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20015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 学 具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课件教材设计思路1、从“意外的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观察实验

2、过程,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随着物距变化凸透镜成像情况的总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分不同情况进行探究。2、探究思路:先使凸透镜成某种性质的像,然后再收集相关数据(以往教材是先给定物距,然后观察像的性质并记录像距),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归纳规律,通过交流合作进行评价。学生特点及问题1.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究物理规律。而且他们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本节课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观察像时不知何时最清晰 b)误将物距为一倍焦距时平行光斑也看作像 c)不能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规律.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

3、意图一引 入 课 题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一些初步知识,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教师边画图边带领学生回忆)光心,主光轴,焦点等2前面我们也谈到许多生活用品中都用到了凸透镜,比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等,那么物体通过它们分别成什么像呢?(展示课件) 学生讨论并引导回答:正立放大,倒立缩小,倒立放大3可见: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倒立缩小,倒立放大的像4为了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我来做一个实验:(课本P85图49)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回忆思考讨论分析总结观察复习从生活走向物理创设情景与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讲解何时像最清晰,为探究顺利进行埋下伏笔。二实 验 探 究 过 程一提出问题

4、教师:实验的现象刚才你们都看到了,面对凸透镜有时成正立放大,有时成倒立缩小,有时成倒立放大的像,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发散学生思维)学生们经过讨论提出各种不同问题。教师提炼学生问题并引导出本课主题:为什么会成不同的像呢?(聚合学生思维)二、猜想: 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以及你的经验谈一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及时鼓励。教师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并引导:成不同的像时,是因为移动透镜改变距离造成的。因此再次提炼学生的猜想,让学生自己确定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凸透镜成各种像时与距离有什么关系?思考,同座位互相探讨猜想,假设师生互动,体会科学的猜想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以及相互合作交流

5、的能力锻炼学生根据现象推理猜想的能力二实 验 探 究 过 程三、 实验探究:1让学生讲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需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2教师交待背景知识(利用课件介绍)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课前大家已经测出焦距。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测的吗?焦距是多少呢?现在就请大家安装好仪器并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下你的实验数据。3 教师巡视。学生按照学案提示进行实验。4 找到成像在光屏边缘的一组,并问:为什么这一组不能成像在光屏中央?请做的较好的一组同学讲述: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

6、心在同一高度上。5当做到一倍焦距时询问学生不能在光屏上成的像是什么像?学生答:虚像引出实像的定义: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四、分析与论证1请一组学生把他们的数据在黑板上写出来2学生分析思考每组实验记录,并在图中标出像物位置。3引导学生讨论成不同像时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有什么关系?讨论总结出: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同时分别让学生自己来看看自已的数据是否符合。然后让学生分析成倒立放大、正立放大的像时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4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实验过程。讨论,讲述讲述如何测焦距自主、合作动手做实验,讨论交流,填写数据分析,探讨,交流困惑,思考上讲台填写记录并积极

7、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结论,并积极参与验证结论正确与否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选择器材。课前测焦距拓展了探究的时空界限。学会如何来做实验与填写实验记录设计学案减少了探究活动的盲目与无序。从学生实际引出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灌输知识。因势利导,引出知识。通过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课件加深理解并兼顾后进生三、交 流 与 拓 展从实验得知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它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呢?如果能,你预测可能在哪里?你能用实验验证你的想法吗?讨论,争辩交流,互相探讨实验验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勇敢的猜测发现的问题,学会思考问题的全面

8、性四,运 用 与 挑 战问题: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思考,推理实验验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实验分析验证猜想的意识。五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请一位学生讲述。小组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六课 后 研 习1你能不能利用光路图推测一倍焦距时凸透镜能不能成像?为什么?并请用实验验证。2在今天的学习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你将如何去验证。3假如凸透镜不能成像,世界会有哪些改变?自主动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备课手记:1、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过程中

9、如何既要体现“探究为核心”,又要实现课堂效益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当然课堂上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是勿庸置疑的,我们不仅要使优等生体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激起极大的学习热情,也应使后进生至少能听懂和理解所教授的内容。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同学,如果直接从数据分析得出规律极其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我安排了三次伏笔:1)实验时要求学生在光具座上用粉笔标出f,2f的位置 2)记录数据时要求在光具座图中标出大概的位置 3)学生分析总结后再用动画课件展示过程。如此一条主线、三次渲染,确保整节课“形散神聚”,水到渠成。2对现行教材的处理: 1)课题引入,我改用了三幅图(放大镜、投影仪

10、、照相机),力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 2)“意外发现”我将灯泡改为蜡烛,学生惊异的感受没有削弱多少,但是却能为下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我也可以乘机引导学生体会何时像最清晰。 3)课本中U=2f时的情况列入有些仓促,学生往往感觉突然,而且“等大”这一瞬间也不容易捕捉。我将其调整到“交流与扩展”中去,作为另一个小的探究,不仅呼应整节课的教学,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我进一步又在“课后研习”中,抛出了U=F的情况,并提出先用光路图分析再用实验验证,实质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分析的要求。如此一波三折的处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无裨益。 4)

11、课本中记录表格的设计也过于简单,我一开始想由学生设计然后教师引导在表格中添加一栏“U、V与F、2F”的关系,后来又觉得不如在表格后要求学生在成像图中标出大体位置,引入数学图示的手段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学生总结出成像规律。3大班教学下最忌探究活动的盲目与无序,为此我设计了学案,但我又注意避免等同于旧课程中的实验步骤,使它在学生自主探究中起到指导,帮助,促进的作用。尽可能减少自主探究中学生随意玩耍仪器或手足无措的现象。 4、对于“三心同高”“实像”的教学,我没有直接灌输,而是放手让学生先做,暴露出问题后再由学生探讨交流,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5、“测凸透镜的焦距”我放在了课前学生自己去做,上课时学生讲述测量过程和结果。不仅拓展了探究的时空界限,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当然教学的预设与课堂实际难以完全吻合,教学的成败与否不仅在于设计是否精巧,讲解是否到位,诱导是否及时,还在于能否根据情况临场应变做好调整。特别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火花闪现尤其频繁,教师能否善于捕捉、恰当扬弃最为关键。而其中“度”的把握又是运筹于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