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模式】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
2、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实验导学(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探究原理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抢答有关问题。通过抢答,
3、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原理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观察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分析讨论
4、1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1、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2、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分析讨论2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 形纳 成总 概结 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
5、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观看课件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观看思考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总结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板书设计】课题1 空 气全 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