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毫米的认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测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22、 2、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测量物体长度。教学准备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情境导入,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短、厚。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 以小组为单位
2、把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汇报结果。2、每组同学估计的结果都不一样,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准确,数学书的长、宽、厚究竟各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继续在小组中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达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3)提出问题:要想准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有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 (4)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课题)。在直尺上找到一毫米。2、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 学 过
3、程自主设计(1)认真观察直尺,选定一厘米的长度,再观察一毫米,从中得出:1厘米=10毫米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形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电话卡等)(2)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厚度大约是一毫米,感知一毫米的厚度。(3)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的习题。(4)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物品的一般用“毫米”作单位。(三)课堂思维练习。1、练习一的第三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宽再用尺子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讨论。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橡皮长( ) 教室长( ) 玻璃厚( )
4、 (四)师生共同总结。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分米的认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重点1、体验1分1、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照片、蜡笔、尺子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 学前准备。1、导言:同学们,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到这个新朋友为止,我们都认识了
5、哪些长度单位?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吗?3、请你量出手中的照片和蜡笔的长河宽。4、探究新知5、经历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1)我们每天都和课桌生活在一起,它陪着我们学 习,但是你知道课桌的长、宽、高吗?(2)课桌的长、宽、究竟是多少?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做好记录。(3)小组汇报,对不同的测量方法给与肯定。 (4)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单位来表示,认识分米。 (5)类似课桌长、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2、自主探究、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1)1
6、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二、 实际练习。1、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1) 玻璃杯的高约是1( )(2) 一根条绳的长约2( )(3) 一把尺子的厚约是( )毫米(4) 我的身高是( )毫米2、 简单的单位换算(1)2米=( )分米(2)30厘米=( )分米(3)1米-2分米=( )分米(4)14厘米+24厘米=( )分米四、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米的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多少段?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千米的认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
7、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1分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情景图、卷尺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学前准备 多媒体显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圆珠笔长约1( ) 一座桥长约是10( ) 纸板厚约是5( ) 钉子长约是4( ) 教师对学生的填写结果进行评价。指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1、感知千米产生的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显示:例3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主要说了些什么
8、?关于千米,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 板书1千米(1公里)=1000米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你是否知道从哪到哪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跑5圈体会1千米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2题(2)补充题(略)四、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
9、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三、布置作业: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 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1分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 创设
10、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
1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请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迷宫去玩,数学迷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
12、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吨 的 认 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体验1分 1、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 2、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准备情景图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认识吨
13、,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3、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1吨=(1000)千克 5吨=(5000)千克 10吨=(10000)千克 6000千克=(6 )吨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
14、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第( )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1、体验1分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口算: 2.求34与22
15、的和。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不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
16、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 巩固练习一做第1题: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第2题: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4、练习四第2题: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
17、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大家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3题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第(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59+
18、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100+800 900+100 1000+1003、估算:99+800 900+101 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估算: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19、300)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三.)巩固发展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大家特别
20、要注意哪一位的乘积加上进位后满几十,要继续向前一位进几。五、布置作业:课本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1、2)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主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减法的计算 减法的计算法则。不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复习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21、)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
22、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2、教学例题2 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哪一组说说你们的方法?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4、判断对错:321628 7324 1 582 93 ( ) 473 ( ) - 2538 ( ) 847 ( )238 145 4786 675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减法,还是要严格遵守减法的计算法
23、则去计算。 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课 题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3)共(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例3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 认认识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1 认认识 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 学前准备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
24、)想想: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班内汇报交流。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 500-100=400 400-85=375 方法二:185+15=200 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三: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四:竖式计算教师小结:我们就来用竖式算一下结果。(3)500-+185=?各位0-5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是0向百位退1,在十位上是10个十,退1给个位做10个一,10-5=5十位:10退1剩9 9-1=8百位:5退1剩4 5-1=4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2) 巩固练习。计算:400-264=(3) 观察发现,在
25、计算中,被减数中的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用9减)(三)课堂作业设计1、计算下面各题900-325= 800-367= 602-189= 400-123=1、 完成练习六的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全对同学给予奖励。3、 解决问题。(1)练习6第二题。学生独立解答后,班内交流,说一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多种方法解答)(2)练习6的第三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四)思维训练1、盖住的数字是多少?2、算一算,填一填。教 学 反 思 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加法的验算第(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
26、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加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师: 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加法的验算
27、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 的内容。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减法的验算第(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
28、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 创设情境: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2 0 0 - 1 8 3
29、1 7师: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整理和
30、复习第( )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尝试编题,抽象法
31、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板书:1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订正时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反馈测试。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三、灵活掌握。师: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反馈)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 2 3 5 0 0 5 0 1 3 0 13 4 9 - 4 5 3 + 3 8 9 - 8 4
32、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独立列式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生: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教 学 反 思
33、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四边形的认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纸 前刀 三角板 直尺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生汇
34、报、交流。4、揭示课题。“四边形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 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
35、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2、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准备图形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
36、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2)再拿出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拉一拉。(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
37、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还掌握了它的边和角的特征。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周 长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准备皮尺 树叶 各种图形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
38、、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出示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4周长的概念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说一说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
39、活动,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教 学 反 思课 时 计 划月 日 周 共( )课时 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40、。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图 片 画 框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 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5巩固(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