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222097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存瑞中学高三历史-考点1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考纲要求】大纲条目细化要求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2)辛亥革命的爆发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时间、地点及其组织来源、政治纲领、性质内容、性质、评价名称、领导人、评价组织者、武昌首义及胜利的原因、南方各省响应的情况【自主复习】(熟记并理解此部分内容,课前完成)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01年之后,

2、清政府大力推行“新政”,积极发展实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在清政府建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一部分新式学生接受了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扩大,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形势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失败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成立的概况: 要求学生自己识记成立常识,但要注意区分革命派(民报)和维新派(时务报)的刊物。3、成立的历史意义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

3、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政党和团体的区别,从规模,组织的系统性、严密性,公认的领袖,特别是政治纲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从成员组成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而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形成。因此,同盟会成员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从组织机构看,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再到各省分会的系统组织。有规模、有系统、有秩序。从领导人物看,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从政治纲领看,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又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这是一个比较完整

4、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题目的理解关键是认识“新”在何处,所以要从同盟会与以前组织的不同处入手。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的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告失败。同盟会的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把全国主要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使分散的革命力量聚集成为统一的革命力量,便于领导全国革命。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了统一的领导人。由于孙中山的威望,同盟会的成立使他成为公认

5、的民主革命领袖。他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4、“三民主义” 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含义:民族主义: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朝政府,(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但并非反对所有满洲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各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它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但是,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

6、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它是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反映了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强国的愿望。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的问题即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部分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土地

7、所有制,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对“三民主义”评价:进步性:革命性a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b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c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农民阶级的痛苦生活和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

8、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局限性:妥协性a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民权主义要建立民国,但不敢依靠也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c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税,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三民主义中,民

9、权主义是核心(政治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社会革命)。分析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原因、本质区别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就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的现象,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政策,主张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最终实现土地国有。实质:洪秀全的

10、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扩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更加坚定了革命派用暴力方式来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核心: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3、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革命和改良之争。(即建立什么样的政体)4、性质:是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5、作用: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派在论战中暴露出自身的哪些局限性?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

11、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起义概况:由学生自己掌握。(强调萍浏醴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地位

12、) 2、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主观:同盟会的领导软弱无力,由于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做思想动员工作,为此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客观: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3、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重点问题】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如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及历史教训)2、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巩固拓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

13、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

14、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其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 (3)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案出现的必然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城高三年级文科班级: 姓名: 日期: 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

15、核: 第 周第 课时高三历史学案3.3098答案:C4.3099答案:A5.3100答案:D6.3101答案:C7.3102答案:C8.3103答案:C9.3104答案:A10.3105答案:B11.3106答案:C12.3107答案:C13.3108答案:B14.3109答案:C15.3110答案:B16.3111答案:A17.3112答案:D18.3113答案:D19.3114答案:D20.3115答案:D21.3116答案:B22.6494答案:B23.6495答案:B24.6498答案:C高一历史学案考点9:同盟会的建立(同步)城【真题演练】1、(08全国II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

16、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选议会制度2、(08海南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3、(07四川综16)在近代中国,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4、(06年重庆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特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5、(06年四川卷

17、)“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浙皖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6、(05广东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7、(03广东文综8)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8、(02春季15)在20世

18、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导、公认的领导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9、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10、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11、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

19、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12、最能说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迫切性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相继成立 B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 C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起义先后失败 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13、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其成员不包括: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14、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其前提条件有:都主张以革命暴力驱逐列强出中国;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都有联合斗争的愿望A B C D15、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

20、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16、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土地纲领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17、“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局限性表现在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18、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向地主收买土地,实行土地国有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1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A建立国民的政府 B设议院、开国会 C国民一律平等 D推翻君主政体20、资产

21、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性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21、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C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D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23、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

22、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A B C D2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25、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它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C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D 它的民族革命主张带有狭隘民族观的倾向26、资产阶级革

23、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要:发展民权;废除君主制;实行暴力斗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A B C D27、本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说交流 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考点9:同盟会建立和革命形势发展【重点问题】1、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思想相同点:都利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都侧重于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不同点: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

24、,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则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上,维新变法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在斗争方式和具体目标上有差别:维新变法思想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与顽固派和革命派与保皇派两次论战的比较 共同处: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运动的传播和开展。不同处:性质不

25、同。这是两次论战的最大不同。第一次论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较量,内容属于国体之争;第二次论战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内容属于政体之争。内容不同。第一次论战中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第二次论战的内容更广泛深刻,革命派不仅仅提出实行民主政治,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3、比较维新派、革命派和立宪派三者的异同相同点:阶级属性: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清朝封建统治。政治目的:都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思想武器:都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都侧重于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不同之处:政治思想:维新派和立宪派都主张实行君

26、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手段: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而革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土地政策: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变更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革命派则要求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4、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如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及历史教训)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同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

27、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教训:上述三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能使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5、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从历史背景看:同: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清政府顽固守旧。异:第二次论战时,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论战内容看:同:主张变革;兴民权;崇尚西学;发展资本主义。异:维新与革命;保留与推翻清政府;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历史作用:同:进步性:思想解放潮流。舆

28、论先导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异:性质(维新派与顽固派)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革命派与保皇派)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和革命思想的较量。作用:(维新派与保皇派)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革命派 与保皇派)使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一些知识分子摆脱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束缚,走上革命道路。【巩固拓展】案 (1)(从洋务运动的目的与内容思考)洋务派。批评有道理。因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李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思考)康有为。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说同传统的濡家思想相结

29、合,宣传维折变法思想,主张效法日本走君主立宪道路来摆脱民族危机。(3)(思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即以前的方案行不通)孙中山的方案: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必然性:洋务派企图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方案来自救,拒绝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宣告破产;维新派企图用君主立宪的道路来攫脱民族危机.结果遭到顽固派的镇压,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想以此换取清政府的同惜和支持,同样难逃失败的厄运。因此,用民主革命的方式拯救中国是当时历史的必然选择。【真题演练】1-5 CCDBA 6-10 CCDCA 11-15 CCDCD 16-20 DAABB 21-25 CCCAB 26-30 BD- 8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