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氏教学法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一.教材自阅(课外)二.教学目的: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四.教学内容(牢记):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动能Ek: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3.影响动能它的大小因素: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Ek1/2mv24.重力势能Epmgh: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量。5.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它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
2、具有的能。7.影响弹性势能大小因素: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弹性形变量。8.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W机五.基础练习(巩固):1.下列空格填上各物体具有的能:(1)被拉长的橡皮条_。(2)飞泻的瀑布_。(3)平路上奔驰的汽车_。2.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_;物体的_越大,举得越_,它具有的_就越大。3.一架沿着竖直方向上升的直升机,它具有( )A动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和重力势能。4.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大。C质量相等的物体,举得越高的动能越大。 D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大的动能大。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2A甲
3、物体所处位置比乙物体高,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B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大,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C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放在同一高度,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D重力势能相等的两个物体,质量大的在低处,质量小的在高处。6.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铅球,放在同一高度,则( )A铜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B铅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C铜球和铅球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以下现象中,动能和势能都增加的现象是( )A玩具弹簧枪将“子弹”水平射出去时。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时。C越来越块地上升的气球 D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8.为什么高速飞行的子弹对人体有杀伤力,而静止的子弹
4、没有呢?以相同速度飞行的炮弹和子弹哪个杀伤力更大些?为什么?六.中考练习(提高):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甲小车 ( )A.具有的惯性大 B.所受的合力大 C.具有的动能大 D.具有的势能大。2.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3.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
5、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4.沪宁城际铁路即将通车,南京至上海路程约为300km,若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50kmh,则乘坐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只需_h列车中的乘客看到车外的树木飞驰而过,这是以_为参照物,列车在进站过程中,动能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2010年1月10日,在台金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事故,其中一辆小车上一名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向前“飞”出,撞穿前挡风玻璃。汽车碰撞时,乘客由于具有 ,直接从座位上向前“飞”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具有的 能越大,危险性就增大,因此汽车行驶要限速。6.撑杆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6所示
6、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是动能和 转化为 ;下落过程中 能逐渐增加。 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志氏教学法一、创造志氏教学法的原因:面对现在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老师身体处于亚健康。我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尝试,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才能保护好老师的喉咙,鼻子等身体器官和身体健康。本人根据10多年来的不断总结和完善,特编写的教案,期待大家能共同受益。若各位同仁决得好就拿去用或多宣传,若觉得那里不足,请指正,以便不断完善。让同仁见笑了。_二、志氏教学法的宗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保护老师的身体健康。三、志氏教学法的步骤:1、学生自阅教材(课外时间)2、上课时师生共同探讨本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10分钟左右)3、基础知识巩固练习(20分钟左右)4、中考题练习(15分钟左右)。四、志氏教学法的途径:通过积分、知识级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机制,不断持续下去。说明:每做对一题或一空积1分,同桌互改,每50分晋级一级。一学期一轮,可以适当物质奖励(这一点很重要)。知识级别:农民转正干事副镇长镇长副县长县长副市长市长副省长省长副主席常委最高荣誉。五、个人实践效果: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能力提高了,老师轻松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