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罗茜尹(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更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并取得胜利很大程序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一个好的企业要能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掌握提高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有不同见解,并且各自有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培育国内中小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针对国内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中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育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来提高国内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培育 Accord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Yin Xi Lu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bstract】:The core competitive
3、 force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factors, is a enterprise keep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ource, is the life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key of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market environment, and small and med
4、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continuously look at themselves and competition, and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constantly cultivate,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An enterprise how to survive development and win big program depends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
5、erprise, but the core competitive force of the enterprise how to understand? How to improve? Since always, abou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each enterprise has different opinions, and each had a different way to improv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iti
6、venes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relat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 to foster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urgency, in view of the domestic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7、 strength is not strong, the product quality is relatively poor,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not high, low quality of personnel we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and cultivate enterprise technology core abi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to raise
8、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Core 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Foster目 录引 言1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1(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1(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1(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4(四)核心竞争力的灵魂4(五)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4(六)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5二、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5(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6(
9、二)产品质量相对较差6(三)技术创新能力差6(四)管理水平低6(五)员工素质偏低7(六)战略定位不够准确7三、积极培育国内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7(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7(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8(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10(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10(五)建立学习型组织11(六)培育先进的中小企业文化12结 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由地区性的、全国性的过渡到全球性的。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集团;而这些企业集团的
10、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中小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中小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们的
11、一篇论文企业核心能力首次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技术型企业、文化型企业、渠道型企业、品牌型企业、资金型企业、规则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
12、解为十个内容:1、决策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
13、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
14、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
15、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
16、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
17、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具有价值性;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实现和培育,具有积累性;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具有难以模仿性;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
18、行买卖或交易,具有不可交易性;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延展性;随着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而发生动态发展演变,具有动态性;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构成其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具有整体性。(四)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江泽民主席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五)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
19、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像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4、核心竞争力对目前
20、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5、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六)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从中小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特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尚未培育起
21、来。为此,积极培育和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一项紧迫的任务。经济效益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中小企业若要想保持在一定领域内生产、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拥有相当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将会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较量中迅速衰败下来。 二、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效益可观,但仍然排不上世界500强。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
22、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由于地方宏观调控缺位,我国一些企业对新的项目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恶果是企业规模小而多,政府又无力注资,这些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竞争中各方面暴露出薄弱环节,一些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大的企业,有些是政府保护的企业,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管理流程相对显得比较散;有些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企业,由于急于并购一些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显得也比较散。(二)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我国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比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上不去,出口数量大、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主要靠低价格策略
23、。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三)技术创新能力差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投入很少,影响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由于受传统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四)管理水平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
24、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五)员工素质偏低中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大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虽然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但创新力度不够。人们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固守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实了一些知识,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六)战略定位不够准确对中小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围绕战略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设计有偏差等。三、积极培育国内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
25、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微观动力机制。(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1)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家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塑造合格的企业家,健全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
26、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1)企业打造核心能力的内部途径: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次,要集中
27、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
28、,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
29、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第五,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2)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
30、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
31、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渐渐游离出去。而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最后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机制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
32、、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二是如果很多员工和业务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就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来说,一般大家把管理工作分为生产管理、战略管理
33、、财务管理等等,这种分法当然也是可以的,这些事情都是外在的具体活动,但换个角度来看,推动企业这些外在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什么?是什么在推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又如何确定这些活动的方向以及判断这些活动开展的好坏。这个企业经营管理背后的动力本源可能才是管理哲学研究的着眼点,如果离开了动力本源来谈管理,很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说的“大企业病”就是这种思路导致的常见问题。这背后的动力本源是什么,其实究根溯源,也就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企业价值的创造与提升从这种角度看企业的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价值创造活动、价值损害活动、辅助价值创造活动,预防或对抗价值损害的活动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
34、就是价值创造活动,价值创造活动与价值损害活动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比如,给员工发工资,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财产,损害了企业的价值,但另外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员工士气,员工士气也是企业的价值。如果得大于失就是价值创造活动,反之,就是价值损害活动。这种得失判定很多时候无法做到准确,这其实也很正常,企业运营管理不是搞科学实验,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到精确,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并不是完美主义者。(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品牌是一种高潜质的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的结合体;品牌也是区域经济兴衰的标志综合实力的象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成为企
35、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的体现。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保持繁荣。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即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 每个品牌都要有其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品牌的支点,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个品牌必须要有故事,故事的份量决定着品牌的价值,品牌故事就是品牌文化的支点,一个品牌需要寻找到自己的文化
36、支点,轻轻一撬,品牌就会无限升值,比如说绍兴的茴香豆、臭豆腐、女儿红、咸亨酒店,宜宾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国窖1558,这些无一不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著名的小说,悠久的历史作为其文化支点,通过这个支点进行品牌运作,逐步将其品牌发展成国际国内的大牌。(五)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例如当某跨国公司围绕信息沟通调整组
37、织结构时,发现12个管理层次中有7个可以剔除。这些被剔除的层次不是权利层次、决策层次或监督层次,而只是信息的中转站。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更适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除此之外,项目管理、团队工作、界面管理以及并行工程等都有利于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学习。 其次,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企业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注意积极地向外界学习,组建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有助于组织之间的学习和知识共享,使组织能够开展系统思考。 国外学者指出,知识联
38、盟将比产品联盟更紧密和具有更大的战略潜能,它可以帮助组织扩展和改善自己的基本能力,从战略上创造新的核心能力。因此任何想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都不应忽视知识联盟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要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六)培育先进的中小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制度和成文的制度一样,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颓废消极的企业文化则可能把企业引向破产的边缘。企业文化如此重要,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培育和投入,使自家企业在
39、五彩纷呈的企业堆里暗然失色、相形见拙,而在兵不血刃的市场上则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总是处于劣势。因此,为了应对大企业从文化层面的围剿,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除了加强其他各项有形的工作外,还必须重视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从实际出发,培育具有个性追求的高品质企业文化。文化包罗万象,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既象是企业的影子,又似是企业身上的烙印和标识。时时处处体现企业的精神,体现企业的面貌,人们往往通过企业的文化来了解这个企业的内涵和发展后劲是否足,其产品或者服务是否可靠,是否具有特色等。比如蓝色巨人IBM的蓝色文化独树一帜,一直为业界所推崇,为世人所认可,为其企业创造的价值更是难以估算。
40、因此,中小企业在培育自身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这个特色和个性还必须从本企业自身出发,借鉴一些做的好企业文化,精心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绝不可模仿,也不能脱离本企业的自身实际。比如在时下的餐饮业界,许多家餐馆的员工着装几乎一样,唐装流行时一窝风地穿唐装,旗袍走红时,又是处处皆旗袍,有的衣服颜色都一个样,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猛一看,还以为它们是连锁店。这样的餐馆,食客们如何记住你?以人为本,培育具有员工参与的开放式文化。从介绍大公司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公司,其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企业文化的开放性。在这些大公司内部,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人人可以参
41、与的民主氛围,而不是等级森严封建极权式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使员工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大公司组织员工旅游,为员工在工作间提供咖啡,让员工参与公司项目讨论,老总和员工一起参加活动等。时时处处体现公司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亲和性。以企业发展为核心,培育强势文化。企业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的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要围绕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倡导一种满怀激情,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充满信心永不妥协的强势文化。但要注意的是要强势文化,而不是强人文化。如果一个企业错把强人文化当强势文化,那么强人一走,企业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有的甚至
42、会一蹶不振,破产了事。这样的企业在国内外都不罕见。培育好企业文化,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成立相应的组织,给足经费。这个组织里要有高层领导、中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它负责对企业文化资源搜集、整理、规划、实施、督导等,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校正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等。其次是要从点滴养成做起,按培育企业文化的要求抓起。对内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力度,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比如对员工进行企业发展史教育、企业价值观教育、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教育,由此引起员工为企业工作实际上就是进社会责任,为建设整个社会在做贡献等,还比如对员工的着装、企业工作间、办公室、活动场所的设置、产品的设计等,都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品味。对
43、外要从开展各种活动,产品包装、广告等,都要体现企业文化的气息,打上企业文化的烙印,让其在顾客的眼里成为高品质、高品味的象征,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此反馈回来推动培育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三是企业领导不仅要支持还要带头参与,要身体力行,而且要持之以恒,真心投入,不要作秀,以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广大员工们的参与热情。四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挥榜样效应。让员工们知道企业倡导的是什么文化,学有榜样,做有形,使企业文化扎根于每名员工心中,推崇企业文化成为其自觉的行动。如果员工在企业外也能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精神,对企业来讲每一名员工,则是一个良好的宣传载体。五是不要因循守旧,要推陈出新,要汲取社会上新观念
44、,新思想,不断丰富更新企业 文化,以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结 语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一个企业要如何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看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而且它是独一无二,不易被别的企业模仿学习的,难以被替代的。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创造良好环境,要有创新精神,以及善于人力资源整合,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而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创新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使我国农村发展步伐加快。创新本质上是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有好的机制
45、的保障,好的政策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做到打造人才,打造品牌,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更要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形成先进稳定的中小企业文化。还要坚持实施培育起来的企业模式,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陈友学.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42徐希燕.企业竞争力的新诊释J.经济管理,20033李兴旺.核心能力的培育模式J.企业经济,20034张凤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企业研究,20035蒋文挥.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26郑传锋.企业核心竞争
46、力分析J.经济师,20027西林.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企业报.20028王方华.吕魏主编.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9和炳全.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J.经济问题探索,2001致谢: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张毅春老师。感谢张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对此篇论文进行修改,并给予我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使我能顺利完成此篇毕业论文。作为西南科技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还要感谢管理学院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更要感谢每一位任课老师们的耐心教学,在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各位老师孜孜不倦传道解惑的精神影响着我的一生。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再要感谢的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和建议的同学、朋友们。在此一并感谢!在我的大学生涯中,能够学习到商务管理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做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