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81324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3_T1779-2013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120.30 B 5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7792013 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13-09-05 发布 2013-09-30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1779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田、肖国华、赵士超、葛京、张立坤、高倩、顾明辉、殷蕊。DB13/T 17792013 1 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的环境、设施和苗种培育(

2、包括水质要求,亲虾选择,亲虾培育,孵化、集苗和布苗,幼体培育,病害防治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近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

3、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集约化 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3.2 期幼体 青虾的初孵幼体即为期幼体,体长(眼眶前缘至体末端,以下同此)约2.1 mm;复眼一对,无眼柄,与头胸甲联接,不能自由活动;额角短小,额角与腹甲上没有刺和齿。头胸甲之前侧具一对颊刺。第六腹节末端形成三角形尾扇,其后缘中央稍凹,从凹陷处向两侧生7根刚毛,中央最小,最外侧1对外缘

4、无毛。内源性营养,消化管未形成,体内无食物。3.3 期幼体 DB13/T 17792013 2 体长2.3 mm左右。头胸甲具颊刺和眼后刺各一对;第五腹甲出现一对腹刺,复眼有柄,与头胸甲分离,能自由活动。尾扇仍为三角形,其后缘中央新生出一对刺;消化道已形成,内有少量食物。3.4 期幼体 体长约2.5 mm,额角背缘开始出现1齿1突起。头胸甲上出现1个鳃甲刺。腹部第六和第七节分离。第七腹节分化为尾肢与尾节。尾节三角形,后缘中央为1对刺,其两边相对列生6对羽状刚毛,尾节两外缘有1对刺。尾肢的外肢缘生6对羽状刚毛,内肢尚未发育完全。3.5 期幼体 体长约3 mm,额角背缘具2齿,皆位于眼柄后方。尾节

5、的后缘稍宽于基部,后缘中央具1对细刺,其两外侧具相对而生的羽状刚毛3对,近中央1对小,最外侧角为1对巨刺,尾肢的外肢缘生11根羽状刚毛,外侧具1对刺,内缘列生很多细毛。内肢缘生羽状刚毛8根,外缘具2长刺毛,外侧角列生许多细毛。3.6 期幼体 体长约3.7 mm,第15对腹足出现雏形,为疣状突起,未分化出内外肢。尾节狭长,后缘与基部几乎等宽,两末端角的齿突起较前为明显。尾肢的外缘列生羽状刚毛15根,外缘基部具1刺毛;内肢缘列生羽状刚毛12根。3.7 期幼体 体长4 mm左右。腹足分化出内外肢,内外肢长度差别不大。尾节后缘较基部为狭,后缘的最外侧为1对巨刺,其间列生3对对生的羽状刚毛,中间的1对较

6、两侧的为长。尾节的两外缘相对地列生3 个大小不等的齿,愈近末端齿愈小。此3对齿将随体形的变化逐步移至尾节的背面。尾肢狭长,外肢缘列生20 根羽状刚毛,近基节外缘生2细毛,内肢缘列生17根羽状刚毛 3.8 期幼体 体长约4.3 mm。腹足分化明显,外肢长,内肢短。尾节后缘显著地比基部为狭。后缘的中央向后凸起,中央有2对羽状毛,外侧为2 对刺,最外侧的刺最大。尾肢的外肢和内肢各具羽状刚毛21根。3.9 期幼体 体长约4.7 mm。额角背缘列生3齿,第二和第三个齿的前面各具2羽状毛。腹足进一步分化,第一腹足外肢两外缘相对列生4缺刻。第二对腹足外肢内缘着生3羽状刚毛,内肢内缘生出1小的片状突起。第35

7、对腹足除刚毛数目不同外,都与第二腹足相同。第五对腹足小于其他4对。3.10 期幼体 DB13/T 17792013 3 体长约5.2 mm,额角背缘具6齿,第二、三、五齿前分别具有4、2、1根羽状毛。第15对腹足的外肢具刚毛,第二、五腹足的内肢也具有刚毛。尾节后缘比基部显著狭窄,中央显著地向后凸出,最外侧角两刺更粗大,尾节两侧的齿移至背面。3.11 后期幼体 后期幼体是已经完成变态的幼虾。体长约5.4 mm。头胸甲的眼后刺已经消失,仅具触角刺和鳃甲刺。额角在眼前方向下倾斜,其末端不超过第二触角鳞片的长度,其背缘具910个齿。第15对腹足内外肢上具羽状毛。尾节之后缘中央向后突出更甚,其上具2 对

8、长刺和1对刺毛。尾肢的基节外侧具1 刺;外肢的外缘列生11或12根羽状毛及几根刺毛,内缘及末端共具羽状刚毛约33根左右和2 刺;内肢具3 3 根羽状刚毛,在外侧基部列生5根长刺毛。游泳时姿势背上、腹下与成虾一样。4 环境 4.1 场地选择 场地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4.2 水质要求 水源及育苗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1的规定。5 设施 5.1 培育车间 青虾育苗车间主体为砖混结构;顶棚拱形或三角形,钢架、木架或钢木混合架,上铺透明玻璃钢瓦;车间数排水泥池,并配套完善进排水、供气、照明设施。顶棚用草帘、遮阳网等物遮蔽部分顶棚,使车间内光照维持在20003000lx左右

9、。5.2 培育池 青虾苗种培育车间的的培育池可为长方形、六角形、圆形等形状规则的水泥池,面积20 m230 m2,池高1.2 m1.5 m;池壁光滑、底角为圆角,底坡降比为120115,并配套有进排水口。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亲虾培育池、孵化池、苗种培育池三种。6 苗种培育 6.1 水质要求 整个育苗期间,育苗用水需沉淀、曝气后使用。车间培育池内水体透明度25 cm30 cm,pH 7.08.0,24 h充气使DO大于5 mg/L,水质符合NY 5051的规定。6.2 亲虾选择 5月中、下旬,室外自然水温稳定在16 以上时,从亲虾培育池塘或天然水域捕获抱卵亲虾,挑选体长4.5 cm以上、体表光洁、无

10、损伤、活泼健壮的抱卵虾放入亲虾培育池的网箱中进行培育。DB13/T 17792013 4 6.3 亲虾培育 6.3.1 培育网箱规格及设置 亲虾培育网箱网目为1020 目,高1.0 m,网箱大小依据水泥池大小而定。每个水泥池放置12个网箱,网箱之间以及网箱与水泥池壁距离约0.5 m,网箱内放入苦草、眼子菜等浮水植物,覆盖率约30%。网箱悬挂于水泥池中,网箱底部距离池底约10 cm20 cm,网箱内水深0.5 cm0.6 m。6.3.2 培育密度 亲虾培育密度以1 kg/m2为宜。6.3.3 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各投喂青虾配合饲料一次,日投喂量为亲虾重量的2%3%,清晨投喂量占30%,傍晚占70

11、%。每日检查受精卵的发育情况,捡出死虾和残饵。6.3.4 水质管理 每天上午换水一次,换水量1/31/2。6.3.5 水温 亲虾培育时为自然水温,温度范围1825,6.4 孵化、集苗和布苗 6.4.1 受精卵孵化 当受精卵由墨绿色、不透明发育至呈现青灰色、透明、眼点清晰可见时,尽量将受精卵颜色一致的抱卵虾放入同一孵化池中,孵化池水深0.5m0.6m。孵化温度为自然水温,温度范围2028。6.4.2 集苗 每日清晨,收集虾苗。孵化池出水口设置10目筛网,车间排水口放置集苗网箱,网箱目数60目。6.4.3 布苗 带水将幼体盛于水桶等容器中,缓缓倒入育苗池中,布苗密度1015万尾/m3水体。6.5

12、幼体培育 6.5.1 饵料投喂 青虾幼体饵料投喂见表1。DB13/T 17792013 5 表1 青虾幼体饵料投喂表 青虾幼体发育阶段 投喂饵料种类 投喂量 投喂方法 期和期幼体 早期虾片、日本对虾配合饲料、螺旋藻粉 早期虾片0.10.15 g/万尾,螺旋藻粉0.10.15 g/万尾,日本对虾配合饲料0.050.1 g/万尾 3种饵料用200目筛绢搓碎过滤后,交替投喂,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期幼体 早期虾片、日本对虾配合饲料 早期虾片0.150.20 g/万尾,日本对虾配合饲料0.10.15 g/万尾 2种饵料用200目筛绢搓碎过滤后,交替投喂,每隔 3 小时投喂一次。期幼体至期幼体 中期虾片和

13、日本对虾配合饲料 中期虾片0.30.5 g/万尾,日本对虾配合饲料0.150.20 g/万尾 2种饵料用100目筛绢搓碎过滤后,交替投喂,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期至1.5 cm后期幼体 鲜活或晒干的枝角类、晚期虾片 晚期虾片0.81.0 g/万尾,鲜活或晒干的枝角类0.81.2 g/万尾 晚期虾片经60目筛绢搓碎过滤后投喂。晚期虾片每天投喂3次,其余投喂鲜活或晒干的枝角类,两种饵料间隔投喂,每3小时投喂一次。鲜活或晒干的枝角类经过聚维酮碘消毒和Vc强化后投喂。聚维酮碘用量:0.25-0.5 g/kg饲料,用水稀释后拌到饵料中,1020 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再添加Vc强化,Vc用量:23 g/

14、kg饵料,强化1 h以上。注:早期、中期和晚期虾片分别为对虾苗种培育早、中、晚期所用的虾片,基本成分相同,含有蛋白、脂肪、纤维、灰分、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早期虾片粗蛋白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中期虾片粗蛋白含量在约45%50%,晚期虾片粗蛋白含量40%45%。6.5.2 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培育池内水质变化、幼体活力和摄食情况等,并做详细记录,根据情况及时调整。6.5.3 水质管理 培育池进水口用筛网过滤,期幼体至期幼体筛网的网目100目,期幼体以后筛网的网目60目。至期幼体,每日早上换水一次,日换水量20%。期幼体至1.5 cm仔虾,每日早上换水一次,换水量30%40%。青虾苗种培

15、育过程中为自然水温,温度基本维持在2030。若水温超过32以上,可加注井水降温。6.5.4 病害防治 6.5.4.1 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 DB13/T 17792013 6 青虾苗种培育期间的主要病害为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为聚缩虫(Zoothamnium)、钟虫(Vorticella)、单缩虫(Carchesium)、累枝虫(Epistylis)、拟单缩虫(Pseudocarchesium)及杯体虫(Apiosoma)等,属于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固着亚目。这些纤毛虫构造大致相同,都呈倒钟罩形。6.5.4.2 症状及诊断 青虾幼体体表滋生纤毛虫时,导致前者活力减弱,趋光性和集群性明显降低,摄

16、食强度减弱甚至不摄食。肉眼可见体表或附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絮状物;取患病的青虾幼体做成水浸片,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单个或成束的倒钟罩型形的虫体,即可诊断为固着类纤毛虫病。6.5.4.3 预防 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30%40%。EM菌液用量2-3 ml/m3水体,每天上午换水后使用一次。6.5.4.4 治疗 ZnSO47H2O,0.81.0 mg/L溶解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浸泡2d。KMnO4,510 mg/L溶解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d。用药后30-60 min,换水1/31/2。白头翁散(原虫清)0.30.5 mg/L溶解后后全池泼洒,用药后1h,换水1/31/2。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