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16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pin pai yan jiuR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楼玉华(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摘要:地方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分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使命。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和内部自身的发展困境,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自身软实力和育人质量提升的目标。本研究基于现有的文献成果,在组织生命周期视角下探究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建议地方应用型性大学在初创期以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推动构建物质文化协同育人机制;在成长期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中心,推进各类制度及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在

2、成熟期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促进“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形成。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中心,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下探究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应用型大学软实力,同时对优化我国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47(2023)26-0082-03校园文化是体现大学师生价值观和整体精神氛围的综合体,同时也是培育和塑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校园文化对大学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使命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一方面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是一流大学软实力的基石,只有

3、不断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才能切实帮助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升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帮助地方应用型大学更好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新时代背景下以文育人不仅是帮助大学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一、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体系校园文化是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升自身软实力所需,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和学科布局不合理等方面问题1。校园文化作为大学顺利完成自身发展改革的保障之一2,地方应用型大学必须重

4、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厘清校园文化内涵和体系是首要且关键一步。因此,本研究基于校园文化的“四分说”,引申出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地方应用型大学逐渐形成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内涵体系3。本研究将结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讨校园文化内涵和体系。处在初创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一般对物质依赖性较大,所以物质文化建设在该生命周期阶段尤为重要。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呈现,主要指通过办校历程的演变,逐渐积累形成的物质财富总和。大学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和校园物理环境等4。处在成长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主要会面临管理层面所产生的一些问

5、题,所以能够实现行为规范以及制度激励等功能的制度文化,能够帮助其走出管理困境。制度文化涵盖了学校章程、组织架构和学生日常管理规定等。处在成熟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更多需要考虑师生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因素,以期帮助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师生的价值观5,而大学精神是大学实现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驱动要素。所以地方应用型大学应着力构建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体系,以期最大限度发挥精神文化的凝聚、感染和浸润作用。二、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明确现阶段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大学更加准确把握校园文化

6、建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应用型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认识。本文将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深度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后续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提出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者简介:楼玉华,生于 1995 年 11 月,女,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课题基金:项目来源:本文为 2023 年度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 B 类课题“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NGGJB1683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pin pai yan jiuR路径提供相应支撑。

7、(一)建设理念滞后,整体规划不合理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不能简单参照其他类型普通高等院校,而应立足应用型大学自身特色,将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有机融合,推动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但目前大部分地方应用型大学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滞后的问题。第一是没有清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应用型大学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效益过低且建设成果无法量化,对其敷衍了事;第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政策落地性和时效性有待提升。部分地方应用型大学虽然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此外,一些地方应用型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合理。一方面是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重复且片

8、面的建设措施无法达到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6;另一方面则没有用发展和系统性的眼光看待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结合大学发展所具备的生命和动态属性,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二)育人作用不突出,与区域文化融合不充分在互联网时代,大学师生所能接触的信息体量无法估计,其中难免会充斥着诱导其产生不良价值观的内容。所以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大学必须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体现师生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资源7,大学应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帮助师生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但我国大部分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并不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区域文化的融合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其

9、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的“量”和“质”。首先在“量”层面,吸收优秀的区域文化是快速丰富校园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部分地方应用型大学开始逐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但因为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程度较低,使得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并不能将区域文化的优秀部分引入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体系;其次在“质”方面,区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但部分大学在实践操作层面,虽然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大致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但是优秀区域文化却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发生“缺位”现象。(三)建设主体单一,平台和载体开发利用不全面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非依靠个人或某个

10、群体的力量可以实现。从大学自身角度出发,其应全力构建以自身为中心。多元建设主体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以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而言,多元建设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除了其自身以外,地方政府、社会以及区域特色企业等都应纳入其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范畴,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但建设主体单一是绝大多数地方应用型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通病,一方面是自身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出现认知偏差,将其内涵理解过于物质化或过于精神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没有充分意识到多元建设主体参与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意义。此外,平台的搭建以及多样化载体的利用,能够对地

11、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有特色、有深度的校园文化起到助推作用。地方应用型大学应致力于打造以班级、寝室、社团以及教师工会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搭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发校企合作平台、网络平台等,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但目前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需依托的平台和载体出现“缺位”现象的概率非常高,不利于形成全方面立体式的校园文化形成和传播新业态。三、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一)初创期:以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推动构建物质文化协同育人机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显形式8。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对于处在初创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意义重大。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基于系统化思维搭建物

12、质文化建设体系。首先是坚持校园整体的布局和规划,遵循系统性和契合性的原则。在人文环境、教学环境等的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专业为导向,同时将与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等相关的内容融合其中,在物质层面充分突出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次是强调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资源紧张是处在创建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合理调配资源,争取效果最大化。地方应用型大学可以围绕建设校园标识系统以及教学实训平台两方面开展相应工作。校园标识系统应立足大学自身特色,同时可以融合地方特色企业的元素符号。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则可以在平台搭建、设备选择以及实训过程管理等环境体现应用

13、型的特点,将具体的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中。最后是着力发展数字化校园,打通物质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网络媒介打造的数字化校园,不仅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实现产教融合的84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pin pai yan jiuR保障,也是其现代化管理体系以及科研创新平台实现及时更新完善的驱动力。所以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将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校园服务的数字化以及教学数字化等纳入物质文化建设范畴。(二)成长期: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中心,推进各类制度及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大学精神在制度层面的载体。制度文化对在

14、校师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具有规范约束以及激励等作用。其一是构建以地方应用型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制度体系核心应紧密围绕凸显大学特色的大学章程,在此基础上校管理层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内耗,提升大学制度体系的治理效率,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学校层面制定各类保障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制度,辅以各种行政规章制度,以达到激活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的目标。其二是完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教师激励制度体系,以期提升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教师激励制度体系的完善,应基于公平性原则,并逐步从物质激励深化至精神激

15、励。物质激励制度体系主要囊括健全教师的薪酬激励制度和职务晋升激励制度,从薪酬和职务晋升两个方面为大学教师对物质层面的需求;精神激励效果的持久性一般会优于物质激励,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精神激励制度体系则应考虑与教师个体的成长空间、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及人文关怀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成熟期: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促进“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形成精神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精神文化能够对大学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处在成熟期的地方应用型大学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扎根地方,凸显自身办学特色。精神文化作为大学稳定办学特色的沉淀,重点建设精神文化,有利于帮助地方应用型

16、大学走出成熟期的办学困境。具体而言,地方应用型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深入:首先是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精神文化建设引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精神文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方应用型大学主要可从思政课程资源探索、丰富教学方法和科学化搭建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依次展开9。其次地方应用型大学应将地方城市精神文化充分融入精神文化建设体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地方城市精神注入新活力。地方城市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地方优秀企业和行业等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所以地方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企业、行业等为对象,增强地方服务供给能力提

17、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是城市精神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实现融合的重要渠道之一。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地方企业、行业等,可以通过产业服务平台,实现科研服务、人才输送以及资源共享等。最后是将精神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促进地方应用型大学形成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培育机制。“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高度责任感的专业理想,是应用型大学师生所必备的精神理念之一,具体则可以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以达到专业和产业深度融合的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搭建教学协作平台等,以实现企业和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贯通,最终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追求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的价值观中。参考文献1 眭依凡.大学内涵式发展:关

18、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1(10):12-21.2 蔡红生,胡中月.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时代价值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91-93.3 蔡静俏,袁仁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4 冯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 生 动 力 M.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2017.5夏祥伟,邱兰欢,李勇辉,陈思彤.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J.中国高等教育,2022(23):55.6 洪盛志.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6):69-76+184.7 任初明,徐延宇,付清香.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校园文化认同调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6):8-12.8 王珺.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合格人才 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30(6):148-152.9 肖 晖,刘 咏 梅,曹 建 军,李 栋梁,王兰香.基于“行知精神”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S1):64-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