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对新疆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 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2. 了解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教学难点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2.引导学
2、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教学方法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教具准备幻灯片、相关资料、地图、音乐、影视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新疆吆喝,屏幕打出歌词并配有一组新疆风情的图片。歌中唱到“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新疆真遗憾。”为什么不到新疆会遗憾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省级行政区。出示课题: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讲授新课一、高山荒漠和绿洲1.位置、面积、人口、民族。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图,并让学生找出新疆所在的位置。学生活动:读图描述新疆在全国的位置。阅读地图P28,说出新疆的面积、人口和民族特
3、点。归纳:位于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1)阅读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找出新疆主要山脉和盆地,归纳地形分布特征。(2)完成P41活动题1,简单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体会“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3)理解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3.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复习提问: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干旱)教师:出示新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新疆沙漠景观图片学生读图:分析新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50mm以下,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学生活动:分析新疆干旱的原因。4.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教师:
4、幻灯片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的环境”图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1)新疆有1925万人口,哪些地区适合人居呢?(绿洲)(2)为什么绿洲适合人居住呢?(3)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呢?(高山冰雪融水)(4)绿洲分布在什么地方?(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有河流经过的地区。)教师归纳,小结板书。承转:绿洲除了有水外,还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可以发展绿洲农业。一提到绿洲农业,大家一定会想到新疆的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等。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设问:哈密瓜、葡萄有什么特点?(甜)为什么新疆瓜果特别甜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43图6.36回答。教师展示瓜果、棉花等图片。学生归纳,教师总结:1
5、.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承转: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人民为了有效地利用绿洲的水资源,修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2.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出示坎儿井图片。“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学生阅读地图归纳:坎儿井是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的发展方向。(播放坎儿井的影片)小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地下水位又在逐年下降,现有的引水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如何开发利用水资
6、源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刚才坎尔井的片子中最后有几句话,说明了水的重要性,“有水就有生命,有水就有希望,有水就有力量”,可见水极为重要,那么对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学生发言。课堂小结: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作为一名生活在新疆的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呢?布置作业:号召大家每人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最后让我们再一起从歌曲中感受新疆的美丽风光。(播放歌曲)板书:一、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人口:1925万人 民族: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2、地形:三山夹两盆 3、气候:降水少,干旱 4、人口、城市的分布:绿洲绿洲的分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沿河地区。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2、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