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备课时间:课题: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主备人: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教具音频发生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
2、境,导入新课。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结合这一现象。猜一猜:(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回答: 有特殊的感觉,有奇特的声音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二、新课教学。(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过渡设问:在实际生
3、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回答情况。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21并完成“学案P10,T一和T二”教师板书:(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学生对照课本P21表:了解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教师:与可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
4、用。看一看: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22-23动脑思考:(1) 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教师:点评回答情况。(三)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学生分组讨论: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请同不们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总结报告。四、当堂巩固。完成“学案P10T三和T四”五、作业布置。1、 课本P21 T 12、课外探研:蝙蝠、海豚、鲸如何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定位、导航?板书设计1.4人耳听视的声音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2、超声波。(1)超声波特点。(2)超声波的应用。3、次声波。(1)次声波的危害。(2)次声波的利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