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噪声及其控制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本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题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8所示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
2、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实验能力较差,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过程方法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情感价值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学策略近年来,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本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题的。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
3、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关于噪声的来源,可安排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例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将它们分类。关于噪声的危害,让学生亲自体验再结合噪声的等级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本课临近尾声时设置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噪声的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与情感。教学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一、引入新课放两段录音,让学生谈谈感觉。一段悦耳,
4、一段刺耳难忍让人烦燥,感觉不舒服。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把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叫做噪声。噪声已成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我们了解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如何控制噪声污染。学生讨论回答探索新知1学生阅读教材P16-19阅读提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说明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举实例说明。举例说明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
5、的举措。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纲阅读并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补充讲解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叫做噪声。噪声主要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生活噪声工业噪声:电锯、电钻、工业爆破声等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火车飞机发出的巨大的声响等居民生活噪声: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声,人们的哭笑声、叫卖声等。噪声的等级分类: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0dB为人耳听到声音的下限。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超过70dB,人就会心烦意乱,神经紧张,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下降;
6、为了保证听力,应控制噪声90dB。噪声的三种危害: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等。生理效应: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减弱噪声的途径:演示:用录音机放录音,产生噪声。让学生实验减弱噪声。关小音量,用纸板挡在扬声器前面,有手指塞住耳朵等。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学生讨论回答知识应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举措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狠抓植树
7、绿化工作。汽车在市内禁用喇叭;禁止载重汽车穿行繁华街道及文化区域。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作商业广告。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学生阅读课文,阅读“阅读材料”声音与建筑。拓展延伸 请学生看P3334“生活物理社会”,学习以声消声的原理看书讨论,发表意见。回顾反思这节课不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分层作业1. 完成导学练对应练习2. 请学生课后讨论课本P19-20“WWW”中的14题。板书设计1.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把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叫做噪声。2. 噪声的等级分类: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3.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教后小记:该课属于应用性质,所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贵在设计更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录像素材方面,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能体现高科技方面的情景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