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声现象本章概览三维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经历“研究音调”的实践活动,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3.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4了解超声波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5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学习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
2、知识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产生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与噪声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噪声的来源乐音的特性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防治频率高于2000Hz超声波超声探测、清洗、测速声现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速感知声音:耳朵听觉神经大脑噪声及其危害本章知识网络 一、声音的产生二、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_的物体叫声源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叫做 (2)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通过 、 、 _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在 _、_中传播效果
3、比气体中好, 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_,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不同。声速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_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 3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疑难突破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剖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这是人们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如:人说话发出声音,若此时我们用手触摸喉头处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用手拨动具有弹性的物体,它们发声时,我们能看到它们在振动,因此
4、,若我们听到了某一声音,一定会有物体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剖析:发声体发出了声音,并不表明就能听到声音.就要求将声音传播开去,这就需要有能传播声音的物质介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只不过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正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简记为v固v液v气.真空是不能传声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敲击墙壁时,隔壁听到的声音是由固体传播的;岸边
5、人的说话声能惊跑水中的鱼儿,说明液体也能可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和同一种介质的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在空气中(15)声速为340m/s如果没有任何物质(即真空)就不能传声问题探究问题: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完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的探究实验后,又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请你帮她们完成这一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分下面两步进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桌子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如下表:声音大
6、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大靠课桌(固体)传播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声音小靠课桌(固体)和空气(气体)传播图4-1-1探究结论:声音靠介质传播到远处;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典题精讲【例1】如图4-1-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了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当即就听不到声音说明了 思路解析: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飞溅,而不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是不会激起水花的,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就会使音叉停止振动,此时就听不到声音,说明了发声的物体一但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答案: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
7、停止【例2】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语言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思路解析:此题是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问题.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不是人耳都能听到,故A错.声音传播必须要有介质,而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成为介质传播声音,故选项B正确.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故宇航员们在月球上讲话没有介质来传播,即使距离很近,也不能用语言进行交谈,而只能用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不少同学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阻碍小,传播速度应快一些,其实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故选项
8、D错.答案:B知识导学声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通过观察课本上图41的图片引起回忆,对比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感知认识声现象。通过课本图42中的实验以及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发声现象,归纳分析发声物体的特征,培养自己自主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通过课本图44的实验,看出“声音的传播”随“空气的稀薄程度”的变化趋势:空气越稀薄,声音传播越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叫理想实验。通过查看课本50页的声速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声音效果不同通过观察课本图45,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通过阅读“科学窗”的内容了解人
9、听到“立体声”的原理疑难导析1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必须了解声音的发生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因此做好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上述条件,另外还必须明确:(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同时气体也能发声;(2)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声.2对真空不能传声的问题,除了课本图44“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外,宇航员在太空舱外开展活动时,彼此之间的交流全靠无线电对讲机,都是很好的实例.还需注意的是,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不同的速度独立向前传播.如:用铁锤敲击注水的长水管,在另一头应能听到分别由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三次声响.问题导思两张课桌
10、紧紧挨在一起,声音在课桌(固体)中传播,当课桌之间离开一个小缝时,声音传播的路径就改变了,就成了课桌空气课桌,即固体气体固体,因为固体比气体的传声效果好,所以第一次的声音听起来大一些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论证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找出现象(声音大小不同)与过程(前者传声介质只有固体,后者传声介质是固体、气体、固体)之间的因果联系,才能归纳出完整的结论即声音大小不同是由传播过程中介质不同引起的对此类问题最好理论加实践动手做一做,亲自经历探究过程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典题导考【绿色通道】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有很多的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我们可
11、以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花溅起,这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典题变式】1下列声音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 )A.悠扬的笛子声B.滔滔的流水声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答案】A【绿色通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发声体发出了声音,并不表明就能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通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液体中快于气体,真空不传声【典题变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就停止【答案】A自主广场附:“知识梳
12、理”参考答案1振动 正在发声 2(1)波 声波 ()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 液体 真空()时间 性质 温度 340m/s 大 3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我夯基,我达标1声音以 形式传播,声音靠 来传播,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在真空中 (填“能”或“不能”)传声图4-1-21思路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正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在空气中(15)声速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答案:声波 介质 不同 3
13、40m/s 不能2如图4-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将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思路解析:“小球多次被弹开” 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时我们能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如要我们在月球表面去做相同的实验,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3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 B.雄蝉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
14、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D.凡是能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3思路解析:声音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发声体发出了声音,并不表明就能听到声音,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HZ20000 HZ的声音雄蝉是由腹部两侧下方的发音膜的振动而发声的答案: D4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 )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4思路解析:讲话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敲钟发声是由钟的振动而产生的, 蝉发声是由它腹部两侧下方的发音膜的振动而发声的,吹竖笛发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竖笛,使竖笛内空气柱的振动而
15、引起的答案:D5“山间铃响马来帮”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身受金属珠子的撞击 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很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5思路解析:铃响是由于铃身受金属珠子的撞击振动而发声,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答案:振动 空气我综合 我发展6.北宋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其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6思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题目的意义,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16、,说明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答案:固体能够传声,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7(2005安徽)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7思路分析 小欣和大军争议的问题是:是人的动作还是声音对鱼有影响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控制只让一种情况出现,要么你在鱼缸边做不发声的动作,要么在鱼缸边只讲话发声不做动作,并分别观察鱼的反应,即可得出准确的判断答案:当看到鱼儿处于静止状态时,一次在鱼缸边静止大声说话,另一次在鱼缸边翻动手掌不说话观察鱼的反应即可作出判断8王聪学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
17、节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牙齿咬住机械手表感受指针发生的“滴答”声,发现比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得多,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8思路解析 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到声音,当王聪用牙齿咬住手表时,指针发出的声音还可以通过牙齿、头骨、颌骨等传到听觉神经,因此了解声音能以不同的方式传导,引起人的听觉;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声音是通过他的牙齿、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比通过气体传播效果好,所以感觉声音大我创新 我超越9.如图4-1-3所示,若有一个发令枪和一只秒表,你如何估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18、度?写出操作步骤图4-1-39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大小于光速,因此在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时,光传播在这一段路程上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答案:两人分别相距大约400m距离,一人持发令枪,一人持秒表,当女孩看见发令枪的枪烟时开始记时,到听到发令枪声时,立刻停表,记录所测时间,用两人间距除以停表所测的时间,即可粗略的得到要测的声速.共同成长读书做人听诊器的发明有一天,一位聪明的年轻大夫观看几个小孩做游戏,这一游戏导致了一种最重要的医学仪器一听诊器的发明孩子们在玩跷跷板不过他们不是骑在木板上,一上一下地玩耍有一个孩子把耳朵贴近木板的一端,另一个孩子就用钉
19、子刮擦木板另一端,他们对声音穿过木板传播的情形感到十分惊奇这位法国年轻大夫勒内雷奈克看到了而且记住了这一情景几年以后,他在一次感到羞怯的场合下,又回忆起了这件事情在1816年,有一次他出诊去给一位年轻的姑娘看病,这位姑娘异常肥胖,他知道如果按当时医生们的惯例,除非把耳朵贴近她的胸部,是不会听得很清楚的但是,他非常羞怯,不好意思用这种方法听她的心脏和肺部他回忆起了自己看到过的孩子们的游戏,于是,他拿了一叠纸,把纸卷得紧紧的,把纸卷的一端放在姑娘的胸部,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他所听到的声音比他过去把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时要清晰得多,这时他真是又惊又喜后来,他做了一根木管,改进了这个仪器,把这根
20、管子从头到尾穿一个小孔,并将一端挖空把挖空的一端放在病人的胸部,另一端的小孔接在他的耳朵上,这时心脏的跳动就听得格外清楚了后来人们把这种仪器叫做听诊器三、乐音与噪声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_;听起来杂乱刺耳的声音称为_。2乐音的三要素: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_。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这个物理量叫_,它的单位是_,单位符号是_。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_决定的声源振动的快,频率_,听起来声音尖细,音调就 ;声源振动的慢,频率_,听起来声音低沉,音调就 在物理学中,把_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有关,振动的幅度大,响度_;响度还跟人到声源的_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
21、、形状以及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色 。3噪声是由 产生的。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大小用_表示,单位是_ 单位符号为 ,其数值越大,表明噪声越 。控制噪声的环节: ; ; 。疑难突破1怎样探究、感知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关系?剖析:由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的性质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相互关系时,用同一个钢锯条,且每次都尽可能用相同的力拨动锯条,以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然后通过改变钢锯条的长度来改变锯条振动的快慢,观察音调的高低。以便寻找音调和振动快慢的相互关系。音调是指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与响度相比,音调这
22、个概念更抽象、更难体会和理解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2如何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剖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敲打声、机器轰鸣声、撕裂声、机器的切割声等等,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噪声,即使优美、动听的乐曲在特定情况下也属噪声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称之为社会的“四大公害”减少噪声是目前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城市中建筑工地、交通车辆、工业机械和喧闹的人群产生的噪声,使人的心理、生理造成了各种
23、不良效应,使人精力分散、烦噪、头疼甚至造成消化不良、耳聋等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必须控制和减弱噪声怎样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是历年中考试卷中涉及的一个知识点,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隔声和吸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弱噪声也有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解答有关问题应从这些方面考虑问题探究问题: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她完成这一探究实验探究:因为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在研究问题时
24、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选择五种不同的琴弦(如下表),使弦张紧程度相同,分别进行实验,通过听取琴弦发音时音调的高低来判断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我们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进行比较2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我们选用编号为C、E的两根琴弦进行比较3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我们选用编号为D、E的两根琴弦进行比较探究结论: 琴弦在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
25、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典题精讲【例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 是机器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音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思路解析】从物理角度讲,乐音指发声体作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乐器发生的声音一般为乐音但有时也是噪声,但不单单只有机器发出的声音才是噪声,如吵闹声,从环保角度上讲,一切干扰,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它有害人
26、体健康;反之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就是乐音【答案】A【例2】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辨别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思路解析:此题若你关注了“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也就明白了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声的声调一定相同,不言而喻,和音调关联的频率也一定相同,所以不选A和D演奏中,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响度也有相同的可能,故不选B,显然,人们之所以能辨别它们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选C答案:C知识导学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首先要复习上一节中“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等知识本节的主
27、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乐音的特征,因此做好“研究音调”的探究实验是学好本节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敢于提出问题、做出设想,培养自己探索实践的精神本节课学习过程中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亲身经历探究防治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和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疑难导析控制变量法,就是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或相等),只改变这一因素,然后找出变化的规律这是科学实验中探索几个物理量间相互关系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物理述语中音调论“高、低”,响度谈“大、小”,但在生活语言中常把音
28、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等同起来,我们要根据表达的意义加以区分,如“放声高歌”实指“响度大”对噪声的控制和减少,我们要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受三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噪声声源处、噪声传播过程中和接受声音的耳朵这三个方面,分别采用消声、隔声和吸声的措施来减弱和控制噪声,以减轻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害1在声源处减弱如给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用手把耳朵捂起来等问题导思在探究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由于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音调和其
29、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然后观察研究音调与这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使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只改变琴弦的长度,从而判断出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其它的依此类推这是科学实验中探索几个物理量间相互关系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一问题探究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标思想,是培养同学们探究能力的好题典题导考【绿色通道】本题是一道比较全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基础性习题,我们应从物理和环保两个方面准确地理解乐音和噪声,知道并不是哪一种特定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才是乐音或噪声它考查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使我们对噪声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典题变式】1下列不属于
30、噪声的是( )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答案】C【绿色通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人们辨别不同声音一般是根据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对此类题首先考虑的答案是音色,但人们有时也可根据音调不同来辨别如有经验的养蜂人能根据蜜蜂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是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因为去采蜜时振翅频率快,音调高;采蜜回来时振翅频率低音调低,对此类问题一般不须要考虑响度【典题变式】2(05年江苏省南京市)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
31、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答案:C自主广场附:“知识梳理”参考答案1乐音 噪声 2高低 频率 赫兹 Hz(或频率)快慢 高 高 低 低 人耳能感觉的声音的强弱 振幅 大 距离 不同 3无规则的振动 声级 分贝 dB 强 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 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阻止它进入耳朵我夯基,我达标1女高音歌手和男低音歌手演唱时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 )A.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响度较大B.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C.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
32、音的响度较大D.女高音歌手发音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振幅和频率、响度和音调的关系.“男低音”、“女高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至于响度,双方都可大可小,而一般来说,男低音演员的声音比女演员要大些,音调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而与振幅大小无关.因此,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女高音歌手演唱时音调较高,这是由于她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的缘故.答案:D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消除和减弱噪声对我们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属于消声的是_,属于吸声的是_,属于隔声的是_(1)学校、医院和图书馆附近不设农贸市场和噪声严重的工厂(2)一些娱乐场所的舞厅、练歌房安装隔音板(3)
33、在市区禁止或在指定区域限放烟花爆竹(4)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和商贩叫卖(5)市内环绕的高架路安装隔音板(6)在学校及住宅小区的周围植树造林(7)王聪同学听到邻居家有吵闹声,影响学习,他除关上门窗外又放下窗帘2思路解析:(1)、(3)、(4)中的措施是让噪声远离人群集中的地方,或是禁止噪声的产生,这些消除噪声的办法,属于消声;(2)、(5)中的声音在本场所无法消除,为了减少对周围人的噪声影响,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设置障碍,是采取隔离噪声干扰的办法,属于隔声;(6)、(7)中的树林与窗帘起到吸声的作用,属于吸声答案:(1)、(3)、(4) (2)、(5) (6)、(7)3.下列
34、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究氟利昂的替代品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3.思路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中阻断或减弱它的传播;在声音接收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就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此外换用声音小的机器,降低音量等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城市在道路旁安装隔声板,种植树木,关闭窗户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在耳孔塞上一团棉花等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是防止固体污染,氟利昂进入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是大气污染安装高音喇叭会给商场附近的人的工作和学
35、习造成影响,在制造噪声答案:C4妈妈买碗时常将两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它们的相碰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碗的好坏,她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4思路解析: 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一些现象与物理的关系,用两碗相碰时,好碗发生的声音比较纯正,比较清脆,而损坏的碗发出的声音是泛音,比较沙哑这是由于好碗与坏碗的结构不同,导致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即音色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比较声音的差别时,要注意的是三要素中哪一方面的差别,准确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C5我国的许多言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响鼓需要重锤敲”泛指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较大努力,从物理学的角度你是
36、怎样理解的?5思路解析: “响鼓”是指鼓声的响度大,“重锤敲”指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而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就能使鼓面振动的幅度即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响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的关系,此外通过本题的解答会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图4-2-1答案:指振幅越大,响度越大6如图4-2-1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依大小次序分3层8组,悬挂在钟架上,试分析,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大小有没有关系?6思路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而发声体的频率是发声体本身所固有的,与它的形状、材料、大小等因素有关,而与它所在的
37、位置无关答案: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高低无关,与大小有关7.如图4-2-2所示,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的波形图( )图4-2-27思路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物体做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为乐音,反之为噪音通过观察图3-4-1 的波形不难看出A、B、C波形图是规则的,是乐音波形图,D为不规则的波形是噪音的波形图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图4-2-38如图4-2-3,摇动烧瓶,记住此时小铃铛响声的大小;取下瓶口的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待烧瓶中的水沸腾后且水刚烧干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等烧瓶变冷后,再摇动烧瓶,这时听到的铃声同前次铃声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中可得
38、出什么结论?8思路解析:第一次摇动烧瓶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了出来;加热后塞上瓶塞,由于加热时会使瓶内一部分空气排出烧瓶,故此时瓶内空气较第一次摇铃时少,故第二次摇铃时由于介质减少,传播声音的能力就会变差.答案:结论是:声音是依靠介质传播出去的.由于瓶内空气变稀薄,外面听到的铃声将很微弱9如图4-2-4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图4-2-4(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2)假若小提琴、长笛、法国号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波形图是否完全一样?9思路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
39、定的,而频率是表示发声体振动快慢的,从a、b两图可以看出a图的音叉的音调较高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不同,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不同,虽然小提琴、长笛、法国号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它们的波形图并不一样答案:(1)图a (2)不一样我创新,我超越10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4-2-5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4-2-6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图4-2-5图4-2-6(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
40、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10思路解析: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答案:(1)纸片划得越慢,纸片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2)梳齿越疏,纸片划动速度一定,梳齿越疏,纸片振动越慢,纸片音调越低; (3)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11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城市的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规划安静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
41、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和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境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1)从环保角度,噪声是指_(2)文中在声源处利用消声的方法减弱噪声的措施有_(3)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采取隔声吸声的措施有_(4)在日常生活中,噪声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如果你在噪声环境中学习,你如何减弱噪声?11思路解析:本文以城市噪声的来源和控制为背景,唤起同学们控制
42、噪声的环保意识,做到自己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试题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通过对噪声问题的描述,要求同学们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使我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让提出减少工作、学习环境中噪声干扰的方法,则需要对材料中减小城市噪声污染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迁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这有助于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使人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2)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规划安静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3)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
43、强隔音(4)可以戴上耳塞、耳罩、防声头盗等防护用具共同成长见仁见智请阅读小学生张耸与老师的对话张耸:老师,我妈妈有特异功能老师:何以见得?张耸:我在厨房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客厅里说:“张耸,水快满了”,话音刚落,水真的满了老师:这不是特异功能,是因为根据你的理解请补充完整老师的话:合作共赢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3)根据感觉程度,人们对各种噪声的感觉程度做了划分,分为四个等级:A级 觉察不到; B级 能觉察到; C级令人心烦; D级难以忍受小华到社区调查和了解后,记录了社区中一些噪声,如下表:噪声来源噪声响度感觉程度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小贩叫卖的声音请在表格中写出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