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分析重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何” D.考查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D 【教授解析】系统分析是一个考查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措施。 2.“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措施是()。 A.比较 B.分析 C.分类 D.综合 【答案】A。 3.来自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娱乐圈中有人吸毒,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人吸毒,吸毒者中有人是女性,而抢劫犯中有相称百分比是吸毒者。 由此可见()。 A.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抢劫犯 B.抢劫犯中吸毒者占了大多数 C.有些抢劫犯也许是女性 D.有些抢劫犯不是女性 【答案】C 【教授解析】在题干中
2、找不到吸毒者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抢劫犯的依据,则A错误。相称百分比不代表占了大多数,B错。D属于不能确定的推理,故选C。 4.经计算,数学与计算机这两门课程成绩的有关系数是0.72,可见这两门课程()。 A.中度有关 B.高度有关 C.极高有关 D.正常有关 【答案】B 【教授解析】有关系数是描述变量之间有关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一1,1。有关系数不小于0为正有关,小于0为负有关,等于0表示不有关。有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有关程度越高。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有关;0.4|r|0.7为显着性有关;0.7|r|1为高度线性有关。 5.定性分析重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3、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何” D.考查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A 【教授解析】定性分析重要分析的内容是“事物是什么”。 6.描述两个变量之间有关关系的统计量数是()。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有关系数 【答案】D 【教授解析】有关系数是描述变量之间有关程度的指标。 7.群众对领导的不满,不但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不佳,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领导的期望与实际体现之间的差距,因此,假如竞选一个大企业的领导,竞选者竞选演说中一味许愿,是一个不聪明的做法。 从上述论述中能够推出如下结论()。 .群众的期望值足够低,领导虽然胡作非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只要
4、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因为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也许存在。 A.只有 B.只有 C.只有和 D.只有和 【答案】B 【教授解析】群众对领导不满的情绪产生,有两点:一是领导的作用和业绩,二是对领导的期望与领导的实际体现,因此,只要有一个情况存在,就会在群众对领导的不满情绪,因此,结论和都不正确。 8.以反应事物的内在特性或特性为内容的概念属于()。 A.关系概念 B.属性概念 C.操作性概念 D.集合概念 【答案】B 【教授解析】属性概念是以反应事物的内在特性或特性为内容的概念。 9.某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为0.5,则这名中学生的成
5、绩()。 A.高于平均分 B.低于平均分 C.等于平均分 D.没法确定 【答案】A。 10.下列哪种统计量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算术平均数 【答案】D 【教授解析】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算术平均,又称均值,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11.因果分析重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何” D.考查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C 【教授解析】因果分析重要分析的内容是“事物为何”。 12.下列哪句说法是错误的?() A.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以激
6、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答案】A 【教授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而不是促进知识深刻内化。 13.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照青少年小朋友身心素质发展的(),才能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A.次序 B.客观规律 C.特性 D.重点 【答案】B 【教授解析】青少年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14.下列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博雅教育 B.全面发展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生教育 【答案】B。 15.()中有关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7、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答案】A 【教授解析】教师法中有关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1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要求,为了保障适龄小朋友、少年接收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义务教育的实行,提升全民族素质,依照(),制定本法。 A.宪渗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 【教授解析】义务教育法是以宪法和教育法为依据制定的。 17.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年龄是()。 A.五或六周岁 B.六或七周岁 C.七或八周岁 D.未作确定 【答案】B。 18.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 A.9月1日 B.秋
8、季开学后首个星期日 C.9月10日 D.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 【答案】C。 19.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足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答案】C 【教授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足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0.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行()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 D.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D 【教授解析】任何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
9、严的行为都不应当在学校范围内发生。 21.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要坚持()。 A.团结协作 B.教书育人 C.严谨治学 D.爱岗敬业 【答案】B 【教授解析】教书育人是在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最基本的。 22.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的是我国古代的()。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答案】B 【教授解析】华佗是东汉末出色的外科学家,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先创造麻醉剂,并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医学家,堪称“外科鼻祖”。 2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 B.把长篇
10、小说提成若干章节,每一章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 C.阿房宫赋师说论积贮流项脊轩志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 D.“念奴娇”“永遇乐”“水调歌头”“倘秀才”“西江月”“扬州慢”“雨霖铃”等都是词牌名。 【答案】D。 25.音序法不包括()。 A.汉语拼音字母法 B.笔画法 C.声部法 D.韵部法 【答案】B 【教授解析】音序法是按照字(词)音排检中文的措施。重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韵部法和声部法。 25.保险企业X正在考虑发行一个新的保单,为那些身患困扰老年人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他们要求的服务。该保单的保险费必须足够低廉以吸引用户。因此,X
11、企业将为从保单中得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将要产生的索赔而忧虑。 如下哪一个方略将最有也许把X企业在该保单上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A.吸引那些将在将来很数年里都不也许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用户 B.仅向那些年幼时没有得过任何严重疾病的个人提供保险 C.在该项保单中提供比在其他成本更低的保单中数量更多的服务 D.仅向那些被其他保险企业在类似的保险项目中拒绝的人提供保险 【答案】A 【教授解析】X企业想要减少在该保单上的损失,就要减少为该保单支付的金额。吸引那些将在将来很数年里都不肯定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用户,能够达成这个目标,B、C、D都不能达成。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 1.忽然,从窗
12、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安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叭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本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安静后,请看以上2位教师的做法: 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本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成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
13、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本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醉在刚才的气氛中B老师不乐意放弃本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以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一样?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我个人以为,我更同意A教师的做法。其中A教师的教学思绪正是当代教学观下所倡导的新课程、新课改的有关理念的实践,而B教师则是老式教学模式的代表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
14、惜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兴趣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测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引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测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个“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记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老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做“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个老式的教学活动
15、。 2.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么的标准: 一是在大纲要求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觉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出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出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创造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行,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友好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
16、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各科总分由本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案要点】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备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方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佳与有关方面的发展友好并进。但友好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分。友好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详细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有关方面友好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
17、才。三、写作题 请以怎样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详细;(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不少于800字。 【答案】提示: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建立自信心时,才会积极积极地去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激发学习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 (4)发展元认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教师多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6)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