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电压 教材分析由于电压的测量在本章节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刚接触电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就可以了。对于电压的定义、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不要涉及过深,因为难度过深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材中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生动、形象,容易被学生接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电压的作用,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压,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2)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时,利用“水压形成水流”这一直观现象类比“电压形成电流”这一抽象现象。(
2、2)通过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电压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2)电压表的读数。【教学难点】理解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读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源、导线、小灯泡、试教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有抽水
3、机和涡轮的闭合水路与一个有电源和灯泡的闭合电路作一对比:在闭合水路中,抽水机不断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使之保持有一定的水压(水位差)。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就相当于水路中的抽水机,灯泡就相当于涡轮机,电源能不断搬运电荷,使正极上始终聚集着正电荷,负极上始终聚集着负电荷,在电路两端形成一定的电压。水压(水位差)使水管中的水流动,形成水流。 电路两端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水流经过涡轮时冲击涡轮转动做功。电流通过电路中的灯泡使灯泡发光。因此,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二、新课教学(一)电源与电压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介绍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
4、蓄电池、纽扣电池和发电机。2、电压的字母表示:U单位:伏特、 简称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换算:1 kV = 103 V 1 mV = 10-3 V3、比一比,赛一赛256kV= V, 220mV= V, 2.8104V= mV。4、请学生说出常见的电压。(二)怎样测量电压 1、认识电压表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电流表的使用,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完成自学。电流表电压表作用测电路中的电流表盘符号A电路元件符号量程(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读数方法1.由接线柱确定量程2.大、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指针读数2.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问题:电压表为何必须并联到被测
5、电路中?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问题:电压表的接线柱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问题: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什么电压?4)、练习电压表读数根据量程和指针位置读数。三、课堂练习1、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B电路中只要有电流,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C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D以上说法都正确。2、高压输电线路上的电压为100千
6、伏。100千伏=_伏=_毫伏。3、居民家庭中照明灯、电视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电压是( )A380V B. 220V C. 36V D. 1.5V4、分别读出图甲、乙中的电压表的示数。 四、课堂小结1、电压的概念2、电压表的使用3、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区别 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电压表的知识(三)用电压表测电压学生分组实验。要求:1、认真对照图示实物连接图连接好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每次经检查无误后再闭和开关)2、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3、准确读数,作好记录(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4、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实验结论: 1、串联电池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3、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教师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希望,在下一次的实验中避免操作中的错误再次发生。(四)学生练习5、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反向偏转,其原因是_。6、用电压表测量某两点间的电压时发现指针偏转已超过最大刻度,其原因是( )A“+”“-”接线柱接反了 B电压表量程太大了C电压表的量程太小了 D无法判断7、下列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均正确的是图 ()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