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历史下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98556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九年级历史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知识与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三、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 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异同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板 书 设 计 背景:一战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时间: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时间: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领导人:列宁 成果:成立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苏联 成立的时间,加盟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 2、了解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3 、情感体验: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2、 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1) 假如可以在时间隧道任意穿梭,你想在1861年、1918年、1923年、1992年给俄国的朋友写信,你如何书写这个国家的名称呢? (2)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你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学与合作探究,分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性质及作用。学会锻炼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重、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 导入新课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2、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   3、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   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你是如何理解下面这两段话的内容?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互相妥协的结果,是依据一战后帝国主义变化了的实力确立的,它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反而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分赃不均,也加深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暂时的均势必然会被打破,所以它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三、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 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请说出两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任人宰割,华盛顿会议参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实质上却是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对此你有何感想?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 认记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作用。 2、 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 ; 新政对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美国历史 多媒体出示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图像 (猜猜他是谁?) 引入: 富兰克林• 罗斯福。他后来被人们称为“新政大夫”。他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美国的“病症”(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开出了哪些“处方”(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疗效(效果)?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 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建设有什么启示? 启示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4) 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 (5)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1、 以图表的形式比较美国历史上三位著名的总统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 2、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 ? ①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②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⑤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⑥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 板 书 设 计 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0世纪20年代“繁荣”孕育 克服 目的;国家干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影响:经济复苏、制度得到维护。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内外政策,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 2、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统治给世界和平造成的严重威胁,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争当维护未来世界和平的使者。 重、难点 重点:国会纵火案和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学生畅谈观感。 老师过渡:是啊,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暴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人体试验„„日本法西斯留给中华民族的伤痛是刻骨铭心的。那么,什么是法西斯?哪些国家曾经建立过法西斯政权?他们制造的暴行还有哪些?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完成表格: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见导学案)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标志性事件 意 1922年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政权 德 1933年 希特勒 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 日 1936年 军部的强硬派 军部的强硬派控制了政府 (2)、“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世界和平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威胁? A、形成的主要原因: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联合起来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 B、产生的影响: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新政,德日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那么,危机最终被摆脱了吗?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作为中学生,你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哪些努力呢?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 了解慕尼黑阴谋,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了解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影响。 2、 通过观看视频,提高从视频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二战爆发的原因,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苏德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之下美国、德国、日本分别选择了什么方式度过经济危机的?对世界和平造成怎样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① 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 ② 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然后再来解决英法。 ③ 波兰又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④ 为了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纳粹德国便于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① 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② 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 ③ 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纳粹德国各个击破。 (2)、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① 由于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② 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 ③ 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向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后,再麾师西进 ④ 选定6月进攻是因为苏联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 (3) 、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英法的绥靖政策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今天的美国仍然不吸取这种教训,扶植从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请分析美国这政策,会对以后的亚太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何种影响? 板 书 设 计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内容。 2. 通过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概况,认识到爱好和平的人们只要联合起来,是 能够战胜猖獗的法西斯势力的。 3. 了解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有关的史实。 重、难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难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侵略活动及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民和国家加入到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中来。正义的力量最终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反法西斯势力又是如何扭转战局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呢?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同盟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保证各国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建立的作用: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利保证。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答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根本原因) ②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启迪:①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五、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六、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1、 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2、 分析二战的性质? 答:(前期)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后期)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但总体上来说是世界人民的一次反法西斯战争。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 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 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 3. 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二战中,直接涉及美国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美国是二战中唯一在欧亚战场同时作战的国家,其领土除了珍珠港遭到空袭外,其它地区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因为加紧生产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刺激了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成为战后最富强的国家。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 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 ③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④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⑤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2)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 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 4、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七、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八、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板 书 设 计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9课 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刘丽芬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1、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掌握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用图表列出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热情。 。 重、难点 重点: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和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不记得一战中有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生:凡尔登战役)“绞肉机”突出的体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二战给西欧和日本带来什么?经历了二战,西欧和日本成为一片焦土和废墟,经济已经完全崩溃,人民生活困苦。这时,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灾难。恢复和发展经济。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 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列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它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答:共同点: ①重视科教。 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 ②利用外援。 主要是利用美国的援助恢复和发展经济。 借鉴: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九、 三、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十、 四、拓展延伸: 独立思考 问:了解日本三次巨变后,你有何感想? 师: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社会要不断进步,必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板 书 设 计 原因: 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 50-70年代 欧共体: 背景 欧洲的联合 国家: 作用: 欧盟: 时间 基础: 特点: 意义: 日本的崛起: 50-70年代: 原因: 表现 70年代中期: 原因: 表现 80年代中期以后: 原因 表现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九年级下册: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李云梅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各,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思想上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 解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重、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课堂导入 今日世界,已经没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挽狂澜以及在战争后与唯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美国相抗衡的号称“北极熊”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现在,俄罗斯联邦可以说已经成为苏联庞大遗产的最大的继承者。那么,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二、自主学习(见学案)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2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1>、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 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认识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3>、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冒进,也不保守 <4>、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精讲点拨 一、赫鲁晓夫改革 问题: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②“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60—61页正文及小字,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开始的?有何影响? 问题2、赫鲁晓夫改革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问题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问题1、戈尔巴乔夫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成效如何? 问题2、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哪里?结果怎样?表现如何? 四、苏联的解体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问题:苏联高官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目的:阻止苏联解体②没有达到目的③影响:“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五、拓展延伸(见学案) 板 书 设 计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改革 1、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2、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重工业) 3、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政治) 二、解体 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治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加速剂:“八一九事件” 教 学 反 思 寿阳县 历史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九年级下册:11课东欧社会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复备时间 主 备 人 李云梅 主备人单位 寿阳三中 复备人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重、难点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教 学 设 计 一、课堂导入 “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40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终于酿成东欧剧变。 二、自主学习(见学案)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四、精讲点拨 (一)、匈牙利改革 1.改革背景:匈牙利事件 1956年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后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总结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对政治经济体质进行了局部的改革和调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2.改革措施 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3.改革的影响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的奠定了较好基础)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体成效不大。(自由阅读卡:“布拉格之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他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1968年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