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4.3(鲁科版必修1)(二十六)(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A组知能训练1下列金属不能被稀硫酸腐蚀的是()A黄铜(铜、锌) B硬铝(铝、铜、镁、硅)C焊锡(锡、铅) D18 K黄金(金、银、铜)解析:18 K黄金中所含元素金、银、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不被腐蚀。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的应用经历了“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过程B减少生铁里的碳元素,并增加硅、锰等元素,即转化为钢C普通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在12%以上D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炼成的钢材解析:减少生铁里的碳元素并增加硅、锰等元素即形成钢;
2、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就可炼成不锈钢,不锈钢的类型很多,但共同的特征是含铬量一般在12%以上,从而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镍的加入增强了不锈钢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答案:C3纯铁的熔点为1 535 ,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C因为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D生铁在高炉内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解析: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答案:C4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最好的方法是()A铜硝酸铜 B铜硝酸铜C铜氯化铜硝酸铜 D铜氧化铜硝酸铜解析
3、:A项:4HNO3Cu=Cu(NO3)22NO22H2O,HNO3的利用率低,且产生污染大气的有毒气体NO2;B项:3Cu8HNO3=3Cu(NO3)22NO4H2O,同A项;C项使用了有毒气体Cl2。答案:D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解析:此题可用举反例排除法。A项中如Al(OH)4、MnO等;D项中Fe3Fe2;而B项如硫单质在SO2SO2反应中,硫为还原剂,即某些非金属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视情况而定;
4、C项,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而非金属可能被氧化,如溴元素:2BrCl2=Br22Cl。答案:AD6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显示为0、1、2价。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 183.4 ,
5、铁的熔点是1 534.8 )。解析:(1)曾青即CuSO4,与铁反应生成铜,此反应即湿法炼钢的原理:CuSO4Fe=FeSO4Cu。铜的化学性质虽比较稳定,但在潮湿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铜锈,即铜绿Cu2(OH)2CO3,属于碱式盐,可用酸溶解除去,考虑到不能损坏铜器,宜选用与铜不反应的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2)注意题目中铜和铁的熔点,由此联想到应从其熔化、铸造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回答问题,再结合第(1)问题中涉及的铁置换出铜的反应,即铁比铜活泼,这样,化学性质方面的分析就比较明确。答案:(1)CuSO4Fe=FeSO4CuCu2(OH
6、)2CO34HCl=2CuCl2CO23H2O或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2)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易于冶炼铸造成型。7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_。(2)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
7、是_。(3) 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4)取Y中的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_。解析:由题干中框图转化的关系可知,Y中必含Cu,另有Fe2;产生两种气体必须有C。(1)上层清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说明无Al(OH)4,进一步说明样品中无Al。(2)Z为一种气体,则必为CO2,说明
8、另一种气体为SO2,被NaHCO3溶液除去,浓酸为浓H2SO4,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a为H2O,则说明浓酸为浓HNO3,Z中气体为NO和CO2。(3)Cl22Fe2=2Cl2Fe3,2Fe3Cu=2Fe2Cu2循环反应,则溶液中阳离子为Fe3、Cu2和过量酸余下的H。(4)据题目信息可推知氧化还原反应为:4I3H2O22Fe2=2I22Fe(OH)3(5)由题意分析无Cu生成,则必定是不发生Cu2Fe=CuFe2或2Al3Cu2=3Cu2Al3的置换反应,说明混合物中无Fe和Al。由题干框图知必含CuO和C。则组合可能为CuO、C;CuO、C
9、、Fe2O3。答案:(1)Al(2)C2H2SO4(浓)CO22SO22H2ONO、CO2(3)Cu2、Fe3、H(4)2Fe23H2O24I=2Fe(OH)32I2(5)CuO、C(或CuO、C、Fe2O3)B组拔高训练8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中的试剂均过量):由此可推知,硬铝的组成为()AAl、Cu、Mg、Si、Mn BAl、Mg、Si、ZnCAl、Fe、C、Si DAl、Si、Zn、Na解析:此题考查各种单质的性质(合金中各单质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以及对题中信息的捕捉能力。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说明有较活泼的金属(如Al、Fe、Mg
10、、Zn等),反应完成后的固体不溶物与碱反应放出气体,只能是Si(因为Al、Zn虽与碱反应产生H2,但第一步与酸已反应完毕),最后仍有不溶物,再结合题中“古铜色”,判断是Cu,结合答案,选A。答案:A9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2价Fe不如3价Fe稳定,1价Cu也不如2价Cu稳定吗?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实验方案(1)解决问题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 g Cu(OH)2固体,加热至80 100 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 000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
11、的质量为72 g。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内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2)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仪器装置解决问题。制取干燥的NH3并还原CuO,所选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制取NH3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ANH4Cl和Ca(OH)2 BNH4HCO3C浓氨水和生石灰 D浓氨水和固体烧碱若CuO能被NH3还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方案(1)”,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_。答案:实验方案(1)Cu2O(2)A、D、C、EC、DC中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E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3CuO2NH33CuN23H2O实验结论在高于1 000 时,1价Cu比2价Cu稳定,在溶液中2价Cu比1价Cu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