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19040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力》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简要、清晰地表达本节课中这个教学片段的指导思想,并能说明与本节课(单元)教学内容的必然联系。 从生活现象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从物理知识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符合“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力的概念是学好重力、摩擦力概念的基础,按照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不同研究不同种性质的力,不同性质的力决定了不同力的作用效果。教学内容分析简要、清晰地说明这个教学片段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本章及整个物理学科的重点。本节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弹力、重力、压力、洛伦兹力等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生情况分析深入、具体地说明所

2、教学生的已有认识和认知特点。 1、认知特点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2、已有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用力推”“力量“等词语,并且具备了对几种力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提出本节课(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并简要、清晰地说明是如何确定的。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过程与方

3、法(1)通过观察课本3-1,能够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对力具有初步认识。(2)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讨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难点:1、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教学资源准确描述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资源等。 1、学生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弹簧、钢球、鸡蛋、钢尺、气球2、教师演示器材:小车、多媒体平台教学流程图简明描述教学全过程(附教学流程图):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教学

4、资源的选择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系;说明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说明科学探究活动的详细过程和实施要点;说明教学过程中可能的生成问题及应对策略;说明本节课(单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等。 开始 引言教师出示生活中图片分组讨论、交流现象中的共同点请代表发言归纳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深化理解提出问题: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存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结论: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提出问题:不接触的物体能否产生力深化理解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不接触的物体能产生力提出问题: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吗深化理解学生实验得出结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课堂练习突破重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出示

5、牛顿的事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问题:力有什么效果演示实验得结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提出问题:力还有什么效果演示实验得结论:力使运动方向变化提出问题:力还能改变运动状态的哪些方面分组探索性实验得结论:力使物体速度大小变化 力使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重点突破练习:看图说出力的效果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实验归纳:力的三要素本节总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导入新课总结30”60”130230330430530730930103012001230上一章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现象和规律,除了声、光现象以外,力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力”的概

6、念和作用效果。【板书:3-1 力】“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看些图片,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现象?”“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从人对车-推,汽车对拖车-拉,手对箱子-提,人对弹簧-压现象,归纳出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一、定义 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中力的符号是F “力能否脱离物体存在?”“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答案?” “很好,从力的定义可知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板书: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找到答案,说明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 “对了,就是用磁铁和大

7、头针,实验现象是(磁铁在不接触大头针时,对大头针有吸引力)”【板书:2、不接触的物体间能有力的作用。】每位同学们用自己的左手拉右手,有什么感觉? “对,感受到右手也在拉左手,所以物体对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书:3、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左手与右手相互拉,左手对右手有拉力,左手是施力物体,右手是受力物体,右手对左手有拉力,什么是施力物体?”“OK,这说明以左手为研究对象,左手为受力物体,右手为施力物体”。 请同学看图片思考,完成课堂练习。 “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这位伟大科学家在力学、数

8、学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后人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板书:4、单位:牛顿 简称牛 用符号N表示。】 现在同学们体验一下0.5 N力的大小有多少? 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有500 N。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磁铁、钢球,看力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OK!观察到钢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又变为静止。-所以是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果在小球运动过程中,改变磁铁的位置(放到小球运动的后方),同学们又得出什末样的实验结果?-好,小球向后滚动,所以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向上扔出去的篮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速度越来越小,之后向下运动-所以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改变。现在老师对钢尺用力,钢尺?弹簧用力,弹簧?由同

9、学们的回答,归纳出力的几个作用效果:【板书: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吹气的气球,观察形变的程度。得到结论是?“对,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第二个实验:用不同方向的力推书,观察书的运动状态。得到的结论?“不错,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第三个实验:在离教室门轴心不同距离的位置用同样的力拉关着的教室门,观察和感受门被拉开的容易程度。得到的结论?“很好,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通过以上三个学生实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板书: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下面的图片又说明了力的哪种作用

10、效果?完成课堂练习。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内容:一:力的定义,二: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三要素:。内容并不难,但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加练习来巩固。同学们看图片同学回答学生理解并记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小组实验,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听讲学生一个鸡蛋的实验小组实验探究观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回答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入力的概念,使学生并不陌生,很感兴趣,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利用学生体验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归纳能力。N这个单位学生很陌生,让学生通过托鸡蛋去亲生体验力的大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