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学中的探究学习雪枫小学港利校区 朱 琳内容摘要: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种学习方式下都有它的学习方法。在“双向五环”教学模式下,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小学生学习数,首先要培养学生预学的习惯,学生如何独立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怎样引导交流。在运用“导学案”学习的初期,老师引导、指导学生独立预学,引导与同伴探究把问题引向深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预学中的探究学习 “双向五环”模式下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改变老师的教,从而改变学生学的方式,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所谓导学案,它由三个
2、部分组成,即:预习导学;课堂研讨;拓展延伸。备课组先进行集体备课,为学生提供预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预学的内容,并配有一定量的尝试练习。我认为:小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学,的确对孩子的数学成绩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接下去,我就个人经验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地预学。一、预学习惯的培养预学,就是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己学习探究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在开始不会去自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很正常,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还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养成预学的习惯,因为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对小学生来说,除
3、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预学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预学的方法根据“双向五环”
4、这一学习模式下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学的做法有一下几点。(一)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内容。对学过的知识还存在问题的请自己先独立思考、查阅资料或与家长一起研讨,直到弄懂为止,以便后续学习,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使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二)对数学新知预学方法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
5、备。2、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学的重要一环。对预学中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如在预学时没法解决的把问题写出来,这样的预学才有收获。带着问题,寻找重点目标,新知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指导学生怎样学习这样的内容,避免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紧接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
6、。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学效果,这是数学预学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学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学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提高高课堂学习效率。三、课堂交流(一)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也有了困惑和疑问,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
7、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空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习具有针对性。 (二)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消化”和“深化“这些知识,同时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如,学习了“乘法运算规律”后运用时,乘法分配率的运用出现错误较多,因此我通过身边一个个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水果店运进苹果和梨各30箱,苹果每箱68元,梨每箱32元,一共用去多少钱?”2、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即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对于有异议的,各小组先讨论,再全班交流,以达成共识。在此老师适时点拨,正确引导,以便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图形的旋转”时,让学生说说你怎样能按旋转的方向与角度的要求来画出旋转后图形的。总之,导学案的预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独立自主探究的舞台,他们在预学时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逐步提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