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届全国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版)(全国卷).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7432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全国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版)(全国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届全国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版)(全国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届全国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版)(全国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2023 届全国高三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详解版) (全国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 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屡仆而屡兴、 愈挫而愈勇, 始终保持旺盛 的生命力, 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 同千百年来锤炼的“ 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 不可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 艰”的深沉忧患意识。 从周易 的“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 ”, 屈原的“路 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 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 涯何处是神州 ”, 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包含了“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虽然朝代不断更迭, 天下 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 “蒂”之固息息相关。 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 孔子说“志士仁人, 无求生 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 矢 志报效祖国。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

3、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 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 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中国丧失了与世 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 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 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 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

4、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 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 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彻底洗刷了近代 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人 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 江,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 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 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 复返了 ” !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 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

5、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 和民族的尊严。纵览历史, 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 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自强不息”等理念,在漫长历史进 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 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屡遭挫折,却愈挫愈勇,是因为有 “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品格作为支撑。B. 虽然朝代更迭,天下分合,但是中华民族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和

6、 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牢固息息相关。C. 在世界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因为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而丧失发展机遇,以致 国门大开,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D.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捍 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具体内涵,条分缕析,层次井然。B. 文章第段以时间顺序列举事例,论证了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文 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这使观点更有深度。

7、D. 文章在总体上采用“提出论点一分析、论证论点一得出结论”的结构形式, 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表现了欧阳修的历史忧患意识。B.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表现了曹植舍生取义、 以身许国的高尚气节。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事异则备变”,表现了商鞅、韩非的变革精 神。【答案】 1. C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以致国门大开,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分

8、析错误。依据原文“后 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中国丧失了与世界 同进步的历史机遇, 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可知, 在世界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 因为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而丧失发展机遇, 从而导致中国“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 地”, 文章并没有说在这种背景下“以致国门大开, 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 发”,同时,这种叙述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B “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错误。 第段列举事例论证的观点不是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 是为了说明中国在历史发展的

9、长河中形成了“不畏强暴、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分析错误。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表现的是鲁迅对敌人的憎恨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而不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故选 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跟随到并肩再到引领超越,中国用 20 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 运行、 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与单一轨道卫星的导航系统不同, 中国北 斗独树一帜,采用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模式。“这与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有关

10、。 ”杨长风说。根据中国当时的国 情, 先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提供服务, 再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 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则将为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特有的混合星座设计, 将为 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目前,北斗高精度多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应用产品已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 与地区, 包括所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我国已启动了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 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方案,计划于 2035 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 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世界导航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摘编自沈湫莎北斗 “三步走”:为世界导航提供 “中国方案”) 材料二: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

11、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 坚定选择走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时, 中国在国际上首次 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 盖的成功经验, 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 干, 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 对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而言, 这种“混搭” 组合可以用最少的卫星数量实现最好的覆盖效果。ABC北斗三号系统将“混合星座构型”发扬光大,建成拥有 24 颗中圆轨道卫星、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为建设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

12、了全新范式。(摘编自李国利、邓孟中国北斗全球梦圆 写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全面建成之际)材料三: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在太空布设数十颗北斗卫星。首先需要解决的 问题,就是这些卫星采用什么样的星座结构。GPS 导航卫星全部采用距离地球两万千米左右的中地球轨道卫星(MEO) 。 但北斗卫星星座设计团队对其覆盖性、 性价比、 管理模式进行细致分析、 深入测 算后, 发现它根本不适合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团队根据北斗导航“三步 走”战略特点, 通过缜密推演、 细致计算, 在国际上首次将距离地球三万六千千 米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运用于卫星导 航,

13、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GEO+IGSO+MEO”混合星座。郭树人带领总体团队, 通过计算、论证, 认为混合星座对亚太地区覆盖率高, 投入性价比高,建设速度快,技术风险小,而且见效快、易管理,完全符合区域 系统特点,并能够给未来的全球系统建设准备广阔空间。“GEO+IGSO+MEO”混合星座是中国首创,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星座”。事实证明, “GEO+IGSO+MEO”混合星座非常适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点, 为北斗导航确保“中国特色”、跻身世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摘编自龚盛辉北斗,争当天上最亮的 “星”)4. 下列对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D.5. 下列对材料

14、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系统从设计之初,就根据我国国情确立了从跟随到并肩再到引领超越的 “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独树一帜的“混合星座”模式。B. 将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 “GEO+IGSO+ MEO”混合星座运用于卫星导航,是中国首创。C. 如果不采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组成 的“混合星座”模式,就没有办法实现最好的覆盖效果。D. 中国计划于 2035 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到那时,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将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哪

15、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答案】 4. D 5. B6. 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瞄准成为世界一流的目标,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规划。大胆创新,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的能力。A. “首次采用静止轨道卫星为”错误。 由原文“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时, 中国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可知,应是“首次实 现”。B. “为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提供导航、 定位等服务”错误。 结合“郭树人带 领总体团队,通过计算、论证,认为混合星座对亚太地区覆盖率高,投入性价比 高,建设速度快,技术风险小,而且见效快、易管理,完全

16、符合区域系统特点, 并能够给未来的全球系统建设准备广阔空间”可知, 应是“亚太地区”, 包括中 国。C. “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提供导航、 定位等服务”错误。 结合“并能够给未来 的全球系统建设准备广阔空间”可知,应是“全球,包括中国。故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 “即独树一帜的混合星座模式”错误。结合“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 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功经验, 在国际上首创以地 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 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 可知,“混合星座模式”是设计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时开始采用的。 C. “如果

17、不采取混合星座模式, 就没有办法实现最好的覆盖效果”错误。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可知, 不是“如果不采取混合星座模式, 就没有 办法实现最好的覆盖效果”, 而是就不能“用最少的卫星数量实现最好的覆盖效 果”。D. “到那时,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将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 一段“从跟随到并肩再到引领超越,中国用 20 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 立运行、 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知,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脐身世 界一流。故选 B。【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从跟随到并肩再到引领超越,中国用 20 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 立运行、

18、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与单一轨道卫星的导航系统不同, 中国 北斗独树一帜, 采用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模式”可知, 坚持走独 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结合“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相比, 北斗系统独树一帜, 坚定选择走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时, 中国在国际上首次 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可知, 瞄准成为世界一流的目标, 制 定符合国情的发展规划。结合“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 先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提供服务, 再建设北斗 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则将为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特 有的混合星座设计, 将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

19、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可知, 大胆创新,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车(节选)李樯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父亲跨坐到车辕上,扬起他那杆称心如意的马鞭, “驾”,父亲轻喝一声, 鞭鞘会发出一声还不至于把我们惊醒的脆响。 父亲的去向只有两个方位, 一个是 西北, 一个是东南。 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 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 穗期间, 父亲都会消失一段时间。他每次回来, 母亲都会说, 你怎么没死在外边, 你死到外边去吧。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 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

20、或邻近 的村子, 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 打算翻盖新房, 或者为即将长大的儿子 盖婚房的人家, 都会事先购买一批石头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时再请来石匠, 将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参差的石块整饬成方石、条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状。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他来自西北很远的地方。吴大 伯白天干活, 晚上摇身一变, 就会变成一位说唱艺人。 他的自行车上除了驮着一 根铁钎、 一把长柄和一把短柄铁锤, 后座上还永远挂着一条发黄的旧布袋, 那里 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对月牙形铜片。父亲说,那对铜片叫鸳鸯板, 成双成对,不能分开。两块铜片夹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击,便发出清脆悦耳

21、的和音。 我曾从吴大伯手里接过那两块铜片拿在手里把玩, 像两弯黄月牙, 有些 沉,边角圆润,暗黄的铜片上有一些岁月侵蚀的暗纹。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 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 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 孩子纷纷拎着小 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借着月光和住户门窗泄出的灯光, 巴巴地等待着。 吴大伯呷一口父亲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质茶叶的茶水, 清 清嗓子, 啐的一声往身后的地面上吐出一口浓痰, 左手举起鸳鸯板到齐耳的高度, 右手杨起打鼓捧,咚,叮当当、叮当当,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 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休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

22、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 绑到吴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座上。 有人说父亲其实就是吴大伯的弟 子,但母亲并不赞成这些,她对父亲说,瞎日弄什么,人家来挣了钱,还驮一口 袋粮食回去,你落个什么,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多倒弄一车石头。父亲 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个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终于,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落儿,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 打鼓棒、 一对鸳鸯板、 一副由四根藤条中间穿上牛皮筋可以自由收合的鼓架。 他 有时会让我跟在身后, 帮忙抱着鼓架来到村东头的大芙蓉树下, 背靠树桩支好大 鼓,咚的一声, 父亲向饭后的村人发出好戏即将开场的信号。 “苦心人,

23、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铁甲吞了吴;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在整个村庄, 在我们村庄所处的整个大锅笼罩的天底下, 父亲时常背着双手, 一个人走向村外的麦田或棉花地。 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条小路上交错出现, 有时 是在露水桂满叶梢、 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清晨, 有时是在彩霞漫天的黄昏 或者明月高悬的夜晚,春夏秋冬,风雨或飘雪中,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 能够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 有时我会跟在他的身后, 没什么话说, 只是 左蹦右跳地在小路两边的杂草丛中捕捉蚂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蚂蚱串起来, 带回家喂给鸡儿们。不知哪天起,人们盖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

24、基,没人家再需要石头, 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 一些嵌进车板夹缝的石子儿默然无声, 硌疼了父亲和 母亲的眼神。 他的大车闲置下来, 除了农忙季节把成捆的麦子拉到打麦场上, 或 者把收割的玉米秆拖到院子前, 码成越冬用的柴火垛, 或者拉着母亲和其他一些 妇女、 孩子去十里外的集镇, 父亲的大车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 似乎失去 了往日的尊严。 他那条麻线缠成手柄的马鞭, 鞭杆由三根竹条咬合编织而成, 一 米来长,鞭鞘是根韧劲十足的牛筋线,比鞭杆稍长一些。当父亲挥起鞭子,赶着 大车离开村庄前往东山时, 那鞭鞘的嘶啸声是令母亲安心、 令我和妹妹敬畏的声 音。 但现在父亲没理由再去东山了, 那鞭声

25、听上去也变得喑哑无力, 不再有往日 那么悦耳。从西北方向骑车而来的吴大伯再也没有出现过, 父亲打听到他常常去东南方 向的一个市镇,具体是哪个市镇,谁也不知道。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 掸去上面的灰尘, 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 为它修理好脚掌, 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有人说他 是去寻找师傅, 有人说见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 也成了一个像吴大伯那样的 说唱艺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树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期待看见父亲的大 车突然出现在二十四条小路当中一条的尽头。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 鹰, 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

26、宿似的, 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 哪 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但终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怎么没死在外边,你死到外边去吧”,这是母亲以她的方式,表达对出 门在外的父亲的担忧和终于等到父亲平安归来的欣喜。B. “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含蓄 地表现了父亲苦苦追求人生理想却被人误解的痛苦。C. “那鞭鞘的嘶啸声是令母亲安心、令我和妹妹敬畏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贩运石头的大车在“我”的家庭中的重要地位。D. “父亲的去向只有两个方位,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南”是一处伏笔,后文 中吴

27、大伯从西北来和父亲到东南去寻找吴大伯是照应。8. 从父亲与吴大伯的关系这一角度,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9. 小说以“大车”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 7. B 8. 父亲将吴大伯“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并“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 表现了父亲的热情善良。 父亲跟吴大伯学习说唱技艺, 表现 了父亲的好学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父亲去寻找吴大伯, 表现了父亲对友谊的 珍视和对远方的向往。9. 情节结构上: 大车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全文叙事围绕着大车来展开。 人物 形象塑造上:大车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生活重负,又是父亲走向外面世界的工具, 大车是父亲形象的外显。 主旨体现上: 大车见证了

28、时代的变化, 小说通过表现 大车在生活中的位置变化,映射了人们的生活变化和时代发展。【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 “被人误解的痛苦”错,原文“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心 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主要表现父亲的孤独和不被人理解, 无法分析出父亲“被 人误解的痛苦”。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 他来自西北很远的地方。 吴 大伯白天干活, 晚上摇身一变, 就会变成一位说唱艺人”“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 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 安

29、排食宿” 可知,父亲将吴大伯“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 并“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 表现了父亲的热情善良。结合“终于, 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落儿, 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 一 根打鼓棒、 一对鸳鸯板、 一副由四根藤条中间穿上牛皮筋可以自由收合的鼓架” 可知,父亲跟吴大伯学习说唱技艺,表现了父亲的好学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结合“父亲打听到他常常去东南方向的一个市镇, 具体是哪个市镇, 谁也不知道。 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 掸去上面的灰尘, 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 马, 为它修理好脚掌, 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有人说他是去寻找师傅, 有人说见 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 也成了一个

30、像吴大伯那样的说唱艺人”可知, 父亲去 寻找吴大伯,表现了父亲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远方的向往。【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结构上: “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父亲的去向 只有两个方位, 一个是西北, 一个是东南”“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 开篇写父亲驾车离开, 去贩运石头; “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 匠”“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然后写父亲带吴大伯和他的说唱技艺回 到村子; “没人家再需要石头, 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再写时代变迁, 马车 不再贩运石头, 吴大伯不再来; “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驾上马车便 出发

31、了”最后写父亲驾马车离开家乡远行。 大车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全文叙事围绕着大车来展开。人物形象塑造上:结合“父亲的去向只有两个方位,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南。 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 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 父亲都会消 失一段时间”“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 们或邻近的村子, 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可知, 大车用来贩运石头, 承 载着整个家庭的生活重负, 又是父亲走向外面世界的工具, 父亲每年都驾车离开 村子,大车是父亲形象的外显。主旨体现上: 结合“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不知哪天起, 人们盖 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基, 没人

32、家再需要石头, 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 可知,大车见证了时代的变化,原来用来贩运石头,后来盖房子不再用石料,马 车闲置, 小说通过表现大车在生活中的位置变化, 映射了人们的生活变化和时代 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景公游于麦丘, 问其封人曰: “年几何矣? ”对曰: “鄙人之年八十五矣。 ” 公曰: “寿哉!子其祝我! ”封人曰: “使君之年长于胡,宜国家。 ”公曰: “善哉!子其复之! ”曰: “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 ”公曰: “善哉!子其复之! ”封人曰: “使君无得罪于民! ”公曰: “诚有

33、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 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 “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 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 “寡人固也。 ”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景公观于淄上, 与晏子闲立。 公喟然叹曰: “呜呼! 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 “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 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为师。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能终善者, 不遂其君。 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

34、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 则持节以没世耳。 ”(节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第一)文本二:晋平公蹴然而辞送, 再拜而反曰: “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 正在本朝也。 ” (节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问下第四)文本三: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其书六篇,皆忠诛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节选自晏子春秋 刘向叙录)文本四:公孙丑曰: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胡: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在位时间长,所以将其用为祝词。10

3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 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B. 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 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C. 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 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D. 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 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其复之”

36、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两句中的“复”字含义 不同。B. “能终善者也”与“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 同。C. “靡不有初”与“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靡”字含义相同。D. “事齐灵公”与“仰不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的“事”字 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景公到麦丘游玩, 遇到一位八十五岁的管理疆界的官员, 齐景公见他长寿, 便多次让他为自己祝福,那个人最后祝福他不要得罪百姓。B. 齐景公认为确实有鄙陋浅薄的百姓会得罪君主,但君主根本不会得罪百姓, 晏子便劝谏他如果得罪了百姓就会落得像桀、纣一样

37、的下场。C. 齐景公在淄上游览,说能够长期保全国家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是令他高兴的 事情,晏子认为要想长期保全国家,就必须始终做好事。D. 晏子爱护百姓、节俭力行、尽忠极谏,他虽然不被齐景公欣赏,但深受齐国 百姓的爱戴和晋平公的赞许,也受到公孙丑、刘向等后人的敬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2)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答案】 10. D 11. C 12. D13. (1)现在您用政令把国家搞乱、用行为把百姓抛弃掉已经很长时间了,可 是还声称想要保全国家,不也很难吗? (2)等到他出使各诸侯国的时候,没有人能够

38、让他理屈词穷,晏子的博古通今 达到了这样的境地。【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现在您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 看见好的行为就像躲避炎热一样, 搞乱了政 治,危害到贤能的人,必定违背民心。对百姓随心所欲地搜刮财物,对下属残暴 地诛杀,恐怕祸患会降临到您的身上。我年纪大了,不能供您使唤了。“乱政”与“危贤”结构一致, 并列关系, 故“危贤”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 AC; “于下”是“诛虐”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B。故选 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复:再;重复,曲折。句意:你再祝福祝福我吧!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 无

39、路可走。B.善:做好事;向往,追求。句意:是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 /这是我心中追求 的东西。C.错误。 靡: 无, 没有; 倒下。 “靡”字含义不同。 句意: 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 /侍从们都吓得倒退。D.都是“侍奉”的意思。句意:侍奉齐灵公。 /向上不足够来侍奉(自己)的父 母。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他虽然不被齐景公欣赏”错误, 由原文“晏子谏曰: 君过矣”“晏子对 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可知,文中只是说晏子进谏规劝景公, 说他不被齐景公欣赏纯属无中生有。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用

40、;“声”,声称;“不亦难乎”,不也很难吗。 (2)“及”,等到;“莫”,没有人;“诎”,使理屈。 参考译文:文本一:齐景公在麦丘游玩,问这里管理疆界的官员说:“你的年纪是多少?”管理 疆界的官员回答说:“我今年八十五岁了。”齐景公说:“真长寿啊!你可要祝 福祝福我呀! ”管理疆界的官员说: “让您的寿命比齐国先君胡公静还长, 以有 利于国家。 ”齐景公说: “好啊! 你再祝福祝福我吧! ”管理疆界的官员说: “让 您子孙后代的寿命都像我的寿命一样长。 ”齐景公说: “好啊! 你再祝福祝福我 吧!”管理疆界的官员说:“让您不要得罪百姓!”齐景公说:“确实有鄙陋浅薄的百姓得罪君主的, 哪里有君主得

41、罪百姓的呢?”晏子听后劝谏说: “您错了。 那些与您关系疏远的人有罪, 与您关系亲近的人去惩治他们; 低贱的人有罪, 尊 贵的人去惩治他们; 君主得罪了百姓, 谁将会去惩治他呢?我冒昧地问一问: 夏 桀、 商纣, 是被君主杀的呢, 还是被百姓杀的呢?”齐景公说: “我太浅薄了。 ” 于是把麦丘赏赐给这个管理疆界的官员作为封邑。齐景公在淄水边游览,跟晏子悠闲地站在岸边。齐景公叹息着说:“哎!假 如国家可以长期保全,并且传给子孙后代,难道不是很高兴吗?”晏子回答说: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 百姓不是平白无故就来归附的。 现 在您用政令把国家搞乱、 用行为把百姓抛弃掉已经很长时间了

42、, 可是还声称想要 保全国家, 不也很难吗?我听说过, 能够长期保全国家的人, 是能够始终做好事 的人。各国诸侯并存,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才能当首领;众多读书人一起学习, 能够始终做好事的人才能当老师。 诗上说: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却很少 有能够保持到底。 不能始终做好事的人, 不能最终做君主。 现在您面对百姓就 像面对仇敌一样, 看见好的行为就像躲避炎热一样, 搞乱了政治, 危害到贤能的 人,必定违背民心。对百姓随心所欲地搜刮财物,对下属残暴地诛杀,恐怕祸患 会降临到您的身上。我年纪大了,不能供您使唤了。您的行为如果不能改变,那 就加以节制,以便终生保全国家。”文本二:晋平公恭敬地送别晏子,拜

43、两次后才返回说:“谁说齐国君主不贤明!直言 进谏的臣子,就在我们的朝堂上。”文本三:晏子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博古通今,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君 主,因为提倡节俭、身体力行,竭尽忠诚、极力劝谏,引导齐国走正道,使君主 的行为能够端正, 使百姓能够归附亲近。 劝谏齐国君主, 表面漫无边际却能直指 要害, 合乎心意却深刻隽永。 等到他出使各诸侯国的时候, 没有人能够让他理屈 词穷,晏子的博古通今达到了这样的境地。他所写的书六篇,都是对君主的 忠诚的劝谏。文章值得看,道理可以遵循,都符合“六经”的精义解析。文本四: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天下,晏子使他的君主名扬诸侯。”(二)古代诗歌阅读

44、(本题共 2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从军北征唐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塞上宋柳开鸣骹 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注】行路难:乐府曲调名。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 伤之意”。碛:沙漠。这里指边关。骹(xio):响箭。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诗第一句点明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托了行军时的环境气氛,第二 句中的“横笛遍吹”折射出征人的豪放心境。B. 李诗第三、四句中以“碛里”和“月中”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行军时环 境的苍凉,“一时回首”,更是意蕴无限。C. 柳诗第一、 二句中, 以“天静无风”渲染天空的辽阔宁静, 似一幅画卷; “直 上一千尺”的“鸣骹”则使这幅画变得灵动而强劲。D. 柳诗最后一句“尽提金勒向云看”,极写三百胡骑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状 态,可谓神来之笔,以动写静,具有一种雕塑美。15. 这两首边塞诗所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4. A 15. 李诗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现了“征人”行军途中的艰辛和思乡的愁绪。柳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