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ge 1- Y 8621 1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主题词: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公司治理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论文起止时间:2QQ曼!星二星Q鳗!Q垒 - Page 2- 提要 上市公司之所以通过其财务报告,屡屡操纵盈利,粉饰财务状况,对投资人作不 实的报导,有着其自有的行为特征和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选出2005年被揭露出有造假行为的三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三 家公司为科龙电器、G银河、天津磁卡,文中分别对其背景作简短介绍,揭露其使用 的舞弊手法,并针对这些手法的特点作了剖析。三家公司在造假手法、行为特征
2、上都 有相似之处,其造假最终反映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上,也就是对利润的操纵;而且 三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三家公司 的造假情况在一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特色。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一些贯用的造假手法,接着提出一 种有效的财务造假识别方法一分析性程序的应用。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挖 掘中国证券市场中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涉及制度因素、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 问题。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但制度因素属于中国所特有。文章的最后尝 试提出一些参考性的财务造假治理建议。 关键词: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公司治理 -
3、 Page 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scandal ofFinancial Fraud”has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It concerns a bunch of huge even famous listed companies who released fraudulent financial to cheat on their investors all around the reports worldAs a result,the majority of investors lost their trust on the
4、se companies。financial reports and their faith in investment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this phenomenon exists also,especiany in resent years The financial fraud activity oflisted company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has its ownspecialties and reasonsThis article is all empirical study about the main met
5、hods of financial fraud as well how to discover the listed company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activity in the listed company includ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needs mo
6、re perfect system to prevent these financial frauds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some advices are provided to help the investors how to us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words:Financial fraud,Information disclosure,Corporate governance Il - Page 4- 引 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21世纪 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
7、”,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 心。在2001年11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 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 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同样,中国证券 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 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 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 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 份案件的余震
8、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 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 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 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 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本文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主要造假手法及识 别,进而涉及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财务造假治理的几点建议。 - Page 5- 第一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概述 在这一
9、部分,本文将首先阐述涉及到财务造假的一些重要概念及财务造假的特征 和危害。在此基础上,为了获得对于此领域相关研究的一个概貌,在第二小节中笔者 简单描述了有关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识别及防范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然后以案例 分析作为本文的切入点。 第一节财务造假概念、特征及危害 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 与财务造假这一概念相关及相似的概念还有盈余管理、会计违规、欺诈性财务报 告等,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把这些概念整理如下,并给出本文 中所使用的财务造假的解释,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及其特点。 i相关概念 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 程中,由于故意的
10、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 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 故意行为。2 盈余管理是指根据预定目标操纵利润的行为。这一目标可能是管理者设置的,也 可能是分析人员的预测或者与更为平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利润流相一致的利润数量。 盈余管理是为了改变经营业绩给人们的印象而积极地对会计处理结果进行操纵。3如 果管理者能够从一系列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准则)4中进行选择,那么可以很自然 地预见到他们将会选择使他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和
11、(或)公司市场价值最高的会计政策, 这就称为盈余管理。51999年期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上市公司困滥用盈余管理而导 1转引自鹿小楠,傅浩,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第4更 2转引白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袭舞弊及审计透视)wwwcdbookshopoomcn 3 CMulford and BComiskey,Financial WamHngs(Ne“v York:JoIm WdeySons,1996),p360 4公认会计准刚(GAAF):编写能用财务报丧的一套公共标准和程序,这或者由某个权威会计管理机构,例如财 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制定,或者是由于长期的广泛
12、使用而被普遍接受的准则。 5 wScottFincialAccountingTheory(En西ewoodCliffs,NJ:PIenticeHall,1997)p295 2 - Page 6-致的报告问题上。滥用盈余管理涉及使用多种手法扭曲公司真实财务业绩以实现所需 要的业绩。6 会计违规指的是故意虚报或遗漏金额或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事项,以欺骗财务报表 的使用者。 欺诈性财务报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遗漏财务事项或金额以欺骗财务 报表的使用者,由行政、民事或刑事诉讼确定为欺诈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 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
13、择;而财务造假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 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管理层采取各种手段使企业利 润以对自身和企业有利的数字对外披露的行为,这些手段既有会计准则允许内的,也 包括违反会计准则的手段。盈余管理属有目的而为,利润操纵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滥 用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包括在财务造假中。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造假行为等同于“财务 舞弊”、“财务操纵”、“财务欺诈”等术语,是指公司管理层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或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造成重大、实质性影响的行为, 包括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它一些舞弊行为。 2财务造假的几个特征 (1)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 尽
14、管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 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 后核查: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滩以有效识 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 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 团舞弊。 (2)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 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 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 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
15、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 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6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Annual Repott(Washington,DC:Securitits and ExchangCommission,1999)p84 3 - Page 7-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 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 的盈利情况。 (4)疏忽行为同属造假行为7 勤勉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的误导性
16、财务报告 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造假,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5)连续的行为 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 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 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 二、财务造假的恶劣影响 财务造假最终要表现为财务报告的造假,即向投资者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提 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造假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 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资源配置
17、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造假的会计报表 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 2误导投资者 投资者是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遭投资损失。例如 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事件被揭露后,市值分别损失320亿美元和1200亿美 元,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信心基础 之上,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必然会危害证券市场的发展。 3相关机构受害 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 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这些机构包括: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 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
18、供货商,同造假公司签订合同的 客户,根据造假上市公司虚报的资产而签订了合约的收购方。 7转引自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4年3月 4 - Page 8- 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 相关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 师事务所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 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会被证券监管机构处以巨额罚款,还会成为民事诉讼中的 被告,经济上和声誉上遭受重大损失,对于公司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对于公司的高 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
19、任。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 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遭受重大打击。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 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 6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 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 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了信任,对上市公司的质量失去了信心,如果长此以往, 我们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阻融资,对社会造 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第二节财务造假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出于财务报告舞弊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巨大,国内外对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研究 都比较多,其中国外的实证研
20、究比较成熟,国内有一些对国外案例的实证研究,但对 国内案例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影响因素、 舞弊的技术手段以及如何才能发现舞弊等方面展开。 一、动因理论 尽管舞弊的原因和动机不能作为公司一定发生舞弊的证据,但是研究动机有利于 发现警示舞弊的相关指标。 1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会计学会会长Albercht提出。他认为,企业造假是因为存在产生 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H_-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因而, 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 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造假。 - Page 9
21、- 2CONE理论 此理论认为,舞弊由有G(greed)、0(opportunity)、N(need)、E(exposure)四 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企业造假的风险程度。上述四个英 语单词表达了造假产生的四个条件,即造假者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 只要存在机会并认为事后不能被发现时,他就一定会造假。 3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风险因子论由现任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Pologna)提出。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 别风险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和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包括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 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 上,是迄
22、今为止最为完善有关舞弊成因的理论。 4其它动因理论 Beneish(1999)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财务报告舞弊的 动机之。黑利(Paul M Healy,1995)认为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指骨节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金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其结论获得了实证支持。迪安哥罗 (Deangelo,1994)、巴哥泰勒和迪切夫(BurgstahlerandDichev)等的研究认为处于困境的 公司更倾向于操纵应计利润以保全管理人员的职位,减少公司董事会和监管部门的监 督和干预。pankaj Saksena从公司内外环境的角度进行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进行了 分析,结果发现
23、财务报告舞弊与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Beasley(1996)从公司治理 结构,主要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构成以及CEO和董事长是否为同一人进行了分析。 McMullen(1996)研究了审计委员构成及其活动情况对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cos00999)从公司治理结构、舞弊技术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财务报告舞弊。8 二、舞弊手段的研究 在财耪鞭告的舞弊技衍手段方面,Besaley等(1999)髅现典型的财耪辗告舞弊技衍 涉及高估资麈和收入,有一增以上的舞弊涉及通通提前或虚假罐韶柬高估收入,并骚 现逭些收入舞弊中斡多臻生在重要期厢(季鞭或年鞭)。Worthy(1984)N操缀利滑的大 部分技衍分焉三
24、颓:改爱舍补方法、篡改管理成本和膊悲该包括在摈益中的簧用或收 8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一,美中经济评论),2005年1月,总第五卷,第 1期(总第38期)。 6 - Page 10-入在不同期间造行鹁移。COSO鞭告勰舄,楚舞弊的技衍手段柬看,通常是通迥高估 收入柬虚鞭利润,不恰常的披露财耪信息同檬也是舞弊较餍常用的手段。候海燕(19991 封我圆的一些典型舞弊案件的统计鼗现舞弊技衍手段舆COSO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三、识别理论 1。对造假公司特抚的研究 1998年,COSO公布了跟踪研究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此项研究考 查了由SEC发布的会计和审计法规实
25、施公报所列的1987年到1997年共11年间 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样本有机选取了有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200家公司,涉及近 300例造假案件。该报告对公司和管理人员的舞弊特征进行了辨别,在某种程度上可 为审计人员提供预警信号。 2Beneish的造假识别模型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Beneish在利润操纵的识别论文中,提出利用会计数据 差别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造假的思想。该研究以1987年到1993年问受美国证监会 处罚的74家公司为样本,以全部上市公司为对照级,选用八个在识别造假公司中有 重要作用财务指标,以这八个指标在造假发生当年同前一年的对比指数叙谈变量,利 用Probit差别方法,建立了造假
26、的识别模型。该模型的准确预测率达到7器,并在 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 3其它识别理论研究 Beasley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的关系,发现非舞弊公司比舞弊公司有更 多的外部董事会成员(Beasley,1996)Eining等进行了一个实验来检验利用专家系 统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Green和Choi(1997)提出了个利用内生财务数据的 神经网络舞弊分类模型。Summers和Sweeney(1998)在研究内部人交易与舞弊之间的 关系的基础上,动用分层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了舞弊财务报告的模型。 Beneish(1999)研究发现经理人员在盈利高估时倾向于销售他们所拥有的股
27、份或执行 期权。证据显示监控经理人员的交易行为可能有助于发现高估盈利的相关信息。 chralambos TSpathis(2002)利用单交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了包含Z计分值和 不包括z计分值的模型识别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9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美中经济评论,2005年1月,总第五卷 第1期(总第38期)。 7 - Page 11- 方军雄(2003)建立了舞弊财务报告的线性概率模型(LMP)和(Logistic)模 型并发现后者的识别效果比较好。陈亮、王炫(2003)动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建立 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娄权用二元Logisti
28、c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舞弊财务 报告的识别模型。 四、防范理论 企业反舞弊制度论由美国Treadway委员会的著名“1987报告”中提出。该报告 全面阐述了企业反舞弊的防范体系,认为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造 假应该从四个层次入手,它们依次是:公司层面、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监管和执法层 面以及教育层面。而任何组织实体,也可以通过建立下列四道防线来防止企业舞弊, 它们包括:公司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 第二章财务造假实例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及治理逐渐加强,2005年11月上 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成立,不久与第一财经日报合作
29、,发布了三大 榜单,其中就有十大财务舞弊公司排行榜。本文从中选出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进 行分析,试图挖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各方面特点,希望对普通投资者及相关当 局有所借鉴和警示。 第一节科龙电器 05年科龙的兴衰与顾雏军的名字是分不开的,科龙有太多的故事,从顾雏军当 初颇具些技术含量的财务运作,到最终赤裸裸的数字遣假,以及其身陷圈圄,这条不 归路看似偶然,却也有必然的成分”。那么科龙公司如何成为顾雏军手中玩弄资本的 一颗棋子呢? 一、案例简介“ 1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 坩引自上海会计学豌财务舞弊中心公布的十大财务舞弊捧行
30、榜 “案例简介中的公司情况来源于新浪财经网,finance,sinacomcn 8 - Page 12- 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翻,公司的459,589,808股境 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 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3公司有关高管 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 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
31、 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4公司的股权转变历程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 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颞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 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 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 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股权 转让完成。 5审计机构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2004 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
32、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 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 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二、舞弊手法透视 2005年4月底,科龙电器被曝巨亏6416万,引发了5月11日证监会对科龙电 器的立案调查。9月,科龙公布重大事项公告,佛山市公安局经佛山市人民检察批准 后,已于2005年9月2日对科龙前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及原管理 人员姜源、晏果如、刘科、刘义忠执行逮捕。科龙于是面临着重组或破产两种选择。 科龙电器从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控殷股东两易其主,业绩也是有亏损有盈利
33、, 股价更是随之起起落落,一度被戴上ST的帽子,曾数次停牌。掀起股市巨波的科龙 9 - Page 13- 电器所用舞弊手法主要涉及侵占、挪用、诈骗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财产,编造虚假事 项,虚增利润,现金流异常,重大事项未披露等(详见附件一)。 1侵占、挪用及诈骗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财产的手法分析。 (1)利用科龙电器完成对天津格林柯尔的出资,使之符合公司法的出资规定。 公司法规定除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国家有特别规定者外,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 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顾利用科龙电器及 其格林柯尔系作为资金运作的平台,仅用3亿元现金就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2亿的顺 德格林柯
34、尔,又利用顺德格林柯尔控制科龙电器,及以后的美菱等公司,当然也就有 了更大的平台和资源。顾没有直接让其控制的格林柯尔系公司出面,中间又经过别的 公司转手,在没有履约能力的情况下屡次骗取科龙资金,科龙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被 掏空,顾可谓有心良苦。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顾累计共占用科龙3485亿元巨资, 这样大额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且时间上也是连续几年,笔者不禁要提出疑问,顾 难道可以不受一点制约吗,国家的那么多有关法规制度对他来说怎么形同虚设?上市 公司如此遭遇,小股民们又会碰到怎样的损失呢? (2)利用关联交易诈骗上市公司子公司财产。其关联交易过程如图所示: 深圳格林柯尔 天津立信商贸 深圳科龙
35、采购 采购有限公司 责任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篓销售 销售 ) 蓦 田2-1科龙关联交易过程围一 数据来源:根据证监会调查结果资料整理得到 7J;元, 深圳格林柯尔 天津祥润工贸 广东科龙配件 采购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蓼销售夕 销售 ; 篝 图2-2科龙关联交易过程图二 数据来源:根据证监会调查结果资料整理得到 显然,格林柯尔公司利用了关联交易诈骗科龙公司的财产,而经过中间公司的转 手,使这种行为有了很大的隐蔽性。 - Page 14- (3)顾利用了多种手段来侵占甚至诈骗上市公司财产,不仅表现在上述提及的两 项,而且还混淆格林柯尔一科龙概念,骗取、侵占本应由江西科龙获取的廉价土地使
36、用权相关的利益,以及非法开设账户用来转移科龙资金,又以广告费名义挪用科龙电 器资金。如此掏空上市公司资金,而科龙电器在2002及2003年对外提供的报表中还 能得到相当好的业绩,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2财务报表上虚增利润的手段分析 (1)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顺德柯林格尔收购科龙,并实际控制了科龙。广东科龙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 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 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 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 股价下跌12。但科龙不论在生产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是拥有雄厚实力的,只要 加以时日,打造好科龙的核心竞争力及生产运营能力,就可以扭亏为盈。”但这样做 是需要时间的,顾入主科龙后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需要科龙尽快的交出一份漂亮的 财务报表,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表格I-I 科龙利润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2000年 2001正 2002定 2003纯 2004钲 净利润 一67,84188 155,55731 10,127,70 20,21802 6,41602 较上年差异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