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概论1.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答案:正确2.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答案:正确3.媒体型批评者实际上已位居社会性的文学批评的核心位置,对于公众变得愈益具备控制力。答案:正确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依照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答案:错误5.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答案:错误6.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构想面正确当代或后世读者。答案:正确7.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答案:错误8.文
2、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答案:错误9.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洁,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答案:正确10.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答案:正确1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答案:错误12.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答案:错误13.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体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花费是一致的。答案:错误1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依照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答案:错误15.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了解其
3、他民族生活的情形。答案:正确16.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目前当代小说文本中重要是论述视角的自觉利用。答案:错误17.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体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花费是一致的。答案:错误18.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答案:正确19.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详细性和真实感。答案:错误20.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答案:正确2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答案:正确22.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组成的主体。答案:正确23.小说中的叙
4、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应,会伴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答案:正确24.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答案:错误25.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构想面正确当代或后世读者。答案:正确26.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答案:错误27.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答案:错误28.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详细性和真实感。答案:错误29.小说中的叙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应,会伴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答案:正确30.诗的结构不是遵照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是遵照自然的时空次序。答案:错误31.文学批评标志着
5、从一般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的发展。答案:正确32.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答案:正确1.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体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重要包括: 。A. 史诗B.诗剧C.田园诗D.故事诗E. 咏史诗答案:A|B|D2.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备的 等自然符号的详细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A.色彩B.线条C.语言D.形体答案:A|B|D3.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备的 等自然符号的详细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A. 色彩B.线条C.语言D.形体答案:A|B|D4.小说中的空间是论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
6、 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而组成的。A.情节结构B.地区范围C.景致器物D.社会环境E.文化气氛答案:B|C|D|E5.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同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 。A.抒情性B.严肃性C.含糊性D.边缘性答案:C|D6.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重要应具备如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B.理性分析能力C.语言感受力D.文学史眼光E.艺术想象力答案:A|B|D|E7.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 。A.线索串珠式B.园林建构式C.散点铺排式D.抒情言志式E.集锦拼贴式答案:A|B|C|E8.以匀速论述为标准,假如要在较短的论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
7、就要采取加速论述的语言方略: 。A.省略B.减缓C.概略D.停止答案:A|C9.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的实际情况看,文学批评者的角色能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 。A.媒体型B.学者型C.读者型D.学院型答案:A|C|D10.有关文学批评在历史上的种种学说,概括起来重要有如下几个: 。A.艺术说B.科学说C.兼容说D.体现说E.意识形态说答案:A|B|C|E11.以匀速论述为标准,假如要在较短的论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取加速论述的语言方略: 。A.省略B.减缓C.概略D.停止答案:A|C12.西方小说更直接的起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B.骑士传奇C.神话D.寓言E.
8、民间故事答案:A|B|D|E13.因为批评家俱备较为系统的知识涵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愈加 。A.科学化B.客观化C.规范化D.理性化答案:A|B|D14.大众文化读物为出版商和公众所热衷,依托文化市场与制作的优势成批生产,重要包括 。A.学术论文B.奇闻逸事C.畅销书刊D.明星掌故答案:B|C|D15.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备的 等自然符号的详细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A.色彩B.线条C.语言D.形体答案:A|B|D16.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原因,大体包括。A.阅读期待B.语言阅读C.形象感受D.意蕴体味答案:A|B|C|D17.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备的_等自然符号的
9、详细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A.色彩B.线条C.语言D.形体答案:A|B|D18.小说中的空间是论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 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而组成的。A.情节结构B.地区范围C.景致器物D.社会环境E.文化气氛答案:B|C|D|E19.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的实际情况看,文学批评者的角色能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 。A.媒体型B.学者型C.读者型D.学院型答案:A|C|D20.西方小说更直接的起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B.骑士传奇C.神话D.寓言E.民间故事答案:A|B|D|E1.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创造的,随即很快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答案:
10、C2.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目前当代小说文本中重要是 的自觉利用。A.语言符号B.论述场景C.详细形象D.人物活动答案:B3.诗的语言特性是 。A.包容舒展B.凝练新颖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答案:B4.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目前当代小说文本中重要是 的自觉利用。A.语言符号B.论述场景C.详细形象D.人物活动答案:B5.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体现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A.母语B.书面语C.口语D.标准语答案:A6.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答案:A7.诗的语言特性是 。A.包
11、容舒展B.凝练新颖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答案:B8.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A.共鸣B.净化C.领悟D.观赏答案:A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A.消费导引B.商业炒作C.媒体宣传D.文学阅读答案:D10.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创造的,随即很快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答案:C11.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答案:A12.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 组成。A.形象B.场景
12、C.画面D.动作答案:C13.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答案:D14.是体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答案:D15.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模式。A.心理分析批评B.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答案:D16.是空间的详细内容和重要标志。A.社会环境B.地区范围C.景致器物D.文化范围答案:C17.文学阅读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 、语境、文学文本、读解。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答案:B18.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
13、通过。A.消费导引B.商业炒作C.媒体宣传D.文学阅读答案:D19.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答案:D20.是体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答案:D21.小说中的时间是 ,它既遵照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原因。A.主观时间B.论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答案:B22.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答案:A23.小说中的时间是 ,它既遵照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原因
14、。A.主观时间B.论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答案:B24.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答案:A25.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知名的“三元素”说。A.菲什B.琼斯C.泰纳D.狄德罗答案:C26.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答案:A27.唐代出现了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章回体小说B.话本C.志人志怪小说D.传奇答案:D28.影视文学要将
15、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 组成。A.形象B.场景C.画面D.动作答案:C29.是体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答案:D30.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体现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答案:A31.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目前当代小说文本中重要是 的自觉利用。A.语言符号B.论述场景C.详细形象D.人物活动答案:B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
16、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以为作品的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老式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观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通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么才能创造出具备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假如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观赏者”见面,也还不能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括了体验、创作、接收三个过程,这才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不过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
17、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所有展开。 【历史上五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以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与西方再现说相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体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以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
18、并不存在于对象自身,而存在于审阅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能够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展现出来。体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以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愉快最良善的心灵中最愉快最良善的瞬间之统计”。与西方体现说能够比较的是中国老式的“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比较经典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言志”说和“教化”说组成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重要特色。古罗马
19、时期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以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取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考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客观说实际上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文学观念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能够永远定于一尊的;时代的变化,包括政治治乱、社会风气、学术倾向等推进着文学的变化;伴随文学的变化,文学观念也随之变化。摹仿体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
20、,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当然这种演变规律并不是直线型的,因为受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一样社会心理的影响,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而在同一个时期,几个文学形态与观念并存的局面也是存在的;但就总趋势而言是由再现到体现,由体现到装饰。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一样及变化有关;不一样的社会团体、群体具备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思想倾向的人也有不一样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一样时期的观点也也许会发生变化,这些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对文学的见解发生变化。重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包括其他重要艺术形式。该书强调的是批评的一个共同走向,这就是特意选择“浪漫主
21、义”批评加以论述的理由所在。虽然该书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模仿说”、“实用说”、“体现说”和“客观说”。另外,艾布拉姆斯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四大要素的理论,即(1)作品(work)(2)宇宙(universe)(3)作家(artist)(4)读者(audience)。另外,该书的书名把两个常见而相正确用来形容心灵的隐喻放到了一起:一个把心灵比作外界事物的反应者,另一个把心灵比作一个发光体,以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前者概括了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重要思维特性;后者则代表了浪漫主义诗人心灵的主导观念
22、。综上所述,浪漫主义批评蕴含着多样化中的统一性。 四要素的关系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只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依照其中一个要素,生发出界定、划分和剖析艺术作品的重要范围,生发出借以评判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利用这个三角形的图示能够把这种种尝试大体上划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重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观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研究措施是类比法。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以为,文学理论能够在整体上分为四大类:摹仿理论(Mimetic Theories):关注于作品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实用理论(Pragmatic The
23、ories ):关注于作品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体现理论(Expressive Theories ):关注于作品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理论(Objective Theories):关注于文本细读基本思想坦率地批评了当初西方文艺批评界的通行措施:“直到几十年此前,当代美学对美学问题的探讨都是依据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而不考虑艺术与外界自然、与观赏者、与作品的内在要求的关系。”艾布拉姆斯既不一样于那些仅擅长于文本阅读的“实用批评家”,同时也不赞成专事纯理论演绎的“元批评家”,他在骨子里仍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或者是一位类似(他的学术同行)诺思洛普弗莱和(他的学生)哈罗德布鲁姆那样的具备诗人气质的理论家。因此阅读
24、他的著作,我们首先能感到他学识的渊博,另首先又能观赏他那气势磅礴同时又行云流水般的文风。镜与灯就属于这么一类理论著作。有关镜与灯的隐喻意义,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指明的,“本书的书名把两个常见而相正确用来形容心灵的隐喻放到了一起:一个把心灵比作外界事物的反应者,另一个则把心灵比作发光体,以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前者概括了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重要思维特性;后者则代表了浪漫主义有关诗人心灵的主导观念。这两个隐喻以及其他各种隐喻无论是用于文学批评,还是用于诗歌创作,我都试图予以同样仔细的看待,因为无论是在批评中还是在诗歌中,使用隐喻的目标尽管不一样,其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实际上,古今中
25、外用镜子充当比方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艾布拉姆斯的这种比方已经故意识地将浪漫主义文论与柏拉图的老式连接了起来,对于我们完整地了解西方文论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有着画龙点睛之作用。艾氏在镜与灯中提出了作者、宇宙、读者、作品等文学四要素的说法: “每一件艺术品总要包括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自身。因为作品是人为的产品,因此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以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包括、体现、反应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能够以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
26、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宇宙。最后一个要素是观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最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这种说法至今仍被沿用。毫无疑问,崇尚现实主义批评标准的批评家们尤其重视作品所反应的世界,也即作品所赖以产生的大的社会文化语境。而实际上,无论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作品,甚至当代主义作品或者后当代主义作品,都无法脱离对世界的自然主义式的或突出经典意义的或反讽的或荒诞的或夸张的反应,只是分别具备这些创作倾向的作家对世界的真实性的强调有所不一样罢了,有人侧重的是作家头脑中设计的真实,也有人则强调折射在作品中的客观的贴
27、近自然本来面目标真实,更有人干脆就宣扬文学作品所创造的实际上就是一个“第二自然”。本书所讨论的浪漫主义文论所侧重的就是这最后一个美学倾向。甚至唯美主义的反真实观(即王尔德所谓的“一切小说都是谎言”说)也从某个侧面反应了作家本人对作品何以反应客观世界的态度。在这四大要素中,作品与艺术家(也及其作者)的关系也是作者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正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特色,因此崇尚浪漫主义批评标准的批评家很轻易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轻易地窥见其作者的身影、性格、文风和气质,也即我们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所常说的“文如其人”。在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因为深受浪漫主义美学标准及其作品的影响,老式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批评家也
28、尤其强调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动机,甚至公然声称创造性作家就是一个“白日梦者”,所有艺术“都具备精神病的性质”,这恐怕与他们十分看中文学作品与其作者的亲密关系。,因此艾布拉姆斯的这四大要素日后通过比较文学学者刘若愚和叶维廉的修正和发展后又广为利用于中西比较文学和文论中,影响了不少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价值影响镜与灯虽然重要讨论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但它对我们今日的文学理论工作者所具备的普遍指引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他对浪漫主义文论自身的讨论,这种意义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目前他所提出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也即宇宙、作品、艺术家和观赏者。这四大要素放在一起几乎能够包括西方文论史上各理论流派的批评特性,使得初
29、步涉猎西方文论领域者对这一领域的历史演变、流派纷争以及其当今现实状况很快就有一个大体的轮廓。在这四大要素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的无疑是作品,这也反应了作者的批评立场一直就是与阅读文学作品亲密有关的,这同时也是他为何要与解构主义的元批评措施进行论战的原因所在,而那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所侧重的也恰恰是其与作品最为亲密有关的一个方面。作品与作品自身的关系也许正是那些挣脱大的社会文化语境、致力于体现纯粹个人情感和美学理想的抒情诗类作品所侧重的方面,在那些作品的作者那里,文学作品被当成自满自足的封闭的客体,似乎与外在世界没有任何关系,作家的创作几乎是本着“为艺术而艺术”的目标,这些作品常常被那些曾
30、在批评界风靡一时的英美新批评派批评家当作重复细读的“文本”。这种文本中心主义的批评模式日后被结构主义批评推到了一个不恰当的极致而受到各种后结构主义/后当代主义文论的反拨。而作为主张批评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艾布拉姆斯则同时兼顾了批评的各种原因,当然这也正是他能和各批评流派进行对话但他本人的批评倾向则不那么鲜明的原因所在。至于作品与观赏者的关系,这在早期的实用主义批评那里颇受重视,但强调批评过程中读者的作用并将其推向极致则是20世纪后半叶接收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一大功劳。在后当代主义文论那里,读者本人有着对文本的能动的甚至创造性的解释权,而一部未经读者-观赏者阅读观赏的作品只能算是一个由语言符号编织
31、起来的“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解释它的意义的建构才能得到完成,因此读者-观赏者的参加实际上便形成了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虽然艾布拉姆提出这一关系时接收美学尚未在理论界崛起,但他的理论前瞻性却为日后文学理论的发展所证明。这也正是伴随时间的推移,镜与灯仍然未成为“明日黄花”的原因所在。毫无疑问,镜与灯的出版,为浪漫主义文论的研究树立了一座令后人难以逾越的丰碑。能够说,和作者同时代的诺思洛普弗莱以及日后的保罗德曼和哈罗德布鲁姆等致力于浪漫主义研究的文论大师都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本书,或者直接从中受到启发。因此我以为,这本书之因此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作者凭着自己对古今文论发展的了如指掌,从纵的历时方面也对历史上和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予以了颇为恰当的归纳:模仿说,这不不过现实主义文论所要追求的高尚审美理想,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文论孜孜追求的目标;实用说,往往强调艺术的直接教益性功用,这在西方的实用主义批评那里被推到了极致,日后又在重视读者作用的批评流派那里得到深入弘扬;体现说,则是本书着重讨论的浪漫主义文论的基本特性,也是老式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的方面;客观说,强调的是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尤其体目前20世纪的各种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实践中。能够说,艾布拉姆斯的这种宏观的总结是相称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