓄十二经气血。环绕口唇,且与任、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 阳阳 跷跷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 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 跷脉会合跷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阴阴 跷跷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 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 跷脉会合跷脉会合 阳阳 维维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 蓄存阳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蓄存

4、阳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 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经外的气血经外的气血 阴阴 维维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 蓄存阴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蓄存阴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 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经外的气血经外的气血督脉体表路线n n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一)循行(一)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

5、于上唇内龈交穴。穴。体内联系n n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二)主要病候: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不升,就会出现:1 实则脊强 2 虚则头重,又因督脉的别络由小 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也会发生 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癃闭、痔疾、遗尿、女子不育等症。(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1 1 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 髓有密髓有密切的联系;脑为元神之府,故能治神志病。切的联系;脑为元神之府,故能治神志病。2 2 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受督体腔内的

6、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与督脉有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与督脉有关,所以能治内脏疾病。关,所以能治内脏疾病。3 3 督脉循行背脊,背为阳,所以督脉对全身阳经脉督脉循行背脊,背为阳,所以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同时也是阳脉之海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同时也是阳脉之海,它它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2 2 腰俞:腰俞:定位:在当骶管裂孔处。定位:在当骶管裂孔处。主治主治 1 1 月经不调,经闭等月经病,可配三阴交月经不调,经闭等月经病,可配三阴交 痔疾,便血,可配大肠俞、承山

7、、百会痔疾,便血,可配大肠俞、承山、百会 2 2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可配委中腰脊强痛、下肢痿痹,可配委中 3 3 癫痫,可配神门、大椎癫痫,可配神门、大椎 4 4 腹泻、痢疾,可配足三里。腹泻、痢疾,可配足三里。操作:向上斜刺操作:向上斜刺0 0。5 51 1寸,可灸。寸,可灸。(四)主要穴位1 长强: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 的中处。的中处。主治:主治:n n泄泻、便秘、癃闭可配会阴、大肠俞、小泄泻、便秘、癃闭可配会阴、大肠俞、小 肠俞。肠俞。痔疾、脱肛可配大肠俞、承山、百会。痔疾、脱肛可配大肠俞、承山、百会。便血,如便血,如果

8、是肠风便血,可配承山。果是肠风便血,可配承山。n n腰脊和尾骶部疼痛,可配委中。腰脊和尾骶部疼痛,可配委中。n n癫狂痫,可配神门、照海或申脉等癫狂痫,可配神门、照海或申脉等 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0.81寸不宜直刺,以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免伤及直肠。3 腰阳关: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主治:n n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带下,可配关元、次寥,三阴交。n n腰骶痛、下肢痿痹,可配肾俞、环跳、次寥委中。4 命门: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n n阳痿、遗精、精冷不育;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配三阴交、肾俞、泄泻

9、,配足三里n n手足逆冷配关元n n腰脊强痛,下肢痿痹,配肾俞、环跳、委中。操作:向上斜刺0。51寸5 至阳: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 7胸椎脊突下凹陷中。胸椎脊突下凹陷中。主治:主治:n n胸胁胀满,黄疸,配阳陵泉、日月胸胁胀满,黄疸,配阳陵泉、日月n n咳嗽,气喘,配天突、太渊咳嗽,气喘,配天突、太渊n n腰背疼痛、下肢痿痹,配中渚、委中腰背疼痛、下肢痿痹,配中渚、委中 操作:向上微斜刺操作:向上微斜刺0 0。5 51 1寸,可灸。寸,可灸。6 6 灵台: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定位:后正中线上,第6 6胸椎脊突下凹陷中。胸椎脊突下凹陷中。主治:主治:n n咳嗽、气喘,配尺泽

10、咳嗽、气喘,配尺泽n n疔疮,配拔火罐疔疮,配拔火罐n n脊背强痛,配委中脊背强痛,配委中 操作:向上斜刺操作:向上斜刺0 0。5 51 1寸,可灸。寸,可灸。7 7 大椎:大椎:定位:后中线上,第定位:后中线上,第7 7颈椎脊突下凹陷颈椎脊突下凹陷 主治:主治:n n热病:咳嗽、气喘、恶寒发热等风热之证,配热病:咳嗽、气喘、恶寒发热等风热之证,配 合谷、鱼合谷、鱼际际n n疟疾,配后溪、间使疟疾,配后溪、间使n n骨蒸盗汗,配太溪、脾俞、肝俞、肾俞骨蒸盗汗,配太溪、脾俞、肝俞、肾俞n n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配关元、肾俞、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配关元、肾俞、委中、

11、外关等委中、外关等n n风疹、痤疮,配曲池、血海。痤疮风疹、痤疮,配曲池、血海。痤疮 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 0。5 51 1寸,可灸寸,可灸注意n n刺本穴达到较强针感后,不能大幅度捻转和提插,达到要求针感后即宜出针。针感强,感应最多不能超过两次。n n针时,如患者出现酸软无力,站立不稳,可针补委中穴。8 哑门: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 0。5 5寸,第寸,第1 1颈椎下。颈椎下。主治:主治:n n暴喑、耳聋、舌缓不语,配廉泉、耳门、合谷、暴喑、耳聋、舌缓不语,配廉泉、耳门、合谷、翳风翳风n n癫狂痫,癔病神志病证配人中、腰奇。癫狂痫,癔病神志病证配人中、腰奇。n n头痛、

12、项强,配列缺、外关、后溪头痛、项强,配列缺、外关、后溪 操作:直针或向下斜刺操作:直针或向下斜刺0 0。5 51 1寸,不可向上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斜刺或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9 风府: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1 1寸。寸。主治:主治:n n头痛、颈项强痛、眩晕,配百会、太阳、昆仑头痛、颈项强痛、眩晕,配百会、太阳、昆仑 。n n癫狂、癔病配大椎、神门、身柱、腰奇癫狂、癔病配大椎、神门、身柱、腰奇n n中风、失语,配通里、廉泉中风、失语,配通里、廉泉n n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

13、患者,配鱼际、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者,配鱼际、少商。少商。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刺入 0 0。5 51 1寸,不可深刺,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寸,不可深刺,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枕骨大孔,伤及延髓。10 脑户:定位:风府穴直上1.5寸,当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 主治:n n头痛、头晕、项强、失音、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11 11 百会: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 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线的交点处 主治

14、:主治:n n头痛、眩晕、头风、耳鸣等头痛病证。头痛、眩晕、头风、耳鸣等头痛病证。n n中风失语、癫狂痫证、痴呆、瘛从、癔病等中风失语、癫狂痫证、痴呆、瘛从、癔病等n n脱肛,配长强、承山;脱肛,配长强、承山;n n阴挺、配气海、维胞、三阴交阴挺、配气海、维胞、三阴交n n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变,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变,配关元配关元等等n n泄泻配足三里健忘、不寐配神门、内关泄泻配足三里健忘、不寐配神门、内关 操作:平刺操作:平刺0 0。5 50 0。8 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12 上星: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主治:n n头痛

15、目痛,配风池、天柱n n鼻渊、鼻衄配迎香、合谷。n n癫狂、虐疾、热病。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13 神庭: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n n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n n癫狂痫、失眠、惊悸。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14 素寥:定位:鼻尖的正中 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15 水沟:定位:在人中沟的上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1/3与下与下2/32/3交点处交点处 主治主治:n n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为急

16、救要穴之一危重证,为急救要穴之一n n癔病、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窝斜、鼻塞、鼻癔病、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窝斜、鼻塞、鼻衄、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等衄、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等n n闪挫腰痛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操作:向上斜刺0 0。3 30 0。5 5寸,强刺激,或寸,强刺激,或用指甲按掐。用指甲按掐。任脉(一)循行n n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联系于目。(二)主要病候n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于小腹部与足三阴交会,如脉气失调,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疝气、白带、月经不调、不育、小便不利、遗尿、

17、遗精、腹中结块等。n n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三)治疗概要n任脉为阴脉之海,有统任诸阴脉之功能,n“任”有“担任”之意,又有“妊养”之义,其脉起于胞中,与育子、妇女月事有关。主治n因循行于胸腹部之正中,故可治胸、腹部的疾患。n以下经穴主治少腹胞宫二阴之病证:如少腹胀痛、疼痛、二便不通、痔疮、遗精、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n脘 腹部穴主治胃肠疾患如肠鸣、腹泻、胃痛、纳谷不思等。n胸部经穴主治肺心病证,如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n颈、头部的经穴主治:失语、喘息,面瘫、齿痛(四)主要腧穴:(四)主要腧穴1 1 中极:膀胱经募穴中极:膀胱经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 4寸寸

18、 主治:主治:n n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癃闭等泌尿系病证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癃闭等泌尿系病证n n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n n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 11 1。5 5寸,孕妇慎用。寸,孕妇慎用。2 关元:小肠经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n n泌尿、生殖系病便,如遗尿、小便频数、尿闭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因三阴经循少腹,结于阴器交任脉。n n男女生殖、泌尿的生理、病理与任脉、足三阴的肝、男女生殖、泌尿

19、的生理、病理与任脉、足三阴的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三阴经和脾、肾三脏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三阴经和任脉之交会穴关元主治生殖、泌尿系疾病,特别是真任脉之交会穴关元主治生殖、泌尿系疾病,特别是真阳不足,下元虚寒者,更为适宜。阳不足,下元虚寒者,更为适宜。n n本穴有本穴有 大补元气之功,对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导致的大补元气之功,对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导致的脾阳不振、脾肾阳虚的腹痛、泄泻有效。可配灸神阙、中脾阳不振、脾肾阳虚的腹痛、泄泻有效。可配灸神阙、中脘。虚劳羸瘦,可配肾俞、太溪,以温补肾阳。脘。虚劳羸瘦,可配肾俞、太溪,以温补肾阳。n n中风虚脱是真阳衰微,阳气暴脱,配补

20、合谷,气海,益气中风虚脱是真阳衰微,阳气暴脱,配补合谷,气海,益气回阳固脱。(气血受阻,阴阳绝)回阳固脱。(气血受阻,阴阳绝)操作:直针操作:直针1 11 1。5 5 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3 3 气海:气海: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 1。5 5寸寸 主治主治:n n气海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和总调下焦气机的气海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和总调下焦气机的作用作用n n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n n因气海有大补元气,以益肾的气化,约束膀胱因气海有大补元气,以益肾的气化,约束膀胱n n月经不调、经闭

21、、崩漏、闭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n n阳痿、遗精、疝气。n n腹痛、泄泻、便秘等证。操作:直针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4 4 神阙:神阙:定位:脐窝中央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主治:n n本穴居于脐,中焦、下焦之间,为胎儿的根蒂,与脏腑有本穴居于脐,中焦、下焦之间,为胎儿的根蒂,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尤其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原,密切关系,尤其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原,如果脾胃虚寒,元气也不能充,诸病由此而生。如果脾胃虚寒,元气也不能充,诸病由此而生。n n凡真阳虚衰,下元虚冷,胃肠虚寒,脾阳不足之证,皆属凡真阳虚衰,下元虚冷,胃肠虚寒,脾阳不足

22、之证,皆属本穴主治范围。故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证可本穴主治范围。故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证可用本穴。用本穴。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灸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灸 法。法。5 5 水分:水分: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1 1 寸寸 主治:主治:n n 水肿,小便不通:因有通调水道的功能,用于水水肿,小便不通:因有通调水道的功能,用于水液输布失常病证,配复溜。液输布失常病证,配复溜。n n腹痛、反胃、呕吐:又有理气止痛的功用,腹泄。腹痛、反胃、呕吐:又有理气止痛的功用,腹泄。n n腰脊强痛。腰脊强痛。操作:直针操作:

23、直针1 11 1。5 5寸。水病多用灸法。寸。水病多用灸法。6 下脘:任脉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上 2 寸 主治:n n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故治疗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操作:直针11。5 寸7 建里: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3寸 主主治:n n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所以治疗胃痛、呕吐,配内关;n n食欲不振,配足三里;腹胀、水肿配水分、阳陵泉、阴陵泉 操作:直针11。5 寸。8 8 中脘: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任脉、手太阳、手少中脘: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定位

24、: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4 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的中点。主治:主治:n n主治胃、上腹和中焦气机失常,以及在病理上与胃有关的主治胃、上腹和中焦气机失常,以及在病理上与胃有关的病证。病证。n n对改善胃腑功能,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一对改善胃腑功能,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一定的功效。定的功效。n n治胃痛、吞酸、腹胀配足三里,呕吐、吞酸呃逆配内关,治胃痛、吞酸、腹胀配足三里,呕吐、吞酸呃逆配内关,泄泻配天枢,黄疸配至阳、俞。癫狂配神门泄泻配天枢,黄疸配至阳、俞。癫狂配神门 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111。5 5 寸寸9 9 上脘:是任脉、足阳

25、明、手太阳经的交会穴上脘:是任脉、足阳明、手太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5 5 寸寸 主治:主治:n n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胃为水谷之海,主受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凡因寒凉伤胃、饮食停滞、寒湿内纳腐熟水谷。凡因寒凉伤胃、饮食停滞、寒湿内停、湿痰停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所致的胃停、湿痰停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所致的胃腑病均可取本穴。腑病均可取本穴。n n癫痫、因足阳明经别癫痫、因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上通于心”胃与心有直接胃与心有直接联系。对与心有关的病证如癫、狂、痫等,可取联系。对与心有关的病证如癫、狂、痫等,可取

26、本穴。本穴。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 11 1。5 5寸。寸。10巨阙:心经之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6寸 主治:n n能安神宁心,宽胸止痛,所以可治胸痛、心痛、心悸、癫狂痫、呕逆。操作:向上斜刺0。51 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到肝。11 膻中: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大成”中指足少阴、足太阴、手太阳、少阳和任脉交于此穴 定位:前正中线下,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n n 重在治疗气病,特别是上焦气机不畅所致的 病证,以及心、肺、胸胁、乳、咽等脏腑器官病变。n n咳嗽、气喘:因肺气虚,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所致,取本穴之宽胸利气、调气降逆功能来治之。但因肾不纳气的肾喘,

27、不可配本穴,因泻之易致气虚,补之易助气逆。n n肺肾 气虚,兼有心阳衰竭,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象浮大根,有孤阳欲脱的危险,亦不可配本穴,应急补关元、气海、太溪,以扶元救脱主治n n胸痛、心悸:本穴有通络、理气、止痛,所以用 在情志失和或扭伤,瘀血停积,引起气机不畅脉络痹阻所致的胸痛、心悸,配间使、三阴交、血海等。n n乳少:因宽胸利气,宣痛乳络,对乳少效果佳。呕吐、噎膈。操作:平刺0.3-0.5 寸12 玉堂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 3 肋间肋间主治:主治:n n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其功用在于宽胸止痛、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其功用在于宽胸止痛、止咳

28、平喘,故能治以上之证,咳嗽、气喘者,可止咳平喘,故能治以上之证,咳嗽、气喘者,可配列缺、尺泽、膻中。配列缺、尺泽、膻中。n n胸痛,配郄门。胸痛,配郄门。n n呕吐配内关。呕吐配内关。操作:平刺操作:平刺0.3-0.5 0.3-0.5 寸寸 13 天突定位:胸骨上窝正中。定位:胸骨上窝正中。主治:主治:n n咳嗽、气喘、胸痛:肺气升降出入之正常与气管的通肠与咳嗽、气喘、胸痛:肺气升降出入之正常与气管的通肠与否,有一定关系,两者相互影响。本穴多用于外邪犯肺,否,有一定关系,两者相互影响。本穴多用于外邪犯肺,气道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病证。气道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病证。n n咽喉肿痛、暴喑:咽,主通

29、利水谷,为胃系,是胃气的通咽喉肿痛、暴喑:咽,主通利水谷,为胃系,是胃气的通道;喉,是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通道。咽喉连于肺道;喉,是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通道。咽喉连于肺胃,喉为气机呼吸之道,咽为饮食消化之通道。任脉循行胃,喉为气机呼吸之道,咽为饮食消化之通道。任脉循行咽喉,气管通于喉。因此与肺胃有关的咽喉疾病,属本穴咽喉,气管通于喉。因此与肺胃有关的咽喉疾病,属本穴治疗范围。治疗范围。13 天突n n瘿气:多由情志不畅,痰气郁结而成,可用天突,配气舍穴,有消散郁结的作用,更有调整甲状腺对碘吸收利用的作用。n n梅核气:也因肝气抑郁,痰气郁结而上逆所致,取天突、廉泉、丰隆、太冲等穴治之。

30、n n噎膈:表现在吞咽困难。操作:先直针刺0.2 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14 廉泉任脉与阴维脉之交会穴任脉与阴维脉之交会穴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处。主治:主治:n n治疗因舌肌转运失灵,引起的语言不利、舌下肿治疗因舌肌转运失灵,引起的语言不利、舌下肿痛、吞咽困难、暴喑、喉痹、流涎等。痛、吞咽困难、暴喑、喉痹、流涎等。n n失语,舌强不语可配通里,人中。咽喉肿痛配少失语,舌强不语可配通里,人中。咽喉肿痛配少商、合谷。流涎,可配地仓。商、合谷。流涎,可配地仓。操作:向舌根斜刺操作:向舌根斜刺0

31、.5-0.8 0.5-0.8 寸。寸。15 承浆是任脉与足阳明经之会定位:颏(ke)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n n因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能,可治口窝、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操作:斜刺0。30。5 寸三 冲脉n公孙穴通于冲脉(一)循行n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循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行至胸中而散,并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二)病候n冲脉和任、督二脉同源异流,同起于胞中,如脉气失调,则月经不调、不孕、漏胎、小产等病出现。n又本经循腹至胸中而散,故有气急胸腹痛、气上冲心(三)功能n n由于冲脉与任脉相并行,又与督脉相通,其脉气由于冲脉与任脉相并行

32、,又与督脉相通,其脉气在头灌注诸阳,在头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因此容纳来自在下肢渗入三阴,因此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脉,五脏十二经脉,五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海。六腑之海。n n冲脉与足阳明会于气冲穴,又与足少阴经相并而冲脉与足阳明会于气冲穴,又与足少阴经相并而行,与胃和肾相联系。胃为行,与胃和肾相联系。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水水谷之海谷之海”;肾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原气之根原气之根”。n n冲脉起于胞中,又称冲脉起于胞中,又称“血海血海”。妇女月经与冲脉。妇女月经与冲脉功能有密切联系。素问:功能有密切联系。素问:“太冲脉盛,月事以时太冲

33、脉盛,月事以时下下”,“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冲冲为血海为血海”,这说明冲脉与妊产胎育之密切关系。,这说明冲脉与妊产胎育之密切关系。四 带脉(一)循行n n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横行绕身一周n n交会穴: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n n八脉交会穴相通于足少阳胆经之足临泣。(二)病候1)如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2)“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说明带脉失调,可发生痿症。(三)功能n n带脉绕身一周,能约束诸经,因此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而腰腹是冲、任、督n n三脉脉气所发之处

34、,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五 阴维脉(一)循行n n起于小腿的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起于小腿的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n n交会穴:交会穴:筑宾足少阴筑宾足少阴 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 期门足厥阴期门足厥阴 天突,廉泉任脉天突,廉泉任脉n n八脉交会穴:与手厥阴经的内关穴相通。八脉交会穴:与手厥阴经的内关穴相通。(二)功能n n阴维有维系,维络全身阴经的作用。六 阳维脉(一)循行n n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

35、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交会穴:金门足太阳经交会穴:金门足太阳经 阳交足少阳经,俞手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俞手太阳经 天寥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天寥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 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脑空、风池足少阳 风府,哑门督脉风府,哑门督脉 八脉交会穴:与手少阳经的外关八脉交会穴:与手少阳经的外关 穴相交。穴相交。(二)功能n n阳维有维系,维络全身阳经的作用(三)病候n n阳维脉发病,出现发冷发热等

36、外感病;卫为阳,主表阳维发病在表,故苦寒热。n n阴维脉发病,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症。n n营为阴,主里,阴维发病,故苦心痛。七 阴跷脉(一)循行n n起于足舟骨的后方,上行内踝的上面,直上沿大腿内侧,经过阴部,向上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上经人迎的前面,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和阳跷脉相会合。交会穴:照海,交信足少阴 睛明足太阳 八脉交会穴:与足少阴经交会于照海(二)主要病证n n多眠、癃闭及肢体筋脉出现阳缓阴急八 阳跷脉(一)循行n n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外侧和胁后上肩、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

37、沿足太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 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交会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交会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 居居 寥寥 足少阳经足少阳经 月需月需 俞手太阳经俞手太阳经 肩禹肩禹 ,巨骨手阳明经,巨骨手阳明经 天寥天寥 手少阳经手少阳经 地仓,巨寥地仓,巨寥 ,承泣足阳明经,承泣足阳明经 睛明足太阳经睛明足太阳经 八脉交会穴:于足太阳经交会于申脉八脉交会穴:于足太阳经交会于申脉十五络脉十五络脉n n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别出一络加上 脾之大络,总称为十五络脉。n n四肢部的十二别络,主要沟通表里两经的经气,加强表里的联系,

38、又有循行路线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十五络脉循行特点n n 多分部在体表多分部在体表 n n十二正经之络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别出后,十二正经之络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别出后,均直接横行络于相表里的正经,阴经别络于阳经,均直接横行络于相表里的正经,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从而构成十二经脉在体表四肢阳经别络于阴经,从而构成十二经脉在体表四肢表里联系。表里联系。n n躯干部的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任脉躯干部的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任脉的别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的别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

39、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d)由于十五络是络脉的主干,所以它可逐级分支,较小的络脉乃至孙络,浮络则无计其数,逐渐由线状延展扩大为面状弥散,加强了经脉气血对躯体各部组织起着渗灌和濡养作用,尤其是脾大络,总统阴阳诸络,为“脾统血”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十五络脉循行一)手太阴络:列缺 起于腕后桡侧的筋骨缝中,与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病候:实证:手掌和手腕部灼热。虚证:呵欠,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络于:手阳明大肠经。二)手少阴络:通里 腕上1寸,别而上行,沿着手少阴本经入于心中,系于舌根,属于眼后联系于脑。病候:实证:胸膈部胀满

40、 虚证:不能说话。可取少阴络穴治疗。络于:别行手太阳经。三)手厥阴络:内关 腕关节上2寸,两筋间。沿手厥阴本经上系于心包经,联络于心系 病候:实证:见心痛,虚证:见心烦乱,可取内关治之。络于:手少阳经四)手太阳络:支正 腕上5寸,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肩 病候:实证: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皮肤生赘疣。络于:手阳明之肩禹穴。五)手阳明络:偏历 腕关节上3寸,别行手太阴,支脉上行经肩禺,再上到下颔角,遍布于牙齿根部;又有支脉进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的许多经脉宗脉)会合。病候:实证:齿痛,耳聋。虚证:齿冷,经气痹阻不通,可取偏历治之。六)手少阳络:外关 腕上2寸,向外绕行

41、臂部,上行注于胸中,别行合于手厥 阴。病候:实证:为肘部拘挛。虚证:肘部弛缓不收,可取外关治之。络于:手厥阴。七)足太阳络:飞扬 外踝上7寸,别行足少阴 病候:实证:鼻塞,鼻流清涕,头痛背痛。虚证:鼻流清涕,鼻出血 络于:足少阴经脉八)足少阳络:光明 外踝上5寸,别行于足厥阴经,向下络于足背 病候:实证:足胫厥冷。虚证: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光明。络于:足厥阴经 九九)足阳明络:丰隆足阳明络:丰隆 外踝上外踝上8 8寸,别行于足太阴经。其别出分支,沿寸,别行于足太阴经。其别出分支,沿胫骨外缘胫骨外缘 上行络于头部(会大椎)上行络于头部(会大椎)与各经的脉与各经的脉气相会合;向下联

42、络喉咙和咽峡部气相会合;向下联络喉咙和咽峡部 病候:气上逆为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语。病候:气上逆为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语。实证:发生癫证,狂证。实证:发生癫证,狂证。虚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痿缩,可取丰隆穴。虚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痿缩,可取丰隆穴。络于:足太阴经。络于:足太阴经。十)足太阴络:公孙 足大趾本节后1寸,别行于足阳明经;别出支入腹络于肠胃。病候:气上逆则为霍乱。实证:肠中剧痛 虚证:臌胀等证,取公孙治之。十一)足少阴络:大钟 在内踝后绕足跟而别行于足太阳经;其分支与足少阴本经并行向上到心包下,向外贯穿腰脊。病候:气上逆则为烦闷。实证:小便不利 虚证:腰痛 络于:足太阳经十

43、二)足厥阴络:蠡沟 内踝上5寸,别行于足少阳经,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至睾丸,终于阴茎 病候:气上逆,睾丸肿大,突患疝气。实证:阴茎挺长。虚证:阴部暴痒。络于:足少阳经十三)任脉之络:鸠尾在剑突下面,散布于腹中。病候:实证:腹部皮肤疼痛。虚证:腹部皮肤瘙痒。十四十四)督脉之络:长强督脉之络:长强 依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与头部,再向下到两肩胛依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与头部,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之间 分左右别行入足太阳经,再入脊骨中。分左右别行入足太阳经,再入脊骨中。病候:病候:实证:脊柱强直难于俯仰。实证:脊柱强直难于俯仰。虚证:为头重,摇晃。虚证:为头重,摇晃。络于:足太阳经络于:足太阳经 十五)脾之大络:

44、大包 在渊液穴下3寸,散布于胸胁部。病候:实证:全身皆痛。虚证:全身骨节松弛无力 这络脉,有如罗网,绕络全身,如有出现血瘀,可取大包治之。常 用 奇 穴一 头颈部1 四神聪n n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n n功用:平肝熄风,升阳固脱n n主治:头痛、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因有宁心安神。目眩、耳聋、眼疾:明目聪耳。n n操作:平刺 0.5 0.8 寸2 印堂n n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n n功用:平肝熄风,散风热,通鼻窍n n主治:镇痉清神:小儿急慢性惊风、头痛、眩晕、失眠。n n明目通鼻:鼻衄、鼻渊、眼疾。n n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 寸3

45、鱼腰n n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n n功用:疏通局部经脉气血n n主治:有明目消肿,舒筋活络的功用,可治目疾如目赤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眼睑闰动、口眼窝斜。n n 操作:平刺0.3-0.5寸4 太阳n n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n n功用:熄风通窍n n主治:头痛,偏正头痛;n n目疾:目赤,肿痛,目眩,目涩。麦粒肿,牙痛。面瘫:口眼窝斜n n操作:直刺或斜刺0.3 0.5寸5 牵正n n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 0.5 1寸处n n功用:疏通局部气血n n主治:口眼窝斜,口疮,口臭,下牙痛n n操作:向前斜刺 0.5 -0.8寸n n 6 翳明

46、n n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 1 寸,n n功用:聪耳明目,疏风通络n n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疾,耳鸣。精神病n n操作:直刺 0.5-1寸7 球后n n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n n功用:清障明目,调解视力n n主治:目疾,如白内障,青盲,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近视,斜视等。8 金津、玉液n n定位: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n n功用:疏通局部气血,止呕吐、止泻n n主治:口疮、舌强、舌肿、失语。呕吐,消渴。二 胸腹部1 子宫n n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 寸,中极旁开 3 寸n n功用:除妇疾n n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

47、等妇疾n n操作:直针 0.8 1.2寸2 三角灸n n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n n主治:疝气、腹痛。n n操作:艾炷灸 5 -7 壮三 背部穴1 定喘n n定位:在背上部,当第 7 颈椎棘突下,旁开 0.5寸n n功用:降肺平喘,止咳化痰。n n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n n操作:直刺 0.5 -0.8 寸2 腰眼n n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n n功用: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祛邪扶正。n n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n n操作:直刺 1 1.5 寸3 夹脊n n定

48、位:在背腰部,当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一侧 17 穴,左右共34穴。n n功用:通利关节n n主治:适应范围广,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患;下胸部治疗胃肠疾患;腰部治疗腰腹及下肢。n n操作:直刺0.3 0.5 寸,或梅花四 上肢部1 肩前n n定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袭顶端与肩禹穴连线的中点。n n功用:行气活血,通经止痛。n n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n n操作:直刺 1 1.5 寸2 四缝n n定位:在第 2 至第 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 4 穴,左右共 8 穴n n功用:补脾胃、除疳积、止咳平喘、止泻n n主治:小儿疳积,百日

49、咳n n操作: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3 腰痛点n n定位:在手背侧,当第 2、3 掌骨及第 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 2穴,左右共4穴。n n功用:活血化瘀,止痛n n主治:急性腰扭伤n n操作:由两侧向掌中斜刺 0.5 0.8寸4 外劳宫n n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 0.5 寸处n n功用:疏通经络,行气止痛n n主治:落枕、手臂肿痛;脐风n n操作:直刺 0.5 0.8 寸5 八邪n n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 1 至第 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n n功用:清热解毒,泻火通经n n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 烦热,

50、目痛;毒蛇咬伤。n n操作:斜刺 0.5 0.8 寸6 十宣n n定位:在手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 穴。n n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经祛风。n n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手指麻木。n n操作:浅刺 0.1 -0.2寸,或点刺出血。五 下肢部1 鹤顶n n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n n功能:行气通络,止痛消肿n n主治:膝痛,足胫无力n n操作:直刺 0.8 1寸2 胆囊n n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 2 寸n n功用:疏肝利胆,清热泻火n n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下肢痿痹n n操作:直刺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