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说课稿(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的第2课课文,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新课标提出学生在课堂中要多“动脑”、“动手”、“动口”,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目标: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课文学习和口头编儿歌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环保意识
2、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感悟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四、教学方法 1、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作画、编儿歌,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3、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风景图,(课件出示)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板书课题)四季这么美,我们来听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范读课文(课件)你知道了什么?我首先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春天一起学习这一节(板书:春)。认识草芽(课件)指导读: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个人别、示范读)。草芽很轻、很嫩,所以读起来声音要轻细一些。我们怎样保护它们呢?引导学生念儿歌轻轻地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巩固了前面学的知识。草芽为什么说他是春天?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来了呢?(贴
4、图) 2、接下来的三节,我让学生合作,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分四人小组学习。(随机板“夏、秋、冬”贴图)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学习,这就打破了一贯从头到尾教学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课件出示),以读带讲,避免烦琐的提问,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一年级学生唱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克服呢?在这里,我采用同桌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谷穗弯弯”,“鞠着躬说”、“雪人大肚子一挺”,让学生上台做动作,边读边表演,表现出谷穗谦虚及雪人顽皮的样子。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经过多种方式、多层面的
5、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朗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此,进入教学第三个环节。再读、背诵课文。我将学生分成四组,春草组、夏荷组、秋谷组、冬雪组,结合板书(四幅彩图)进行读、背练习,通过有趣的读、背比赛,让学生感知四季特征,这样做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三)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拿出已画好的表现四季景物的画,学编儿歌,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也可以自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还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图片,这样就使教学得到了延伸,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天 草芽 小鸟 夏天 荷叶 青蛙 秋天 谷穗 冬天 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