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课题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情境导入教师: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该病毒
2、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 。大家听说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学生回答,积极思考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2、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教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教师: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生物病毒的特点,如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3、、鼓励。针对教材中的“讨论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适当参与并进行引导。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可以积极与小组内的学生讨论,也可以向老师反映。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2)计算机安全教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任务小结: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所学的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3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计算机病毒,还知道如何去防治它。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病毒防治不能仅仅依赖于杀毒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防病毒意识,认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还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授后小记:在本节课开头,我就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在平时也会遇到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现在有机会自己较为理论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授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