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探究滑轮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2) 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绕线方法。三、实验器材:视频资料 (无视频设备可用实物模型模拟)、滑轮、细线、钩
2、码、测力计、铁架台等等四、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描述一个情景,工人在工厂里用手通过滑轮就把几吨重的机器缓缓拉起来了(利用多媒体或视频展示情景),给学生一种震憾,原来这个小轮子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在升国旗时,升旗员将绳子往下拉,旗就上升,旗杆顶端有什么器件吗?你是否了解它的实质和作用?2、新课教学(一)动滑轮和定滑轮小组活动 观察分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讨论它的结构。提出问题能否利用手中器材,依照升旗模式把钩码拉起来?小组实验先让学生设计示意图,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自主学习怎样的滑轮叫定滑轮?怎样的滑轮叫动滑轮?教师给予指导:在拉动绳子时,定滑轮不物体一起
3、移动,动滑轮会随物体一起移动。(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阅读课本的问题先思考后进行实验。小组实验A利用手中的器材,按照课本P29方法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课本内容。小组实验B利用手中的器材,按照课本P30方法实验。教师利用媒体或图示分析: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课本内容。(三)滑轮组提出问题如果我想既要省力,又要改变拉力方向,应该如何组装滑轮?自主学习阅读“活动3”小组实验利用手中器材,根据“活动3”方法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抽取实验数据准确的小组展示,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归纳总结。小组讨论讨论实验结论
4、。交流教师展示一组练习(说明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力),让学生交流。GFGFGFGFGF= G拉力方向 F= G拉力方向 F= G拉力方向 F= G拉力方向 F= G拉力方向 FG图1教师可提供灵活多样的练习,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将练习结果进行投影。如: 1.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要求改变拉力的方向,F=(1/3)G,如图给滑轮组进行绕线。 2如图2所示,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50N,在拉力F的拉动下匀速向左运动,不计绳子与轮摩擦和滑轮重力,则由图可知,F= N。图2自主学习信息浏览五、教学小结,师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板书设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动力(F1):
5、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1)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的作法: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F11 F22)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六、课堂10分钟测评图1班别 姓名 座号: 1定滑轮既不省 ,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 ;动滑轮可省 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2旗杆顶上有个 滑轮,它的作用是 。3如图1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N,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为 N,FB为 N。图34如图2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每个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 m,手拉绳子的力为 N。abc图35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拉力最小C.c方向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6如图4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图57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5中用最省力的绕线。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