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200267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观沧海阅读鉴赏及答案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2、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

3、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

4、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有

5、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答: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2) 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

6、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

7、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8、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

9、,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答:示例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

10、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21.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答出一句1分,共2分。2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23、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11、边。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1.略。2.思念故乡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4.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每空1分,共2分)5.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句

12、)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1分),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赏析二】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

13、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

14、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 、 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

15、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

16、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17、3.知:人不知而不愠( )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

18、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1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

20、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

21、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

22、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23、)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

25、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狼知识点整理一、一词多义止:(1)止有剩骨:通“只”(2)一狼得骨止:停下以:(1)投以骨:把(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盖以诱敌:是用来之:(1)复投之:代指狼(2)二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久之

26、: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4)又数刀毙之:代指“犬坐于前”的前狼(5)亦毙之:代指“洞其中”的后狼(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前:(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的(2)狼不敢前:上前其:(1)恐前后受其敌:狼的(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3)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代指狼(4)一狼洞其中:代指柴草堆(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6)屠自后断其股:代指狼敌:(1)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 (2)盖以诱敌:敌人意:(1)意暇甚:神情(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二、词类活用犬: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作状)洞: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名作动)三、古今异

27、义股:(古)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今)屁股几何:(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耳:(古)止增笑耳:罢了,语气词。 (今)耳朵四、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五、课文主旨(蕴含道理)从屠夫的角度:1.揭露了狼的狡猾本性,说明狼无论多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夫。2.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3.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惊慌失措,而是应该沉着冷静,灵活地应对。从狼的角度:1. 在面对对手时,应该团结进攻,而不是各自分开作战。六、课后题1.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文中表现屠夫机智的动作描写语句:“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3.作者对这件事的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