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物质的密度(1)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3 课时 第 1 课时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教学准备天平 教 学 过 程修注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明确物质的特性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
2、、鉴别不同的物质。你能识别桌子上的几种物质吗?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但有时单凭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并不是都可行。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学生讨论得出不能仅根据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学生猜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就能鉴别它们的种类了!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明白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密度单位们的种类吗?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
3、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实验结束,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尝试计算“质量/体积”并将数据填到表格中-提问:从表格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数据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铝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2、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你能推导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
4、步骤和实验表格:用天平测出金属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 g/cm3铁块1铁块2铁块3铝块1铝块2铝块3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学生练习(板演)1g/cm3=1000kg/m3=103kg/m3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公式的物理意义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
5、25米3,铁块密度多大?4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5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6、课堂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7、课后作业预习量筒的使用,并从11页的密度表中查出冰和水的密度。取一块冰放在碗里熔化成水,比较前后体积的变化。试想:冬天自来水管冻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板演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