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139678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70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必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第1页,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基因就在,_,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显著,_,关系。,染色体,平行,第2页,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起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_,,一个来自,_,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_自由组合,_,自由组合,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_,在配子形成和

2、受精过程,中,,_,相对稳定,父方,母方,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2,基因和染色体比较,独立性,形态结构,第3页,3.,摩尔根果蝇试验,(1),发觉问题,),P,红眼,(),白眼,(,F,1,_(,),F,1,(,雌、雄交配,),F,2,_,(,雌、雄,)_(,雄,),_,红眼,红眼,白眼,3,1,第4页,(2),假说解释,(3),结论:控制果蝇眼色基因位于,_,上。,红眼,X,染色体,白眼,第5页,基因,位置,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传递规律,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传,递规律,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模型图解,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遗传与,_,相,联络遗传方式。,2

3、,类型,性别,第6页,基因,位置,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传递规律,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传递,规律,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判断,依据,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遗传连续性,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规律,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含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含有连,续遗传现象,举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人 类 红 绿 色 盲,症、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续表),第7页,判断正误,),1,性染色体上基因都与性别决定相关。,(,2,性染色体上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

4、传。,(,),3,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相关。,(,),4,含,X,染色体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配子是雄,配子。,(,),5,某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生出了一个患红绿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概率是,1/4,。,(,),答案:,1.,2.,3.,4.,5.,第8页,项目,XY,型,ZW,型,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常染色体,ZZ,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常染色体,ZW,代表生物,人等大部分动物,蝶、蛾、鸟类等,考点一 性别决定方式与伴性遗传规律,考点梳理,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第9页,2.,性别决定易误点,(

5、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照分离定律。,(3),自然界还存在其它类型性别决定方式,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第10页,3,XY,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规律:伴性遗传是因为异,型性染色体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以下列图所表示,),:,第11页,相关伴性遗传易误点,(1),混同,X,、,Y,染色体起源及传,递规律。,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

6、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都为,X,1,,且是相同;但来自母亲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第12页,(2),误认为,X,、,Y,同源区段上遗传与性别无关。,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相同,但也有差异,如:,X,a,X,a,X,a,Y,A,X,a,X,a,X,A,Y,a,X,a,Y,A,X,a,X,a,X,

7、A,X,a,X,a,Y,a,(,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全为显性,)(,全为隐性,),第13页,4.,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分析,(1),红绿色盲婚配方式,婚配方式,子代表现型及基因型,子代患病百分比,X,B,X,B,X,b,Y(,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X,B,X,b,(,女性携带者,),、,X,B,Y(,男性正常,),无色盲,X,b,X,b,X,B,Y(,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Y(,男性色盲,),女儿无色盲,儿子全为色盲,X,B,X,b,X,B,Y(,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X,B,X,B,(,女性正常,),、,X,B,X,b,(,女

8、性携带者,),、,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女儿无色盲,儿子二分之一色盲,X,B,X,b,X,b,Y(,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男女各二分之一色盲,第14页,(2),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因为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b,即患病;女性则要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患病。,交叉遗传:男性患者隐性致病基因经过女儿传递给外,孙。,第15页,项目,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 表现型及百分

9、比,试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试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高考探究,考向,1,性别决定,典例,1,(,年山东卷,),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进,行以下试验:,第16页,(1),若只依据试验一,能够推断出等位基 因,A,、,a,位 于,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填,“常”“,X,”“,Y,”,或“,X,和,Y,”),染色,体上。,(2),试验二中亲本基因型为,_,;若只,考虑果蝇翅型性状,在,F,2,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

10、百分比为,_,。,(3),用某基因型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表现型都为刚毛。在试验一和试验二,F,2,中,符合上述条件,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_,和,_,。,第17页,(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因为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同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因为,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基因组成,如图甲所表示;一个品系是因为,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因为,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

11、所表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基因组成,请完成试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交换,),第18页,.,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假如,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基因组成如图甲所表示;不然,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取得,F,2,。,.,假如,F,2,表现型及百分比为,_,,则两,品系基因组成如图乙所表示。,.,假如,F,2,表现型及百分比为,_,,则两,品系基因组成如图丙所表示。,第19页,解析,(1),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分别分析试验一和试验二,正反交试验。详细以下:,第20页,若只考虑试验一,,A,、,a,基因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

12、、,b,基因遗传与性别相关,则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上。,(2),综合试验一和试验二,对于长翅、残翅来说,正反交结果一致,,所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刚毛、截毛来说,,正反交结果,F,1,表现型相同,说明,B,、,b,不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F,2,雌雄表现型不一致,由此能够判断,B,、,b,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所以能够判断试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翅型性状,在,F,2,长翅果,蝇,(AA,、,2Aa),中,纯合体,(AA),所占百分比为,1/3,。

13、,(3),依据上述分,析,刚毛、截毛遗传图解以下:,第21页,某基因型雄果蝇与任何基因型个体杂交,要想后代雄,果蝇都是刚毛,则该雄果蝇必须带有,Y,B,,试验一,F,2,中没有,这种个体,试验二中,F,2,中这种雄果蝇占,8/16,1/2,。,(4),依据,题干信息,可用两个突变品系黑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组,成,则,F,1,基因型为,dd,1,,表现型为黑体。若为图乙组成,(,自由,第22页,组合,),,则,F,1,基因组成为,EeDd,,表现型为灰体,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百分比为灰体,(E_D_),黑体,(E_dd,、,eeD_,、,eedd),97,。若为图丙组成,(,基因连锁,),

14、,则遗传过程可表示为:,答案,(1),常,X,X,和,Y(,注:两空可颠倒,),(2)AAX,B,Y,B,、,aaX,b,X,b,1/3 (3)0,1/2,(4).,品系,1,和品系,2,.,灰体黑体,97,黑体,.,灰体黑体,11,第23页,考向,2,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试验,典例,2,(,年新课标,卷,),果蝇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以下叙述错误是,(,),A,亲本雌蝇基因型是,BbX,R,X

15、,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百分比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极体,第24页,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白眼表现型为,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双杂合子,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中雌果蝇为,BbX,R,X,r,,,雄果蝇为,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比,例相同,

16、,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基因型为,bbX,r,X,r,,是纯合子,,配子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答案,B,第25页,考向,3,各种遗传病遗传特点,典例,3,(,年新课标,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下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叙述,正确是,(,),A,短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父亲是该病,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第26页,解析,短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

17、女性发病率相,同,,A,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普通不会在一个,家系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答案,B,第27页,考向预测,1,(,年广东梅州一模,),下列图为某男性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儿子。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此男性一些体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该夫妇所生儿子色盲基因,来自父亲,C,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概

18、率是,3/16,D,若再生一个女儿,患两种病概率是,1/8,第28页,解析:,该男性基因型为,AaX,b,Y,,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儿子,aaX,b,Y,,推断女性基因型为,AaX,B,X,b,。该男性,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该夫妇所生儿,子色盲基因来自母亲;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A_X,B,Y,概,率是,3/41/4,3/16,;再生一个女儿,患两种病,(aaX,b,X,b,),概率,是,1/41/2,1/8,。,答案:,B,第29页,2,(,年山东德州一模,),摩尔根在果蝇杂交试验中发觉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试验中,最早,能够

19、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最关键试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百分比为,11,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第30页,解析:,白眼基因不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时,,,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中百分比均为,11,,,A,、,C,项错误;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相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

20、出,试验证据,故,B,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B,第31页,3,老鼠毛黄色,(A),对灰色,(a),呈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试验中发觉含显性基因,A,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卵细胞不能结合。假如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百分比是,(,),A,1/2,B,4/9,C,5/9,D,1,解析:,此题用基因频率计算简便快捷。由题意知老鼠中黄,鼠基因型为,Aa,,两黄鼠交配得到第二代中,,A,基因频率,为,1/3,,,a,基因频率为,2/3,,自由交配,后代理论上,AA,1/9,,,Aa,4/9,,,aa,4/9,,但,

21、AA,不存在,所以第三代中黄鼠百分比占,1/2,。,答案:,A,第32页,4,(,年海南卷,),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应了,a,、,b,、,c,、,d,四种遗传病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依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遗传病是,(,),甲,乙,丙,丁,A,甲,B,乙,C,丙,D,丁,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遗传病,假如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所以,D,能够排除。,答案:,D,第33页,考点二,伴性遗传应用,考点梳理,1,判断基因位置,(1),方法一: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结果都与母本相同,说明基因在细胞质中。,正交和反交结果相

22、同,且与性别无关,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样:说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P,:灰身雌蝇,黄身雄蝇,F,1,:灰身雄蝇、黄身雌蝇,P,:黄身雌蝇,灰身雄蝇,F,1,:黄身雌蝇、黄身雄蝇,第34页,结论: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黄色是显性性状。,(2),方法二:若已知性状显隐性,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对于,ZW,型生物则相反,选取雌性显性与雄性隐性进,行杂交。,第35页,2,依据子代表现型判断性别,(1),对于,XY,

23、型性别决定方,式生物,选取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进行杂交,后代表现隐性性状为雄性,表现显性性状,为雌性。,(2),对于,ZW,型性别决定方,式生物,选取雌性显性与雄性,隐性进行杂交,后代表现隐性性状为雌性,表现显性性状,为雄性。,第36页,“,四步法,”分析遗传,系谱图,第37页,遗传系谱图特殊分析,(1),对于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分析,不但要看其同胞,弟兄姐妹表现型,还要,“,瞻前顾后”,即兼顾其亲、子代表,现型。,(2),不能排除遗传病遗传方式:,分析隐性遗传病,假如女性患者父亲和儿子全是患者,,只能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不一定是,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第38页,同理,显性

24、遗传病中,假如男性患者母亲和女儿是患,者,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3),系谱图特殊判定:若世代连续遗传,普通为显性,,反,之为隐性;若男女患病率相差很大,普通为伴性遗传,反之为,常染色体遗传。,第39页,高考探究,考向,1,判断基因位置,典例,4,(,年新课标,卷,),果蝇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一样果蝇进行交配,得到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5、,,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第40页,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表现型不一样”可推知:双亲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深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第41页,考向,2,与

26、复等位基因联络,考查伴性遗传,典例,5(,年江苏卷改编,),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女性婚配,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概率为,1/8,B,他们生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概率为,1/4,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A,i,I

27、,B,I,B,、,I,B,i,I,A,I,B,ii,第42页,解析,该夫妇基因型分别是,I,A,I,B,X,b,Y,和,iiX,B,X,b,,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I,A,iX,b,Y),概率为,1/2,1/4,1/8,,,A,正确;他们女儿色觉基因型为,X,B,X,b,或,X,b,X,b,,即,1/2,正常,,B,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I,A,iX,b,Y),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I,A,I,A,、,I,A,i)(X,B,X,B,、,X,B,X,b,),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iiX,b,X,b,),,,C,正确;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I,B,iX,b,

28、X,b,),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I,A,I,B,X,B,Y),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I,B,I,B,X,b,Y,、,I,B,iX,b,Y),概率为,1/2,1/2,1/4,,,D,正确。,答案,B,第43页,典例,6,(,年广东卷,),下列图为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基,因突变情况下,请回答以下问题:,考向,3,相关概率计算,第44页,(1),甲病遗传方式是,_,,乙病,遗传方式,是,_,,丙病遗传方式是,_,,,-6,基因型是

29、,_,。,(2)-13,患两种遗传病原因是,_,_,。,(3),假如,-15,为乙病致病基因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概率是,1/100,,,-15,和,-16,结婚,所生儿女只患,一个病概率是,_,,患丙病女孩概率是,_,。,第45页,解析,(1),题干中说明甲病是伴性遗传病,其中,14,号患病女性父亲,7,号正常,说明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号和,11,号都正常,但生了患丙病女儿,丙病只可能是常

30、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1,号只患甲病,所以基因型为,X,AB,Y,,其中,X,AB,会传递给,6,号,又因为,12,号只患乙病,基因型为,X,ab,Y,,而,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型为,X,Ab,Y,。可推出,6,号为,X,AB,X,ab,。又因题干中并未说明,该家族是否携带丙病致病基因,所以,6,第46页,号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2)6,号基因型为,X,AB,X,a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交换,产生了,X,Ab,配子,与,Y,结合,生出,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型为,X,Ab,Y),。,(3),由题干可知,,15,号基因型

31、为,1/100 DdX,aB,X,ab,16,号基因型为,1/3 DDX,aB,Y,、,2/3 DdX,aB,Y,。所以,后代患丙病概率为:,1/1002/31/4,1/600,,不患丙病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4,,不患乙病概率为,3/4,,所以只患一个病概率为,1/6003/4,599/6001/4,301/1200,;患丙病女孩概率为,1/1002/31/41/2,1/1200,。,第47页,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2),6,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2、前期,两条,X,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X,Ab,配子,(3)301/1200,1/1200,第48页,基因型,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考向预测,5,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3,和,-4,所生儿女是,(,),第49页,A,非秃顶色盲儿子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概率为,1/8,D,秃顶色盲女儿概率为,1/4,解析:,用基因,a,表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结合秃顶基因,型、表现型和性别可确定,-3,和,-4,基因型分别为,Bb

33、X,A,X,a,、,BBX,a,Y,,他们所生儿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概率为,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B_X,a,X,a,),概率为,11/4,1/4,,,秃顶色盲儿子,(BbX,a,Y),概率,1/21/4,1/8,,秃顶色盲女儿,(bbX,a,X,a,),概率是,0,,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第50页,6,(,年广东肇庆模拟,),人类红绿色盲是经典伴,X,隐,性遗传病。以下相关伴,X,隐性遗传病叙述正确是,(,),A,患者通常为女性,B,儿子患病基因一定是由其母亲传递,C,父母正常,女儿可能是患者,D,双亲若表现正常,则后代都正常,解析:,人类

3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子,Y,染色体来自父亲,位于,X,染色体上患病基因一定是由,其母亲传递;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双亲表现正常,,但儿子有可能患病。,答案:,B,第51页,7,一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儿子,以下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A,B,C,D,第52页,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父母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A,、,B,可分别表示父亲体细胞、次级精母细胞。,C,可表,示因减,过程发生交叉交换而得到次级卵母细

35、胞或极体。,答案:,D,第53页,8,(,年新课标,卷,),某种羊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表现型及其百分比为,_,,公羊表现型及其百分比,为,_,。,第54页,(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

36、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依据这一试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性别百分比,若,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普通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如图所表示,),,基因型有,_,种。,第55页,子代基因型,1/4NN,2/4Nn,1/4nn

37、,子代雄性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子代雌性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经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第56页,答案:,(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3)3 5 7,(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因为常染色体遗传与伴,X,遗传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毛,3,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X,M,X,M,X,m,Y,,子一代为,X,M,X,

38、m,和,X,M,Y,,子二代为,1/4X,M,X,M,、,1/4X,M,X,m,、,1/4X,M,Y,、,1/4 X,m,Y,。,(3),位于常染色体上时,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位于,X,染色体上时,雌性为,X,A,X,A,、,X,A,X,a,、,X,a,X,a,,雄性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上,雌性为,X,A,X,A,、,X,A,X,a,、,X,a,X,a,,雄性为,X,A,Y,A,、,X,A,Y,a,、,X,a,Y,A,、,X,a,Y,a,。,第57页,9,小鼠,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基因

39、群控制,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bb,B,品系小鼠进行了下列图所表示杂交试验,,并取得了,X,品系小鼠。请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MHC,基因群内各基因经过染色体交叉交换进行基因重组,),第58页,(1),小鼠,MHC,遗传,_(,填,“,遵照,”,或,“,不遵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群组成为,_,。,(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二者,MHC,是否完全相同。从,F,2,、,F,3,至,F,20,中选出,ab,小鼠方法是:将杂交后代小鼠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选择,_,。,(3

40、)F,21,中,X,品系小鼠占百分比是,_,,取得,X,品系,小鼠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它与,_,品系小鼠,基本一致。若将,X,品系小鼠皮肤移植到,_,品系小鼠,时会发生免疫排斥。,第59页,(4),已知小鼠对,M,、,N,抗原免疫应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品系小鼠对,M,应答,对,N,不应答;,B,品系小鼠对,M,不应答,,对,N,应答;,F,1,对,M,、,N,均应答。,F,21,小鼠表现型有,_,种。,若,X,品系小鼠表现型为,_,,则能,确定小鼠针对,M,、,N,抗原免疫应答基因属于,MHC,基因群。,第60页,解析:,(1),与,MHC,相关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41、体上,,所以不遵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与,B,品系杂交子一代,(F,1,),全部是,ab,杂合状态,,F,1,基因群组成为,ab,。,(2),只要,MHC,不一样,,就会出现免疫排斥。所以若将杂交小鼠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即为,ab,小鼠。,(3)F,21,中,X,品系为,bb,,所占,百分比为,1/4,,,F,1,小鼠与亲本,A,品系进行回交,其子代二分之一为,aa,,,另二分之一为,ab,,,ab,杂合状态小鼠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后发生,排斥,而,aa,子代小鼠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后并不发生排斥。,第61页,将经过皮肤移植后发生排斥,ab,杂合小鼠又与,A,品系小鼠进,行回交,经过如此,20,代回交后,ab,小鼠,除了第,17,号染色体,上,MHC,是,ab,杂合以外,其余均与,A,品系相同,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会出现免疫排斥。,(4),这一对等位基因是否属于,MHC,基因群,题目条件未知。若不属于,因为,F,21,个体其它基因和,A,品系小鼠一致,则表现型和,A,品系一致,为,1,种;若属于,,则表现型为,3,种,且,X,品系为,bb,,表现为对,M,不应答,对,N,应答。,答案:,(1),不遵照,ab,(2),会发生免疫排斥小鼠,(3)1/4 A A,(4)1,或,3,对,M,不应答,对,N,应答,第6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