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充分阅读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究,自己掌握,和运用基本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全面、联系和辩证的观念考
2、察史实的能力。3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设问:你知道我国每年五月四日是什么节日吗?这一节日怎么来的呢?播放视频: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新课,是先让学生对五四运动概况有所了解,有利于下面探究活动的展开。新课教学:(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活动一:展示中国政府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的图片。设问:1.结合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说一说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庆祝大战的胜利?2.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兴奋?设计意图:第一问让学生回顾一下
3、20世纪初中国的时局,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大背景;第二问为下面五四运动爆发直接原因的探究作铺垫。活动二:播放视频巴黎和会设问: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正当要求?结局如何?“公理”是否战胜了“强权”?回顾巴黎和会,学生进一步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弱小民族的利益得不到维护。活动三:阅读课本第49页资料1和资料2,认真观看视频我的1919精彩片断(顾维均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思考问题:1.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如此不平等对待?2.陈独秀在巴黎和会前后对威尔逊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当你听到巴黎和会上传来的消息,心情又会怎样?3.你是如何理
4、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与“如愿以偿”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也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知识链接:山东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小结:“五四”运动的主要背景和导火线是什么?(二)“五四”运动的经过活动一: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两张表格(表格见PPT)。设计意图:用两张表格做引导,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培养学生整理历史事件线索的能力。活动二:1.学生观察课本图片2-47.设问:五四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哪一口号?2.学生观察课本图片2-47,2-28,2-30,2-51。设问:从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发生了什
5、么变化?3.学生观察课本图片2-52。设问:图片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图片史料的解读,一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过程了解更丰富,二为下面五四运动意义的探究作铺垫(三)“五四”运动的结果活动:展示一组图文史料。设问:史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结果?归纳: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四)“五四”运动性质和影响活动:小组讨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设计意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难点,该环节的设计为了突破难点。(五)“五四”精神热点链接: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5月4日
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青年共度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知识拓展:“五四”精神设问: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情感目标。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二、“五四”运动的经过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阶级)游行示威“三罢运动”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四、“五四”运动性质和影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五、“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