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181202 上传时间:2025-02-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观经济学供求变动(一)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表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I、Ps、E、T)图形表现(图2-2)需求量变动Q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需求变动D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上点ABCD,表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即需求线上点沿着需求线向下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而向上移动表示需求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d2表示需求的增加,而d0d1表示需求的减少,即需求线向右平移表示需求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需求减少。图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二)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表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

2、P其他因素(Ps、C、E、T)图形表现(图2-5)供给量变动Q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供给变动S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供给量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上点ABCD,表示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即供给线上点沿着供给线向上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而向下移动表示供给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加,即供给线向右平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供给减少。图2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比较一、 市场均衡分析(一) 市场均衡1、 市场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示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再有

3、调整愿望或动力的状态。2、 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一个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二) 均衡价格的形成1、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含义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几何意义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 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由

4、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如图3所示: 需求主导型供过于求,以求定价(买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1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s1市场需求量Qd1,此时为供过于求的状态,以需求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下降,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 供给主导型供不应求,应供定价(卖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2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量Qs2市场需求量Qd2,此时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以供给为主导力量推动市场价格上升,直至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时,市场停止调整。图3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图3、 均衡价格的求解 表格求解法:将需求表和供给表合并到一张供求表中,均衡价格即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表3 糖果的均衡

5、价格求解表价格需求量供给量260003500200440040053006006200800 图形求解法:如图3所示,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到一个坐标系中,找到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即可。 经济模型法: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如需求函数为:Qd=800100P;供给函数为:Qs=400200P;Qd=Qs。求解该方程组得,均衡价格=4元,均衡数量=400个。(三)均衡价格的变动1、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图形分析图4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供给不变,则供给函数依然为,需求曲线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而向右平移,即需求曲线的横截距增加,例如需求函数变为。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解

6、得:2、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图形分析图5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需求函数不变,即仍为,供给函数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向左平移,即供给曲线的横截距变小,例如供给函数变为。于是,根据均衡条件有: ,解得:3、 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当D、S变动方向相同,变动程度相等(a) (b)(c) (d)(e) (f)图6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影响 当D、S变动方向相同,而变动程度不同 当D、S变动方向不同,而变动程度相同 当D、S变动方向不同,而变动程度不同由此可知,不同的供给需求状态会形成不同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4、 供求规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

7、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其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其反方向的变动,而均衡数量与其同方向变动。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表4 供求规律变化表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增加不变上升增加减少不变下降减少不变增加下降增加不变减少上升减少增加增加不定增加减少减少不定减少增加减少上升不定减少增加下降不定二、 弹性论(一) 弹性的基本公式1、 需求价格弹性2、 需求收入弹性3、 需求交叉弹性4、 供给价格弹性(二) 弹性的计算方法1、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弧弹性A. 起点基数法(因起点基数不同而使得结果不同,不常用)图7 需求的价格弹性解:降价时,即由a点到b点:涨价时,

8、即由b点到a点:B弧弹性的中点公式解: 需求点弹性A. 经济模型法由上例可知需求函数可得:在a点,当Pa=5时,Qa=400,则:在b点,当Pb=4时,Qb=800,则:B. 几何图形法图8 需求点弹性的几何图解解:结论: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该点向价格轴或数量轴作垂线,用几何公式求得;而非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先通过该点作切线,然后再通过该点向价格轴或数量轴作垂线,用几何公式求得。2、供给价格弹性 中点公式: 几何公式:图9 供给点弹性的几何求解图 点弹性规律若线性供给曲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所有点的弹性都1;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点弹

9、性都1,即需求富有弹性。如图(a)所示,需求曲线相对比较平坦,表示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如奢侈品。第二,ed收入变化的百分比,如优等品(superior goods)或奢侈品(luxurious goods)。B. em1,即收入单位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如衣服。C. 0em1,即收入缺乏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商品价格下降能引起商品需求量更大幅度的上升,从而使商品销售总收益增加。图16 销售总收益与商品富有弹性的关系B. 数量分析:例: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如果价格下调10%,总收益有什么变化?如果价格上调10

10、%,总收益又有什么变化?解:如价格下调10%,则数量增加20%。P2=500500*10%=450元/台Q2=100+100*20%=120台TR2=P2Q2=450120=54000元TR2TR1=5400050000=4000元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解:如价格上调10%,则数量减少20%。P3=500+50010%=550元/台Q3=100-10020%=80台TR3=P3Q3=55080=44000元TR3TR1=4400050000=-6000元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商品缺乏弹性时,涨价使收益增加(谷贱伤农)A. 图形分析:当某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11、时,则其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商品价格上涨仅能引起需求量较小幅度的下降,从而使商品销售总收益增加。图17 销售总收益与商品缺乏弹性的关系B. 数量分析:解: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P2=0.20.210%=0.18元/斤Q2=100+100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TR2=P2Q2=0.18105=18.9元TR2TR1=18.920=-1.1元TR2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如果价格下调10%,总收益会怎样?如果价格上调10%,收益又会怎么样? 销售总收益与商品的弹性之间关系表

12、5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价格ed1ed1ed=1ed=0ed=降价增加减少不变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减少增加不变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收益减少为零Note: 需求越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比重越大,对生产者有利;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比重小,生产者负担比重大。 数学推导:结论:当ed1)时,有0(=0,0)2、 MR、P、ed的关系(不完全竞争市场)3、 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细分市场,看人要价图5-26 三级价格歧视 若垄断厂商依据消费者偏好不同,将同一市场划分为

13、两个分割的子市场A和B,且两个市场之间信息不畅通,A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垄断厂商应根据MRA=MRB=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即图5-26中的QA、QB、PA、PB,并且PBPB,即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应提高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应降低价格。三、 供求曲线的应用(一) 社会福利1、消费者剩余(CS,consumers surplus)衡量市场带给消费者的福利 含义: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与其实际支付数额之差。 图形分析:假定刚从沙漠里走出来了几个人,遇见一个卖冰激凌的,卖者说只有一个冰激凌,谁出价

14、最高卖给谁,结果张三出4元买走了第一个冰激凌。然后,卖者又拿出一个,重复上述拍卖过程,结果,李四出3元买了第二个;类似,王五出2元买了第三个冰激凌。此时,这三人的消费总额为:4+3+2=9。上述情形表明了买者在最不利情况下,他们愿意为这三个冰激凌支付的金额。另外,假定在许多卖者竞争的市场上,冰激凌的价格是2元/个,那么,他们只需花6元就能买到3个冰激凌。将两者对比,他们剩下了9-6=3(元)。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如图18(a)所示:图2-25 消费者剩余示意图如图18(b)所示,如果将价格P和数量Q进行无限分割,就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剩余等于价格轴、市场价格线和需求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当市场价格下降

15、时,消费者剩余增加。 数量分析2、生产者剩余(PS,producers surplus)衡量市场带给生产者的福利 含义:生产者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实际收到的数额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数额之差。 图形分析:A. 第一种方法:假定生产第一件某种商品的成本是2元,那么,生产者要求的最低价格是2元;生产第二件的成本是3元,那么,生产者要求的价格是3元;生产第三件的成本是4元,那么,生产者要求的价格是4元。这样,要使生产者向市场提供3件产品,生产者要求的最起码的收入是:2+3+4=9(元)。即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只需支付9元就能够使生产者提供3件这种产品。但是,如果市场价格是4元,那么,生产者的

16、实际收入12元。这样,生产愿意接受的最小数额与实际收到的数额相差3元,这就是生产者剩余。如图19(a)所示:图19 生产者剩余示意图如图19(b)所示,如果将价格P和数量Q进行无限分割,就可推导出生产者剩余是供给线、价格轴和市场价格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当市场价格上升,生产者剩余增加。B. 第二种方法图20 生产者剩余PS厂商实际接受的总价格=厂商的总收益TR=矩形OP0EQ0的面积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厂商的可变成本TVC=SMC曲线在0,Q0上的积分=图形OAEQ0的面积=矩形OBCQ0的面积。生产者剩余PS=阴影部分P0AE的面积=矩形P0BCE的面积Note:A. 生产者剩余是由价格

17、轴、市场价格线、SMC曲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B.C. 在短期生产中,由于固定成本TFC不变,因此,只要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TVC,厂商生产就是有利的,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 数量分析:(二) 交易税对商品交易征税(消费者/生产者)1、 对消费者征税减少市场需求和社会福利图21 对消费者征税的影响 对消费者征税减少市场需求(数量Q不变,价格P变动)如图21(a)所示,需求曲线描述的是对应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征税后,消费者愿意为同一单位商品支付给厂商的价格减少T元,即需求曲线向下平移T。 政府征收交易税减少社会福利如图21(b)所示,P0是没有税收时的价格,P1是厂商得到的价

18、格,P2是消费者为购买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生产者剩余减少:对于Q1的交易量,厂商每单位产量比没有税收时少收入(P0P1),生产者剩余减少为梯形P0P1E1E0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减少:消费者虽付给厂商较低的价格P1,但包括税收在内的有效价格从征税前的P0上升为有税收时的P2,消费者剩余减少为梯形P0P2E2E0的面积。交易税的分摊比例:消费者向政府支付的交易税由消费者和厂商来共同分摊,而分摊的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对比。2、 对生产者征税减少市场供给和社会福利图22 对生产者征税的影响 对生产者征税减少市场供给如图22(a)所示,供给曲线反映对应于每一单位商品,厂商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

19、。征税后,厂商愿意提供给消费者同一单位商品的价格上涨了T元,即供给曲线向上平移T。 对生产者征税减少社会福利如图22(b)所示,P0是没有税收时的价格,P1是厂商销售该商品而实际得到的价格,P2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剩余减少:对于Q1的交易量,厂商虽得到的价格P2高于没有税收时的P0,但有效价格(在纳税之后)从P2下降到P1,每单位产量比没有税收时少收入(P0P1),生产者剩余减少为梯形P0P1E1E0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减少:消费者支付给厂商的价格P2,消费者每单位商品比没有税收时多支出(P2P0),消费者剩余减少为梯形P0P2E2E0的面积。交易税的分摊比例:厂商向政府支付的交易税由消费

20、者和厂商来共同分摊,而分摊的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对比。3、 结论 征税的后果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比原来高,厂商收到的价格比原来低,市场交易规模减少; 政府对交易征税的对象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从而减少社会福利; 政府对交易征税的对象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交易税均有两者共同分摊,而分摊的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对比。若需求相对缺乏弹性,则由消费者主要负担交易税;相反,若供给相对缺乏弹性,则由厂商主要负担交易税。 交易税的经济模型分析对消费者征税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而对厂商征税导致市场减少,如果用方程式来描述,征税只是造成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2不同于生产

21、者收到的价格P1。则征税后的供求模型:四、 均衡点的求解(一) 供求变动(P不变,Q变动)1、 S曲线不变,D曲线平移a个单位(P不变,Qd变动) 数量关系2、 D曲线不变,S曲线平移b个单位(P不变,Qs变动)图23 供求曲线变动的示意图(二) 政府征税(Q不变,P变动)1、 对消费者征税S曲线不变,D曲线垂直下移T个单位(Q不变,P变动)2、 对生产者征税D曲线不变,S曲线垂直上移T个单位(Q不变,P变动)Note:政府征税与政府补贴是一个相反的操作过程,因此,政府补贴后均衡点求解只需将公式中“”与“”互换即可。参阅图21和图22。(三) 个人供求曲线市场供求曲线(P不变,Q变动)1、 个

22、人供求曲线的推导 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A. 数量分析B. 图形推导图24 从价格消费曲线到消费者需求曲线 消费者偏好不变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簇的形状,而M、P1、P2不变时,预算线AB0与无差异曲线U0相切于E0,即商品1的价格P10与其需求量Q10相对应; M、P2不变,P1变化,决定了预算线以A点为原点进行旋转; 价格由P10下降到P11时,Q10上升到Q11,预算线由AB0AB1,均衡点由E0E1,即商品1的价格P11与其需求量Q11相对应;价格由P10上升到P12时,Q10下降到Q12,预算线由AB0AB2,均衡点由E0E2,即商品1的价格P12与其需求量Q12相对应; 将消费者均衡点E1、

23、E0、E2连接起来,便得到价格消费曲线P.C.C 在消费者均衡点E0、E1、E2上,存在商品1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保持横轴Q1不变,纵轴替换为价格P1,将商品1的价格与其对应的需求量描点,得到点a、b、c,将三点连接起来得到商品1的需求曲线;结论:消费者追求既定收入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决定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需求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上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实现均衡的点,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个人供给曲线的推导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SMC(Q) 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都能选择最优产量Q,使得P=SMC(Q),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24、 在SMC曲线上都存在着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描述了商品的价格和短期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当P0时,TU,当MU0时,TU,当MU=0时,TU最高点,总效用最大;MU为TU的导数,而TU为MU的积分。某一消费量的MU值,可以用TU曲线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而该消费量下的总效用,可用其对应的边际效用曲线与两坐标所包围的面积表示;总效用曲线以递减的速度递增,凹向横轴,斜率通常为正;边际效用曲线以递减的速度递减,凸向横铀,斜率一般为负;(二) TPL、APL和MPL的关系1、 函数关系2、 图形关系图32 TPL、APL

25、和MPL的关系 关键点分析A. A点A1点相对应A点为TPL曲线的拐点(凸线与凹线的转换点),即:因此,A1点应该为MPL的极大值点。B. B点B1点相对应B点为TPL曲线与OB线相切的切点,因此,OB线是TPL曲线与原点O点连线中斜率最大的直线,即:达到极大值,B1点应该是APL的极大值点。C. C点C1点相对应C点为TPL曲线的极大值点,即TPL的一阶导数MPL=0,因此,C1点是MPL曲线与横轴L的交点。 TPL、APL和MPL的关系分析A. TPL与MPL的关系切线斜率规律(MPL是TPL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正斜率负斜率):通过观察TPL曲线的切线,发现其切线经历了由相对平坦相对陡

26、峭相对平坦平行横轴负斜率的切线,说明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极大值点绝对下降的过程。边际产量的三个阶段:第阶段当MPL时,TPL以递增的速率在上升;第阶段当MPL时,TPL以递减的速率在上升;第阶段当MPLAPL时,APL曲线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曲线下降的;当MPL=APL时,APL曲线达最大值。(三) 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1、 函数关系2、 图形关系图33 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图 关键点分析A. a点a1点a11点相对应B. b点b1点相对应C. c点c1点相对应 短期总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SAC、AVC、AFC分别

27、为STC曲线、TVC曲线、TF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S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变化规律,决定了SAC曲线的“U”型的特征;而TV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变化规律,决定了AVC曲线的“U”型的特征;TF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变化规律,决定了AFC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短期总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A. 斜率变化规律 SMC是STC曲线或TVC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通过观察STC曲线或TVC曲线的切线,发现其切线经历了由相对陡峭相对平坦相对陡峭的阶段,说明短期总成本先以递减的速率增长,过拐点之后,再以递增的速率增长,这就决定了边际产量SMC曲线先下降,达到极小

28、值点之后,再上升的变动趋势,即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决定了SMC曲线的“U”型的特征。B. 数量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A. 图形关系SMC曲线分别交与AVC曲线和SAC曲线的最低点b1和c1点。SMC曲线、AVC曲线和SAC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SMC曲线的上升速率与下降速率都快于AVC曲线和SAC曲线。B. 数量关系(四) LTC、LAC和LMC的关系1、 函数关系2、 图形关系图34 LTC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的关系(五) TR、AR与MR的关系1、 完全竞争厂商 函数关系 图形关系图35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结论:总收益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为P的直线,总收益是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完全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线重叠,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P,即AR=MR=P。2、 垄断厂商 函数关系 图形关系图36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结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d、AR曲线、MR曲线的纵截距都为a;d与AR的横截距都为,而MR的横截距为其二分之一,即;d与AR的斜率都为b,而M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