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评论文我 的 九 年 级 数 学 教 学 体 会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类别:中学数学单 位:湘乡市白田镇中学姓 名:邹 建 武职 称:中学一级数学教师联系电话:13786296668时 间:2011年9月我的九年级数学教学体会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信息的最快的反馈手段,也是突出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并能真实反映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活动,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提问设计、提问原则、提问技巧、问题评价等,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
2、究就很有必要。【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精神集中、情感振奋。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促使他们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能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现结合以下几方面,就如何有效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进行探讨。一、提问设计1挖掘教材,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恰当的
3、数学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数学现象、观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并试作解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完成了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教学后,再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 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有效的提问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急促地迈向结果;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
4、、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时常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数学对象和理想化的数学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数学学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堂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炼充满情趣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具体、亲切,有助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此,教师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提炼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创设的提问应与我们在学习中常见的一些数学规律或数学现象很接近,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
5、必须将研究对象有意识地与之联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到有序发展。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二、提问原则1指向清晰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清楚,明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2层次分明提问要按照主题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而问,使之环环相扣,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以旧引新,开阔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新事物,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与变通性。递进式提问是从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最熟悉的生
6、活经验起步,能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极大多数学生想知道的,有些是不提不注意,一提想知道的,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将这些问题通过数学情景设计提出,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深入浅出的解释,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四边形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
7、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显然,这种提问的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机械的师讲生背效果好得多。 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促使学生的认知在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3提问适时时机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进
8、行思维,引爆智慧的火花,从而使知识融会贯通,化疑解难,产生良好课堂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洞察学生心理,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内心的解惑向往。提问中,先由一个个小的问题的提出为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的提出创造条件,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并从学生答案中捕捉信息,及时有效延伸引导,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当学生对问题不能回答时,提问启发是必要的。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4灵活变通 教师在备课时,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提问是必要的,但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有些意外情
9、况的出现很难意料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对问题的回答也未必一定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运行,所以,老师必须学会灵活地处理这种动态课堂,适时抛出一些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好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调控课堂。三、提问技巧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好这种技巧,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数学课堂的提问。数学学的发展史原本是一部悬念迭出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悬念用于课堂教学的提问,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行设计悬念。有经验的教师在悬念的设置上是十分出色的。他们能够
10、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片面性以及常犯错误的地方,有意识的使学生在满以为是“理直气壮的正确答案”中暴露问题,然后用事实(或推理)让学生恍然大悟,从中悟出道理,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破译数学世界奥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提问技巧,可以使数学课堂引人入胜。四、提问评价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这是不能含糊的,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要客观公正而快捷地做出评估使得人人受益。如果在学生回答之后就算事情结束了,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失去提问的积极
11、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知识上的混乱。对于那些漂亮满意的答案要及时表扬赞赏。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所教内容是否掌握 ,2、学习的内容是否得到巩固,3、知识理解是否达到触类旁通,4、口头表达能力,5、回答是否有创见。 评价中无论赞赏或批评教师都应采取“积极评价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的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说“笨”、“怎么就总是不会”等评语,应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尽量挖掘其中的正确成分,多给予些掌声。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课堂环境随时变化,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和独特性,产生积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张宪魁.数学科学方法教育.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3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