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2321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混凝土结构设计毕业考核试题库1.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2.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3.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A.结

2、构承受荷载大小 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 D.结构长度4.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C.不变 D.向上移动至 层高处5.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 A )A.中央 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 D.任意一端6.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其中第一阶段( A )A.是根据小震(众值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B.是根据中等地震(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C.是根据大震(罕遇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D.可不必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要考虑相应的抗震构

3、造措施7.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为简化计算,对现浇楼盖,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为( D ) A. B.1.2 C.1.5 D.2.0 (. 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8.“强柱弱梁”指的是( C )A.柱的刚度大于梁的刚度B.柱的截面尺寸大于梁的截面尺寸C.柱的抗弯承载能力大于梁的抗弯承载能力D.柱的抗剪承载能力大于梁的抗剪承载能力9.下列关于于变形缝的描述,( D )是正确的. A. 伸缩缝可以兼作沉降缝; B. 伸缩缝应将结构从屋顶至基础完全分开,使缝两边的结构可以自由伸缩,互不影响; C. 凡应设变形缝的厂房,三缝合一,并应按沉降缝的要求加以处理; D. 防震缝应沿厂房全高设置,

4、基础可不设缝10. 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厂房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应包括 B . A. 山墙的设置 B. 柱间支撑的设置 C. 屋盖类型 D. 柱间距11水平荷载作用下每根框架柱所分配到的剪力与 B 直接有关。 A矩形梁截面惯性矩;B柱的抗侧移刚度; C梁柱线刚度比;D柱的转动刚度。12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 A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B框架结构的总体弯曲变形主要是由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 C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小上大;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与柱的线刚度有关,与梁的线刚度无关。13在框架结构中,当其中某层的层高 h 特别小,则发生 B 的可能性较大。 A该层的

5、侧移相对较大,不易满足层间位移角的限制要求; B该层柱的剪跨比相对较小,可能首先发生剪切破坏; C该层柱的柱端剪力相对较小,可能首先发生偏压破坏; D该层柱的柱端弯矩相对较大,可能首先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14. 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A 。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15. 下列关于塑性铰的描述,C 是错误的. A. 预计会出现塑性铰的部位不允许发生剪切破坏; B. 塑性铰区域可承受一定的弯矩; C.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取决于塑性铰区域构件截面的高

6、度; D. 塑性铰出现的部位和先后次序可人为控制。16.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进行设计,当进行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下面(D )的描述是错误的A 恒载始终参与内力组合的B 风荷载有左风和右风两种,每次组合时只能考虑一种C考虑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参加组合时,必须同时考虑吊车竖向荷载参加组合D在 组合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和风载不产生轴力,可不参与组合17.相同水平荷载作用的同一框架结构,分别用反弯点法和D值法进行侧移计算,那么( B )A反弯点法比D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大B反弯点法比D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小C反弯点法和D值法计算侧移结果相同D反弯点法和D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大小不确定18.设计时,板的合理跨度一般

7、在 米之间。 ( D )A.1-2 B.1.2-2.2 C.1.5-2.5 D.1.7-2.719.设计时,次梁的合理跨度一般在 米之间。 ( C )A.2-5 B.3-6 C.4-7 D.5-820.设计时,主梁的合理跨度一般在 米之间。 ( D )A.2-5 B.3-6 C.4-7 D.5-821.四边支承的板,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长边/短边大于等于 时为单向板。( B )A.1 B.2 C.3 D.422.现浇楼板上有一圆孔,直径为1200毫米,试问对该孔应如何处理。 ( D )A. 洞口较小,不必处理 B. 受力主筋绕过孔洞 C. 周边加设附设钢筋 D. 孔洞周边加设肋梁23.板与板的

8、连接时,当缝宽大于 时,板缝应按计算配筋。( D )A.20mm B.30mm C.40mm D.50mm24.有一主梁作用有一集中荷载,该集中荷载作用位置距主梁h1=150mm, 作用范围B=250mm, 试问附加横向钢筋的设置范围s=_。 ( A )A.1050mm B.950mm C.1200mm D.1150mm25.整体板式楼梯分布钢筋在每个踏步板内至少放 根。 ( A )A一根 B二根 C三根 D任意根26.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 D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

9、柱间D.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27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_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 A )A. 上柱底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 B. 上柱顶部、下柱顶部及牛腿顶面 C. 上柱顶部、上柱底部及下柱底部 D. 下柱顶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28._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 ( C )A. 框架 B.剪力墙 C. 框架-剪力墙 D. 筒体29.框架跨度是指 间的距离。 ( A )A. 定位轴线 B. 底层柱轴线 C. 顶层柱轴线 D. 中间层柱轴线30.对各跨跨差不超过10%的不等跨框架,跨度应按

10、 的等跨框架计算。( A )A. 平均跨度 B.最大跨度 C. 最小跨度 D. 计算跨度31.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_的层间侧移最大。 ( B )A. 顶层 B.底层 C. 中间层 D. 顶层与底层3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对于房屋高度大于 米的框架结构,其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 ( B )A 40 B50 C60 D703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对于房屋高宽比大于 的框架结构,其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 ( A )A4 B5 C6 D734.现浇楼盖是指在现场整体浇筑的楼盖,关于其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11、)。A 整体刚性好B 抗震性能差C 防水性能好D 结构布置灵活35.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 D )。A. 当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B. 当时,不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C. 当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D. 当,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36关于井式楼盖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需要设置较多内柱B 能跨越较大空间C 适用于中小礼堂、餐厅以及公共建筑的门厅D 用钢量和造价较高37关于无梁楼盖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荷载由板直接传至柱或墙B 能够使房间净空高、通风采光好C 施工时支模复杂D用钢量较大38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情

12、况中,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的是( D )。A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B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如水池池壁C 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D 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39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 C )的结构形式。A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B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C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D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40一般单层厂房中,( D )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A屋面板B牛腿 C托架 D横向排

13、架41伸缩缝从( B )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地变形,防止房屋开裂。A 基础底面B 基础顶面C 地基底面D 地基顶面42关于单层厂房中柱间支撑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加强屋盖的整体刚性B 保证屋架的侧向稳定C 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把各种纵向水平力有效地传给基础。D 加强屋盖结构在横向水平面内的刚度,使横向水平荷载沿纵向分布43单层厂房结构中,( C )的作用是承托门窗洞口上部的墙体重量。A圈梁B连系梁C过梁D基础梁44采用( D ),其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

14、工作性能。A横向框架承重体系B纵向框架承重体系C斜向框架承重体系 D混合承重体系45( C )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梁、柱、楼板再连成整体框架结构。A现浇框架B预制装配式框架C现浇预制框架结构 D钢框架结构46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对它的影响。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取为( C )。(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AI0B1.2I0 C1.5I0D2I047一般认为,当框架结构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 D )时,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A等于1B低于1C低于3D超过348按

15、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次梁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 A )。A简化计算,修正忽略抗扭刚度的误差B考虑在计算简图中取支座中点间距为跨长C考虑板和次梁荷载的随机性D考虑板和次梁施工尺寸的误差49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 B )。A某截面钢筋屈服B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C出现第一个塑性铰D某截面出现裂缝50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中,若求支座的最大剪力,则其活荷载的正确布置方法是( B )。A在该支座的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B在该支座的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C在该支座的左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51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内力时

16、,采用换算荷载的原因是( A )。A考虑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B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考虑板和次梁的荷载有可能比理论荷载大D考虑板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拱的推力的影响52. 整体现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 A)。A. 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 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折减C. 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D. 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了一部分53.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B )。A某截面钢筋屈服B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C出现第一个塑性铰D某截面出现裂缝54.框架柱的平面位置由房屋的使用要求形成平面柱网尺寸来确定,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

17、柱网尺寸一般在( C )米之间。A36B46 C69D61255( B )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A横向框架承重体系B纵向框架承重体系C混合承重体系56.( C )优点是可以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交好的整体工作性能。A横向框架承重体系B纵向框架承重体系C混合承重体系57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 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 D结构长度58( B )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框架结构。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A现浇框架B预制装配式框

18、架C现浇预制框架59框架结构近似手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应采用( A )分层法。A分层法B改进反弯点法 C位移法D力法60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楼板对它的影响。对( A ),中框架取I=2I0,边框架取I=1.5 I0;这里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A现浇楼盖B装配整体式楼盖C装配式楼盖61在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 C )。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62框架结构在节点水平集中力作用下,( B )。A柱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梁的弯矩图呈曲线形B梁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柱的弯矩图呈

19、曲线形C各杆的弯矩图都呈直线形D各杆的弯矩图都呈曲线形63对于( A )的框架结构,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A层数较少,楼面荷载较大B梁柱线刚度较为接近C高层框架结构或抗震设计D梁的线刚度小于柱的线刚度64.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D 。A、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C、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65. C 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的应用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A、框架 B、剪力墙 C、框架剪力墙

20、D、框架筒体66. 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特性,可对 B 进行调幅。A.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 B. 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C.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弯矩 D. 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弯矩67.在一般单层厂房排架结构中通常可不设沉降缝,这是因为 A 。A. 沉降很小 B. 不均匀沉降很小C. 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影响较小 D. 计算中考虑了不均匀沉降的影响68.在分层法中, C 远端传递系数取1/3。A、底层柱 B、各层柱 C、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 D、梁69.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A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A、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上柱顶

21、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C、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70.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B 的层间侧移最大。A、顶层 B、底层 C、中间层 D、顶层和底层71.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C 引起的内力。A、风荷载 B、吊车荷载 C、恒载 D、屋面活荷载72.在单层厂房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 B 是从构件可能形成小偏心受压破坏进行组合的。A、Mmax及其相应的N、V B、Nmax及其相应的M、VC、Vmax及其相应的M、N D、Mmax及其相应的N、V73.整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以折减20

22、%,主要是考虑到: A 。 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一部分 C、板上活荷载颁布的可能性较小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74.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D )A.承担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75.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B)A.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砼的粘结76、按单向板进行设计(A)。 A.600mmX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 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 C.长短边之比

23、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 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77、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D)。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 B.该跨及相邻跨; C.所有跨; 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78、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A)。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 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0.25; C.弯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0.35,但不应超过; 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79、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

24、好足够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 B )来抵抗剪力。A.纵筋 B.鸭筋C.浮筋 D.架立钢筋.80、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 ( B )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 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81、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有关,增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应满足( C )A. B. C. D. 82、连续梁(板)塑性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C )。A.必须采用折算荷载B.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C.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83、雨篷梁支座截面

25、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 B )A.弯、扭相关B.剪、弯、扭相关C.弯、剪相关D.弯、压、剪相关84、两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等于( A )A. B. C. D. 85、一端搁置在墙上,一端与梁整浇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取( B )A. B. C. D. 86、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梁,对支座为整浇的梁或柱,按弹性进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可取( A )A.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B.板或梁的净跨 C. D. 87、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 C )A. B. C. D. (其中边跨净跨度,b板第二支座的宽度,a边支座支承

26、长度,板厚)88、对于多跨连续梁,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 C )A. B. C.取 D. 89、对于“n”次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 B )个塑性铰,最后将因结构成为机动可变体系而破坏。A.n-1 B.n C.n-2 D. n+190、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B )A. B. C. D. 91、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C )A.30% B.25% C.20% D. 15%92、用弯矩幅法计算,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与调整后跨中弯矩MC,应满足( C

27、 )A. B. C. D. 93、在单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一般楼面板的最小厚度h可取为( B )A.50mm B. 60mm C. 80mm D. 没有限制94、对于板内受力钢筋的间距,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D )A. 间距s70mm B. 当板厚h15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C.当板厚h150mm,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 D.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 95、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 )A.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 C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

28、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 D.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96、在单向板中,要求分布钢筋( C )A.每米板宽内不少于4根B.每米板宽内不少于5根C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0% D. 按承载力计算确定97、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C )A.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B.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 C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D.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98、规范规定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 )A.钢筋间距不大于20

29、0mm,直径不小于6mm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于C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包括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D. 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99、规范规定,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方向配置板面附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 )A.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肋垂直B. 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 C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D.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缘算起每边不小于板计算跨度100、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和构造,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 )A.承受正弯矩中截面,次梁按T形截面考虑B. 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T形翼缘位于受拉区,则应按宽度等于梁宽b的矩形截面计算C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 D. 不论荷载大小,次梁的高跨比,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