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296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出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朱鹤健.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作者简介:朱鹤健()男 福建福州人 教授 研究方向为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朱鹤健(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福州)摘要:根据将地理学理论运用于农业的实践所取得的独特实效 提出现代地理学是由一系列核心思维与方法论构成的知识结构体系 该体系文理交融的思维 不仅可用于观察与研究问题还渗透到体系内核心思维与方法论中 呈现本体交叉性特征 成为体系的自然属性 经实践观察 本体交叉性

2、科学观对研究复杂综合体具有更强的洞察力 这是其他学科未有的特性 显示现代地理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独立学科 挺立在科学之林 树立本体交叉性科学观必定引伸出服务社会的应用观和培养文理思维兼备的新型地理学人才的教育观 本体交叉性科学观是“三观”之本 驱动地理人服务社会 活跃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这也是发展现代地理学预防地理学潜在危机发生的硬性需求关键词:现代地理学 科学观 独立学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多学科交叉往往是科学新的生长点 它的优势在于思维交融 促进综合性地解决复杂问题 整合资源 容易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 地理学以任何地理景象无不落在特定空间上为依据 确定地理学

3、是人类活动的空间科学 提出区域概念 区域概念与其他学科交叉派生出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许多分支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 卷学科 与产业交叉又派生出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等许多分支 因此地理学研究内容庞杂 地理学家林超提出仅人文地理学就可列出 多门 面对内容庞杂的地理学 地理学者只能研究其中的某些方面 各有偏重 对地理学的理解也有所分歧 因此对地理学的定义难以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地理学甚至受到部分人的质疑 认为其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 且在技术应用和方法方面也多借鉴其他学科 未将其视为独立学科 地理学应如何以一门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在科学界立足?面对这一问题 本人在讲授博士生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

4、课程中 师生互动 孜孜探求地理学科学观的答案 这个答案分别见于 年、年和 年 个年份的博士生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 课程小结 年小结题为“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年小结题为“现代地理学的魅力来自独特性”年小结题为“现代地理学独特性本质在于本体交叉性”从中看出我对现代地理学的认知正在逐步深化中 最新答案是开辟新路 从本体交叉性认识现代地理学 本体交叉性科学观认为现代地理学知结构体系本身赋有文理思维交融的特质 观察与研究问题自然迸发现代地理学的特色思维 这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 有力佐证现代地理学确是一门有魅力的独立学科 足以回答社会一些人对现代地理学的质疑 探索过程看出本体交叉性科学观不是一蹴

5、而成 而需要通过几个认识阶段和时间磨练才能达成 犹如酿酒必须经过若干工序和相当时间的酝酿才能成熟一样 完整的现代地理学科学观也应该包括“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和“现代地理学的魅力来自独特性”两个部分 推介这 个部分内容 旨在强调地理人首先要树立好现代地理学科学观 这是发展现代地理学的硬性需求 树立好科学观必定引申出服务社会的应用观和培养文理思维兼备新型地理学人才的教育观 足见科学观是“三观”之本 这些认知提出来出于这些目的:()期盼社会一些人质疑现代地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有了解答 重新认识现代地理学()地理人树立了现代地理学科学观 挺着腰杆 亮出现代地理学牌子办学()地理学成为解决国计民生问

6、题的利器 地理学者成为各级政府专家库、思想库成员 挺身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地理学在解决本土问题中 攀上现代地理学国际前沿的高峰 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被誉为“科学之母”科学的特色之一是强调综合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在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一书中提出:“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综合思维是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 全面、广角地看待研究对象 其原意来源于纺织技术 现今“综合思维”便可引申为将不同部分、不同事物的属性融合为一个整体 并全面地看待 用地理学的综合思维研究地球表层 可以通过多要素综合分析以达到全面看待问题 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组成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体 包括

7、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四大圈层 这四大圈层均有各自的学科领域 地理学与这些专门的学科不同 地理学是研究这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 多要素综合分析成为地理学的主要方向 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气象学关注“天上”主要任务是观察与预报天气 地理学则不然 既看“天上”又看“地下”将“天上”变暖和“地下”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相联系 由于人口增多、城市化加快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以及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导致温室气体增多 再者自然界火山喷发 造成了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 而“天上”变暖导致“地下”一系列变化:极端气候频发 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全年雨量分布不均 受干旱影响地区增加 造成干旱、洪涝等自

8、然灾害出现频率增加 气候变暖也使南北极冰川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荒漠化 同时给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这都在地理学审视范围之内 把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这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由四大圈层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正负反馈 以及其综合作用对人类土地利用形成的影响 最终形成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国际上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正式始于 年联合国制定的“世纪议程”而随后于 年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领域计划()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计划使 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年 研究实施策略的发表突出了土地利用过程

9、、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响应、全球和区域的综合模型建立的研究主题 并注重将 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相联系 由此 研究热度不断上升 众多国际组织及国家全球变化研究机构投身该领域 地理学者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而地理学者研究 的 第 期朱鹤健: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视角不仅局限于自然因素 还涉及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 并与国际社会关注点紧宻相连 形成综合研究的独特视角 就全球气候变化而言 不仅参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出台京都议定书 的制定 而且在哥本哈根大会、巴黎会议等备受世界各国与社会各界关注的国际会议上发声 并参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领域计划、国际

10、生物多样性计划()、生态系统千年评估计划()等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研究内容的制定 上述这些组织除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化学组成、碳循环)外 还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水循环、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地关系协调、海洋生物保护、海洋污染监测、海岛开发等 这些问题提供了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广阔空间 中国地理学者强调应从多学科、多因素、多方法、多角度地开展综合研究 吴传钧认为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人”包含人的数量、质量和人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地”是一个多要素组成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地理环境 必须以综合视角开展研究 史培军等认为人地系统不仅具有综合性

11、和区域性还兼具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 对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应强调综合性 加强人地系统中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研究 并预测其中某些因素的变动对整个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系统间的物质、能量转化方向的变化 同时还应深入开展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影响程度的研究 区域环境变化机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调控和环境变化预测研究等 进入 世纪 年代以来系统思维被引入地理学 将传统地理学的“部分相加等于整体”的“机械的综合”“线性的综合”的分析性思维提升到现代地理学的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上 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强调“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非线性的综合 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地站在全局的高度上

12、系统地综合地考察事物 着眼于全局来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 实现最佳化的总体目标陆大道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这样的系统不可能得以精确的测量 也无法按要求的精度进行调控 要全面认识这个系统 必须开展综合集成研究 他提出国家和区域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必须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区划 本人运用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原理 在闽南地区漳浦县马坪镇开展农业资源系统耦合研究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新时期中国地理学者从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视角 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沿岸、珠江三角洲地区等沿海开放区域开展区域开发与空间布局的研究 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开拓资源产业化市场 使经济

13、和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使区域的能流、物流、人流、技术流、信息流得到合理流动和分配 从而提高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 彰显地理学综合思维的魅力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也是环境和资源利用强度最大的国家 鉴于中国人口总量大、环境压力大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环境、生态、经济、人口与资源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中国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曾经发生过剧烈变化 并付出巨大代价突出地表现为人地关系紧张 当前中国不仅需要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变化等国际形势变化 还面临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产业

14、优化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优化国土资源利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等国内的现实需求 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为地理科学新的研究领域、新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研究为形势发展所要求 而地理学拥有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优势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开拓了研究视野 现代地理学拥有对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无与伦比的洞察力 其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 在注重生态观点的同时 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以强化 以人类环境动态的综合思维开展研究 现代地理学的魅力来自独特性纵观地理学的发展史 不同时段出现了不同的主导思想 世纪 年代中期 德国、法国、美

15、国等西方近代地理学家如洪堡()、李特尔()、拉采尔()、李希霍芬()、赫特纳()、白吕纳()、亨丁顿()等都强调地理学研究区域及其对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 提出地理学是人类活动空间科学 这个时段空间思维成为地理学的主导思想 到了 世纪后半叶 人类面临人口、资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 卷环境、经济等问题“因”“果”双方都涉及“人”意识到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所引起 必须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互相关系 人地关系也成为地理学的主导思想 进入 世纪 年代以来 系统论引进地理学中 系统论的关键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虽然各个学科都在应用 但在现代地理学中却成为一种主导思想 系统思维

16、引入地理学 将传统地理学的分析性思维提升到现代地理学的系统性思维上 孕育着地理学的现代化特征 没有系统思维武装 地理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 为此系统思维又成为现代地理学的主导思想 面对地理学的多元主导思想 博取各家之长 把地理学许多分散的知识点和概念 通过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 形象化构建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突显现代地理学的独特性“独”表现于独立理论与研究范式“特”表现于特色思维 现从重新认识地理学是一门独特学科谈起 重新认识地理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地理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 也是人类最早熟悉的知识之一 古代人把有广博学问的人称为上通天文 下知地理 作为科学的地理学 以 年柏林大学成立地理学系

17、作为建立近代地理学的标志算起 也有 多年的历史了 在其发展过程中 尽管经历许多争议 但始终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特有视角 在解决经济与科学发展问题上独显身手 显示出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年由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和地球科学与资源局组成的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编撰了 重新发现地理学 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一书 由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出版 书中采用大量实例展示美国教育家、商业界、研究人员和决策者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妥善地处理科学问题和解决社会需求 该书使地理学在美国科学界和社会赢得广泛的认同 取得斐然成就在国家教育改革中 美国政府将地理学()确定为美国教

18、育的核心课程 与自然科学()和数学()相提并重 促进了美国地理学的大发展 从此在美国 不仅主修地理学的本科生数量增加 而且地理学的从业人数与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地理学的独特性在美国发扬光大 中国国土辽阔 地理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以 水经注 山海经 徐霞客游记 为代表的地理知识自古就广为流传 堪称世界地理文化的瑰宝 不足的是 中国公众对地理学的认识较为片面 甚至把地理与“风水”相提并论 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随着现代地理学传入中国 学校开始设置地理学课程 最初的内容大多局限于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人口物产 于是地理学者被视为只是会看地图、画地图的先生 世纪初期 特别是在 年代新中国成

19、立以后 地理学先辈竺可桢、黄秉维创建了中国地理学科体系 中国的地理学才成为独立的学科 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到不断的发展 随后 开辟了“”新技术应用 使中国现代地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建立了现代化学科体系 地理学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年钱学森院士正式提出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 将地理科学列为十大现代科学技术之一 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处于同等地位 将地理科学视为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 突显地理学的独特性 既然地理学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 为何我还谈重新认识地理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呢?那是因为地理学还潜在着危机 一些人认为地理学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仅是一种以技术实践为基础的意识形态 一门科学不

20、具备自己的理论体系 无异于失去了挺立的脊梁肯定立不起身来 地理学有 多年的历史挺立于世 肯定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支撑着这座大厦 事实上地理学的理论随其发展过程正在不断发展充实 自然界的整体性需要这门学科 例如提高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 使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支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实现理想的、相互协调发展的优化组合状态 任何单一学科都难解决 唯独既联系着自然 又联系着社会的地理学可以胜任 这说明交叉是地理学独特性的表现 以下论述地理学独特性的“独”和“特”的含意 地理学的独立研究范式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必须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完整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理论、完善的研究方法和特有的应用领域 本

21、人在博士生教学实践中 一直对这个问题探索着 学习了众多地理学名家的论述 把地理学中许多分散的知识点 进行系统整理 经过归纳梳理整合的过程 融合在一起称之“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包括核心理念、方法论、研究方法和着落点 个部分内容 作为地理学的独立研究范式 范式中核心思维包括人地关系、系统和空间 个理念 这 个理念串联成 个思维脉 第 期朱鹤健: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络“思维脉络”一词是受系统思维方式的综合启发而生成的 意指一连串思维融会贯通为一体 如同山脉一样 由众多山体串联而成 个理念在思维脉络中各有其功能 人地关系是灵魂 统揽全局 研究任何问题都要想到人地关系 系统思维是支柱 因有系统思维方

22、式的综合支撑才发展与完善了现代地理学 空间思维是本色 地理学起源于空间思维 三者有序排列并相互依存在核心思维脉络中 本范式还包含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区位和数量 个方法论 范式中研究方法列出野外调查、室内工作、系图 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地理人”模拟 “”统分析、空间分析等 这只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研究还需要应用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研究面对地球表面最复杂的系统 解开这个系统之谜 需要系统分析、空间分析和数量分析 系统分析、空间分析必然应用数量分析 数量分析是一种潜在的研究方法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其间内在联系又塑造了“地理人”模拟图:把核心思想脉络模拟成为人体的“中枢神经”五大方法论相

23、互联结模拟成为“躯干”的“五脏”系统分析和空间分析模拟为人的双手 地理人要学会用好两只手做事 实现“妙手生花”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模拟为人之两腿 寓意地理人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 不可“跛脚”“中枢神经”指挥“五脏”和“四肢”运行阐明其间的内在关联性 体现现代地理学的内在整体性 整个躯体坐落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上 折射出现代地理学的特征 这种知识形象化的尝试只是为了便于对现代地理学独立性的理解 是否妥当 有待评说 这一研究范式绘成“地理人”模拟图(图)地理学的特色思维地理学的特色思维脱离不了科学基本思维 例如系统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演绎归纳思维等 与基本思维紧密相依 或者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

24、英国逻辑学家摩根说过:“每一门科学的繁荣无不是将其繁荣建立在其自身的符号意义之上”所说的符号意味着“特色”地理学有了“特色思维”才不会混同于其他学科之中 失去学科的独立地位 地理学的特色思维概括为“见地及人”“微入宏出”和“落 地 有声”个思维()“见地及人”思维图 现代地理学“见地及人”示意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但任何研究不应脱离“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落实到地理现象与人的关系上 而且要引导向人有利的方面发展 谓之“见地及人”(图)当前中国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涉及与人关系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例如 全国许多城市曾一度出现“开发区”热 把区域空间结

25、构的研究过于抽象化 注重工程技术的应用 却忽略了具有重大决策作用的软件技术的综合思维 因此产生许多问题 开发区修建的大马路、上下水管道、住宅区等不能发挥作用 又占用了大片土地、耕地 浪费资金 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只考虑技术硬件 不全面考虑社会、人文条件 区域开发难有实果 佐证“见地及人”的必要性从本人研究的生态建设实践看出 只有研究问题接上“人气”才会想着解决实际问题 结出实果 当弄清生态系统整体性、结构性、物质能量循环、动态平衡这些道理之后 就想到研究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化 于是应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福建农田生态服务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 卷能 结果表明在农田的总效益中 生态效益占 经济效益占

26、 这说明农田不仅提供农产品还有生态服务功能 由此萌生生态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种植业应如同林业一样 要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把农业内涵从传统农业只局限于生产功能的思想束缚延伸拓展到生态服务功能上 进一步考虑生态补偿问题 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长汀 年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设定这个损失皆由各户农民分摊 估算结果表明:土壤侵蚀较严重的 年 每户农民分摊数要大于家庭总收入 到了 年水土流失治理有了一定成效 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所下降 但每户农民分摊数还占家庭总收入的 即使在侵蚀情况有明显好转的 年 每户农民分摊数仍占家庭总收入的 由此得出结论:生态补偿若仅靠当地农民的财力治理土壤侵蚀会有局限性 也

27、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于是追寻现实生态补偿的做法 分析了长汀生态建设经济投入状况 分析的结果是:长汀历史上至今 所有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经济投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补偿 更近似于“补贴”“补助”或扶贫等类型的救助形式 这种经济投入有明显不足之处 表现在补偿对象定位不清 利益分享没有落实在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农民身上 难以调动农民对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出现边破坏边治理现象 这是造成当前普遍存在的生态建设效果难以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此提出 应尽快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制度 以协调生态建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对生态建设的研究不应满足于机理层面上 而是要把它引申到与人利害相关的实际

28、问题上 这就是“见地及人”思维指导的结果 体会到“见地及人”思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把钥匙再举一个例子 传统水土流失治理的误区在于将水土保持视为一门自然科学技术 水土流失的研究及治理局限于从自然要素层面和单项技术应用上进行 社会科学介入较少 一项水土保持工程完成了满足于青山不挂白 未注重农民增收 因此再次被破坏的可能性一直存在 事实证明 不解决农民当前急迫的民生问题 再好的治理模式也难巩固 当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武装上“见地及人”的思维 才能从原先固守的治山、治水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 把农民增收、民生问题贯穿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过程有序地实施民生性协调性持续性的“三步走”治理方案 年 长汀经济发展水平低

29、 人均 仅有 元 土壤侵蚀率却高达 这一阶段的水土保持应强调民生性 从解决民生的急迫问题入手 提出“放下斧头 扛上锄头”口号 由政府出资补贴 引导农民以煤、电、沼等能源代替木柴 保证农民的生活燃料 解决乱砍滥伐问题 鼓励农民开发性治理荒坡地 将土壤侵蚀区改良为经济作物区 以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 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年 人均 升高至 元 此时水土保持应注重协调性 关注治理模式与空间的相互协调 提高水土保持水平 土壤侵蚀率下降到 年 人均 进一步提高 达 元 此时水土保持强调持续性 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 推动土壤侵蚀治理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 推进

30、生态恢复产业化 使整个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土壤侵蚀率再度下降到 从治理的全过程可以看出治理土壤侵蚀必须以水土保持产业化为主线 以增加农民实际收益为目标 构建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互动的链条 在一次讨论长汀水土保持会议上 我提出民生问题、农民增收应贯穿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过程 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道路 一位领导同志赞扬我说:您的意见说明您心中存有老百姓 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我说:这不是我的思想境界高 而是应用了地理学的“见地及人”学术思维上述两例说明研究问题接上“人气”终收实果()微入宏出思维微入宏出的含意是从微观研究入手 得出宏观策略成果 这也是地理学的特色思维 地理学既研究“地”即地理现象:又研究“理

31、”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手段揭示地理现象变化的机理 例如借鉴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先进方法:测试、分析与模拟等技术用于微观识别与甄别地理过程 建立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和典型地理单元长期定位、半定位观测网络 研究典型地区地理要素、地理格局和过程的变化 开展室内外模拟实验 剖析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等 地理学探明机理之后 应从中提炼出宏观策略成果 这是地理学者对社会贡献的重要形式 世纪 年代 中国许多资源是可以无偿使用的 造成许多浪费 当时地理学者率先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 为中国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地理学者撰写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等成果已成为制定国策的依据 这些报告

32、与概念都是在微观研究成果中提炼出来的 有别于纯社会科学 本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第 期朱鹤健: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福建土地资源做了大量微观研究基础上 提炼出建设闽东南特色农业带的建议 被福建省相关管理部门所采纳 并于 年写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建议书 由此本人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奖 如果没有大量微观研究 就无法提出针对性这么强的建议 也无法取得这么大的社会显示度 如果止步于微观研究 就更没有社会显示度 本研究团队的特色农业和信息化研究早就夭折 不会取得今天 年的积累成果 后来 又通过物理 化学和生物分析与应用 现代化研究手段 对长汀水土保持开展了大量的中微观研

33、究 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数据 从中提炼出生态恢复的战略思想 其中包括实施顺乎天时 调控地利 致力人和的 个策略 实现观念、策略、技术的 个转变 推进技术瓶颈、空间局限、体制障碍的 个突破 这个战略思想在 年 月水利部召开的“总结推广长汀水土保持经验座谈会”上交流 引起广泛关注 会后 福建省水利厅发文称:“这个战略思想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陈雷部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水保系统的参会代表对这个战略思想给予高度评价”“所提的要尽快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观念、策略、技术措施上的 个转变和今后具体工作的建议在今年本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已

34、被采纳”试想 倘若长汀水土保持研究只止于机理层面 专心去写论文 不提炼宏观策略成果 怎能触动管理部门 在社会产生影响?以上两例彰显微入宏出思维的功效 微入宏出思维实际上是起于研究地理现象 通过机理探求 终以宏观策略成果出手 这是地理学服务社会的一种特有思想方法“地”“理”“宏”构成一体 缺一不可 对此编个顺口溜说明其间的利害关系“地理不讲 理 学科立不起 讲理不出 宏 学科难得红”第一句意思是地理学不做机理探求 难成独立学科 第二句意思是只探求机理 而不提炼成宏观策略成果 学科难以获得社会认可 所见地理学研究报告中 有些研究不从研究结果中提炼宏观策略成果 自诩纯自然科学 或借用他人研究提出宏观

35、策略成果 张冠李戴 宏观策略成果表现一般化 这都断了为社会做出贡献之路 也失去了地理学的特色由此体会到微入宏出思维是地理学通向社会之桥()“落 地 有声”思维“落 地 有声”思维的含意是:地理学研究不要只上浮在自然规律、遥感解释和数学模型的“云”层上 而要下落到特定空间(实地)、实际问题和实际效果的“地”面上 所谓“三实”这不是指“浮云”研究不重要 而是只有“浮云”研究 没有后续“落地”研究就无法突出地理学的特色 也可能迷途到其他学科去 失去地理学的声音 因此地理学必须强调“落 地 有声”思维 而且成为特色思维 地理学要“落 地 有声”对此本人体会最深的是地理学应在农业发声 农业需要地理学 地

36、理学者在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能提出农业界人没有考虑到的观点 地理学的同行未必都有这个体验 而农业界人士也未必都有这个感觉 因此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要大力宣传地理学“落 地 有声”具有 层意义 地理学落地的第一层含意是落在特定空间(实地)即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地理学的一切对象都毫无例外地发生在特定的空间中 地理学研究全球、区域、地方等不同空间差异性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机制再造符合人类需要的空间环境 因此地理学者必须拥有区域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综合知识 成果才有特色 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研究中总结出多种治理模式 如封山育林、生态林草、低效林改造、工程改造、农业良性循环等 脱离自然社会经济

37、条件的特定空间 必然推崇农业良性循环模式 农业良性循环模式的确是个好模式 但在恶劣生态条件下 盲目复合经营许多农作物 无法收到实际效益 只能先行林草治理 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研究中不能脱离特定空间评判模式 而必须根据特定空间设计不同的治理模式 水土流失特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与经济水平的组合 各种空间组合都有各自适应的治理模式 能与特定空间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就是好模式 水土流失区存在着空间差异性 就有多种模式共存的可能性 地理学研究要落在特定空间(实地)才会发声 才见实效地理学落地的第二层含意是落在实际问题上 地理学是经世致用的科学 地理学研究不仅要把握国际前沿 更应注重国家需求 立足于实

38、地 解决本土实际问题 中国地理学前辈以任务带学科来研究地理学 提出地理人要有国际前沿的视野 发展国家的情怀 解决现实问题的视角 他们紧密结合国家需求 把主要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主战场 取得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社会上发声 使人们了解和认同地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例如黄秉维先生从地理学视角率先倡导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 卷和开展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并对农业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地理学者相继提出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镶嵌农林复合系统等农业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 都取得了很大经济和环境效益陆大道院士在城市化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提出宏观决策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9、 众多地理学者成为政府智库的重要成员 为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出谋献策 一系列铿锵有声的成果 恰似一把利器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 本人将地理学思维运用于福建农业的许多方面:在 年致力于闽东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信息化的研究与 年致力于长汀水土保持研究的成果中 所做设计、研究路线与具体方法 体现出特定的“地理学思维”在调研福建省水、热资源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福建气候中的不利因素低温寒害 绘制出冬季气候资源聚类空间分布图 为冬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福建省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 绘制土壤养分与污染的综合区划图 为农业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罗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研究福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

40、为农业合理布局与农村平衡发展供科学依据 此外 编制了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空间分布图 山区地域区划图、山区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地域分布图 这些成果都是运用地理学的思维对福建省的资源与环境开展重新评估 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门化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科研成果多次为多位福建省领导所肯定 并为相关管理部门所接纳 由此本人被聘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 成为政府智库的成员 体现地理学研究面向实际问题的深厚意义地理学落地第三层含意是落在实际效果上 传统地理学十分重视实地考察 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关于中国自然资源、农业、城乡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 其中包括大规模的地区综合考察与治理、综合自然

41、区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等研究 同时建立了许多长期野外观测与研究台站网络 从中获得第一手的观察数据 监测中国资源环境动态 留下经世致用的实际成果 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彰显实地考察效应 地理学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 焕发出新的活力 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进步 使得地理学的综合集成有了定量化的技术保证借助于这些新技术 地理学表现为以遥感解释为主要手段 以机理探讨为主要内容 以数学模型表达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特征 于是 地理学者不出门便可获得各种数据 通过数学模型即可运算得出各种结论与预测 也为各类学术产出开辟方便之门 这一便利使一些地理人醉心室内工作 热衷数学模型

42、运算 而忽视艰苦耗时的实地考察与验证 许多过去的野外调查、试验站观测等工作过程 改为在网络及信息新技术方面下功夫 这将有损地理学的实际效果 因为现代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开放且复杂的巨系统”不像自然科学系统、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那样具有高度确定性 这一特征决定了地理学研究不能只专注于数学模型的应用与精准的定量分析 还要结合实地观测验证与定性分析 地理学研究不可只依靠遥感解释和计算机运作 还需要深入实地考察 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一定要根据具体区域的情况加以验证 寻求实际效果 否则地理学者又会沦为风水先生 由此本人体会到当运用高新定量化技术手段可以“高飞”时 不要忘记保证“着陆”的实地考察与定性分析手段

43、讲究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才不会空泛失真 现代地理学独特性本质在于本体交叉性“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课程集中了长期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开始对地理学的认识只停留在“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寻求多要素观察和研究问题 随后博取各家之长 通过系统性整理 创新性构建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认定这是一门独立学科 又形象化地构建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地理人”模拟图 展示现代地理学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点上 彰显现代地理学独特交叉性的特征 于是撰写了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 强调现代地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独立学科 此时本人对现代地理学交叉性 只理解用文理融合思维观察和研究问题 体现出“见地及人”“微入宏出

44、”“落地 有声”的特色思维 进一步探索 对现代地理学的认识又有新的提高 从现代地理学交叉性提升到本体交叉性 字面上虽然只多“本体”两字 认识上却有质的提升 提升之处在于文理交融思维渗透到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上 这在众多学科中所罕见 现代地理学的核心思维包括人地关系、系统和空间 个理念 这三者相互交叉依存 有序排列 这是现代地理学本体交叉的一种形式 另一种形式是现代地理学的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区位和数量 个方法论之间的交叉 在 第 期朱鹤健:追寻现代地理学科学观方法论脉络体系中 除区域论以空间差异性为指导而建立起原生理论外 其他方法论都运用人地关系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交叉而

45、形成次生理论 其中生态方法论借助于生态学原理 构建人地系统的次生理论 景观生态方法论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 构建空间格局优化的次生理论 区位方法论借助于经济学的区位理论 构建地域分工理论、经济地域运动理论等次生理论 数量方法论借助于信息学的定量化理论 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次生理论 这些交叉的次生理论作为方法论也是理论 它能从繁芜丛杂的现象中提取出重大发现 这反映了现代地理学本体交叉性的魅力 现代地理学本体交叉性不仅从文理交融的视角观察与研究问题 而且渗透入髓 其知识结构体系本身就具有文理交融的特质成为体系的自然属性 呈现本体交叉性特征 本体交叉性是高级复杂的综合 表现更突出的独特性

46、 涵盖曾在以前班级做过的“地理学存在的理由在于综合”和“现代地理学的魅力来自独特性”两个课程小结的全部内容 总之 现代地理学是由核心思维脉络体系与方法论脉络体系复合构成知识结构体系具有本体交叉的思维脉络特质 其独特性不仅善于与多学科交叉 而且有文理思维交融的“自发性”显示现代地理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独立学科 挺立在科学之林 经实践观察 本体交叉性科学观对研究复杂综合体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之处 地理学者必须树立本体交叉性科学观 才能走好地理路 现代地理学才能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问题的利器 这是 年探索现代地理学的最新心得体会 现代地理学本体交叉性科学观还应该成为地理人的要求 博士生向本

47、人提出这样问题 您讲授的内容应该在大学一年级讲就更好 接受地理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博士生对现代地理学应该成为独立学科这些内容还有需求 反映中国高校地理学教育对学科本体性质教育的缺失 触动本人对中国高校地理学教育改革振兴的思考 倡导树立培养文理思维交融新型地理学人才的教育观 又看到一些地理学人醉心于模型写论文的现实 触动本人呼吁地理学回归经世致用的本色 发表服务社会是地理学存在的生命根基的应用观 然而树立这“二观”必先树立科学观 因为树立本体交叉性科学观必定引申出服务社会的应用观和培养文理思维交融新型地理学人才的教育观 本体交叉性科学观是“三观”之本 驱动地理学人服务社会 挺身在国民经济建设

48、主战场 现代地理学能否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显示度而挺立在科学之林 关键在于地理人对现代地理学的本体交叉性科学观能否取得共识 树立本体交叉性科学观是发展现代地理学 预防地理学潜在危机发生的需求参考文献():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史培军 王静爱 陈婧 等.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 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地理学报 ():.:.():.陆大道.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地理学报 ():.():.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北京:学苑出版社.:.:.朱鹤健.地理学思维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钟羡芳、洪文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