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化学模拟检测试题2.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1490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2.50KB 下载积分:11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模拟检测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模拟检测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第一卷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 ⑥CH3COONa 、 Na2CO3 、NaHSO3、NaF溶液均为碱性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③⑥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油燃烧时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ap变大 C.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属于VIA族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H++CO32- CO2↑+H2O B.甲酸溶液与滴人少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后共热: △ HCOOH+2Cu(OH)2Cu2O+CO2↑+3H2O △ C.苯酚钠溶液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2C6H5OH+CO32- △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4[Ag(NH3)2]++4OH+CO32-+2NH4++4Ag↓+6NH3+2H2O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Na+、CO、NO3-、AlO2- ②c(H+)=10-1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 ③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S2-、Br- ④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Na+、Mg2+、Cl-、SO ⑤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Fe2+、SO、NO ⑥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Na+、Cl-、SCN-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⑤⑥ 11.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g)”中的AH>0 B.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的AH<0 D.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12.下列实验装置图完全正确的是 ( ) 13.已知常温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 C.将0.001mol·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1KCl和0.001mol·L-1K2CrO4混合溶液中,产生Ag2CrO4 D.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第二卷 26.(12分)已知X+、Y3+、Z-、W2-是短周期元素X、Y、Z、W形成的离子,甲、乙、丙均是由上述四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深于水所得溶液分别呈酸性、碱性和中性。 (1)通常状况下,Z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工业上常用电解丙的溶液的方法制备该单质,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的化学式是 ,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若将甲的溶液与乙的溶液混合产生沉淀和气体,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Y单质可用来制造Y—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常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反应式为 。 27.(14分)研究碳、氮、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SO2、N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b.使用无氟冰箱,减少氟里昂排放 c.多步行或乘公交车,少用专车或私家车 d.将工业废气用碱液吸收后再排放 (2)为开发新能源,有关部门拟用甲醇(CH3OH)替代汽油作为公交车的燃料。写出由CO和H2生产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用该反应合成1mol液态甲醇吸收热量131.9kJ。又知 。请写出液态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硫酸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 2SO3(g),平衡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2SO3(g)的 △H 0(填“>”或“<”); ②若温度T1、T2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 为K1、K2,则K1 K2;若反应进行到 状态D时, (填“>”、“<”或“=”) 28.(16分)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该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设计一探究性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提出猜想] Ⅰ.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只含 一种; Ⅱ.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 二种; Ⅲ.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SO2、SO3、O2三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过程(略)。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 (2)若实验结束,B中量筒没有收集到水,则证明猜想 正确; (3)实验过程,仪器C的作用是 ; (4)有两个实验小组进行该实验,由于加热时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束后测得相关数据也不同,数据如下: 实验小组 称取CuSO4 的质量/g 仪器C增 加的质量/g 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 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 ① 6.4 2.88 224 ② 6.4 2.56 448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第①小组和第②小组的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组 ; ②组 。 35.(15分)(化学一化学与技术)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I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1)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0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36.(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只有E为金属,A与F同主族,B与F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D最外层有两队成对电子.E+与C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价电子排布为 。其B、F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是 (2)A、B、C、D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化学式 (3)A、C形成的分子属于 (极性或非极性)分子。该分子有 对孤对电子 个σ键,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4)A、E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5)CA3与FA4的稳定性: ; 离子半径:E+ C3- 37.(15分)(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分子式为C12H14O2的有机物F广泛用于制备香精的调香剂。为了合成该有机物,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物质与H: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名称为 ; (2)合成路线中反应①②③⑤⑥所属反应类型名称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按要求写出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参考答案(化学) 第一卷 7.B 8.C 9.D 10.A 11.C 12.D 13.D 第二卷 通电 26.(14分) (1)2NaCl+2H2O 2NaOH+H2↑+Cl2↑ (2)AlCl3(2分) Na2O、Na2S(4分,每个2分,错不得分) 2Al3++3S2-+6H2O=2Al(OH)3↓+3H2S↑(4分) (3)O2+2H2O+4e-→4OH-(2分) 27.(14分) (1)a c d(3分,每个1分,错不得分) (2)CO+2H2=CH3OH (2分) 2CH3OH(l)+3O2(g)=2CO2(g)+4H2O(g) △H=-1452kJ·mol-1(3分) (3)①<(2分) ②>(2分) >(2分) 30.(15分) Ⅰ.SO3(2分) Ⅱ.SO2、O2(2分) (1)①③④⑥⑤②(1分) (2)I(2分) △ △ (3)吸收SO2、SO3气体(2分) (4)①4CuSO4 4CuO+2SO3↑+2SO2↑+O2↑(2分) ②2CuSO4 2CuO+2SO2↑+O2↑(2分) 选作题 35.(15分) (1)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2分) (2)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3分) (3)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4分) (4)蒸发、冷却结晶、过滤(6分) 36. (15分) (1)3S23P2 原子晶体(4分) (2)NH4HCO3(1分) (3)极性 1 3 SP3(4分) (4)Na[:H](2分) (5)﹥ ﹤(4分) 37.(15分) (1)2-甲基丁烷(1分) (2)加成,取代,氧化,消去,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