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音调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复习或导课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
2、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 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新授标题教学设计声音的高低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
3、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容,回答下面的问题:投影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
4、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生答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
5、,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信息链接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第一个特征:音调.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作业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板书设计一、 声音的高低音调:决定与发声体的效率二、 用波形比较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