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年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60 分钟满分 l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l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 l 个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选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2分。请将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内)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我国志愿者王跃正在参加人类首个火星模拟登陆试验“火星- 500”,王跃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飞船里欢度了中国春节,他们可能开展的下列活动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毛笔蘸墨汁写成春联
C.用闪光灯拍摄照片 D.食用自己种植的蔬菜
.2. 2011年3.15晚会曝光河南济源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6H19OCl3N2】。“瘦肉精” 饲养能提高生猪的瘦肉率,食用了“瘦肉精”的肉制品对人体有危害。。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瘦肉精”属于氧化物 B.“瘦肉精”含有31个原子
C.“瘦肉精” 属有机物 D.“瘦肉精”中含有五种金属元素
3.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核裂变是一种物理变化 B.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C.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I-133属于同种元素
D.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4.“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5.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①CuCl2 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若不用其他试剂且用最少的步骤将它们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6.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 CO2 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7.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 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 Na2CO3 是碱
B.NaCl 和 NaNO2 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 和 H2O2 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9.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 C2O3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 中碳的化合价为+3 价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 )
A.NaOH、CuSO4、H2SO4 B.NaCl、Na2SO4 NaOH
C.NaCl、Ba(NO3)2、HCl D.NH4NO3、NaOH、Na2SO4
3.右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将50℃ 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4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1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 x 是 (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15.将一定质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 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索的种类
D.若物质a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l,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9分)
16.(6 分)被霉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
(1)黄曲霉素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2)化学物质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丰富人们的生活,但若使用不当,也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甲醛浸泡海鲜产品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17.(6 分)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3)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 m 倍。该反应中生成物与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8.(9 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科技进步成果。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写出从粗硅到 SiHCl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3)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SiO2,含有少量杂质 Al2O3。若要除去石英砂中少量的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9.(8 分)右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化合物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 请根据以下每小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
(1)若A 能与 B、F、D分别反应,C、G、E能顺时针转化。B、F、D又分别能转化生成 C、G、E。已知:B 与D;C与E;F与G分别为相同类型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F 中元素质量比为 7:3。那么 A 的化学式为,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 转化成 G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G、E依次能向中心转化,最终生成A。且C、G、E 能顺时针转化。已知:C、G、E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A、B、D、F也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G是几种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那么A的化学式为________,E 转化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20.(10 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 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 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 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猜想A____________;猜想B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①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小兰的猜想正确。
小亮的猜想正确。
② 要验证你的猜想,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 预计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样品的质量/g
滤渣的质量/g
第一次
3.4
0.3
第二次
3.6
0.4
第三次
5.0
0.5
(1)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 0.1%)。
(2)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题(1)的结果,煅烧l00t 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氧化钙多少吨?(结果精确到0.1t)
2011 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初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
C
D
A
B
A
B
D
D
C
C
B
BD
C
CD
二、填空题(共29 分)
16.(6分)(1)有机物 17:1:8 (2)c (每空2分)
17.(6分)(1)分解反应 (2)原子的种类、个数 (3) (m+2):m (每空2分)
△
18.(9分)(1)Si+3HCl=SiHCl3+H2 (2分) (2)沸点 (1分)
(3)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 (1分) 发生爆炸 (1分)
(4)H2、HCl (2分) (5)HCl 或 HNO3 或 H2SO4 (2分)
19.(8分)(1)HCl (1分) Fe2O3 +6HCl=2FeCl3+3H2O (2分)
高温
3CO+ Fe2O3===2Fe + 3CO2 (2分)
(2)CO2(1分) Ca(OH)2+Na2CO3==CaCO3↓+2NaOH (2分)
△
三、实验题(共 20 分)
20.(10 分)(1)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2Cu+O2===2CuO
(3) < ①②③
(4)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每空2分)
21.(10分)(1)NaOH+HCl=NaCl+H2O (2分)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NaCl H2O ②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①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②略(如用 CO2、碳酸钠等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合理对应即可;用酸和指示剂不行)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每空l分)
四、计算题(共6分)
22.(6分)(1)90.0%
(2)石灰石中碳酸钙分布不均匀(或滤渣未清洗干净或称量样品不准确或称量滤渣不准确或石灰石颗粒未充分反应)
(3)50.4t (每小题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