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13450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473地理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期中试卷(选修)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C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松嫩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这种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海陆位置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气候条件的差异 D矿产资源的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

2、略资源接续地和沿边开放的前沿阵地。据此完成34题。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不足 水土流失严重A. B. C. D.4.我国政府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读图完成56题。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6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A地下水水位升高 B生物多样性受损 C土壤盐碱化

3、加剧 D长江口海水倒灌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8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9“红色荒漠”

4、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退耕还湖,保护湿地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逐步开展退耕还林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下表是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覆被土地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1213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

5、(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12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13.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

6、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图7国家发改委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1415题。1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15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11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耕地面积广阔科技水平高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A B C D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618题。材料一:我

7、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16.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这其中并不包括:A城镇分布 B地形地势 C气候 D矿产17.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18.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A、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B、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C、

8、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障碍D、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二战后沦为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据此回答1920题。19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能丰富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9、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20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我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应从“匹兹堡复兴”中借鉴的经验有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右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为资金 B为技术 C为劳动力 D为原料2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

10、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2324题。23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波动较小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24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较大且基本稳定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2526题。25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A.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

11、小,易形成水灾B.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C.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D.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26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A.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B.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C.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D.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第卷 (综合题,共60分)27.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1)四大工程中不属于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沿线自然带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2分)(2)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

12、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和 工程。(2分)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 。(6分)(3)分析华北缺水的原因? , 。(2分)(4)简述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 。(2分)28.读下图“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2分)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价格高 C. 技术水

13、平高 D. 工业基础好(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4分)(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双选)。(2分) 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2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2分)(2)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2分)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3)说明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5分)(4)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

14、区适宜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分) (5)B区域是玉米的主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3分)30.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自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植被由 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 (3分)(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2分)(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3分)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下降,其实质是 的退化。(2分)31湖南省位于我

15、国长江以南地区,下图为湖南省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试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简要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回答两方面)(4分)(2)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主要功能?(至少回答两点)(2分)(3)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图中城市共同的特点是沿 分布。(2分)(4)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和 。(2分) 命题:许德勇 审核 赵海军 通大附中2013-

16、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期中答题卷(选修)第卷(选择题共60分)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 (综合题,共60分)27.(14分)(1) , 。(2分)(2) , 。(2分) , , 。(6分)(3) , 。(2分)(4) , 。(2分)28. (12分)(1) 。(2分)(2) 。(4分)(3) 。(4分)(4) 。(2分)29.(14分)(1) , 。(2分)(2) 。(2分) (3) , 。(5分)(4) 。(2分) (5) 。(3分)30.(10分)(1) 。 , 。(3分)(2) 。(2分)(3) 。(3分) (4) , 。(2分)31(10分)(1) 。(4分)(2) 。(2分)

17、(3) 。(2分)(4) , 。(2分)高二地理(上)期中试卷(选修)答案一、选择题15ACADB 610.CBDCA 1115.DDBCA 1618.ADC19.CD 20.AC 21.AC 22.CD 23.CD 24.AD 25.BC 26.CD二综合题27.(14分)(1)青藏铁路、西气东输(2分)(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答三点6分)(3)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气温回升,蒸发加大;雨季未到,降水少。(任答两点2分)(4)积极意义: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的

18、状况,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控制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任答两点得2分)28.(12分)(1)B (2分)(2)中、西部比东部资源更丰富(土地、能源、水源等资源丰富) 中、西部比东部廉价劳动力更丰富 (4分)(3)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任答两点得4分) (4)CD (2分)29. (14分)(1)玉米小麦 (2分)(2)B (2分)(3)商品谷物农业 (1分)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4)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2分)(5)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良品种等。(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30.(10分)(1)干旱 草原 荒漠 (3分)(2)气候干旱 (2分)(3)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4)土地退化 土地生产力 (2分)31(10分)(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任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2)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农副产品等(任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河(或河流)(2分) (4)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