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0308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本文档共6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景泰小学信息技术科课题组(从以下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学科整合,二是校本课程 开发, 因而建议课题名称为: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课题研究界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 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 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通过整合的研究,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和信息技术校 本课程开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校本课程,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课程开

2、发策略、一种课 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课程变革的新模式、成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成为国家课 程开发的一种补充。 (这一段是校本课程的意义,应该摘录的是校本课程的概念然后 将整体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含义解释一遍。二、课题研究背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 展。美国面向 21 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 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 力”。我国 2003 年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 “基

3、本理念”之一,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区也早在 03 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组织了 5 所实验学校,其中小学两所,在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白云教育信息网,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很早也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 (http:/61.144.246.13/xb/“不可否认,03 年开始的新课改已取得相当成效,但伴随着改革而来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目标的偏离,如国外课改理论的本土化不足,改革旧弊端出 现矫枉过正等,另外,新课程体系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局部地区课改流于形式等问 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4、白云区是广州市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行政区。区域广阔, 城乡结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区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直接导致了区内教育发展 不均衡现象的突出”。为此我区成立“新课程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正 是为了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此课题是白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重 点课题。根据“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我校是公立省一级小学,位于区教育强 街景泰街,地理环境优厚,(这里从等级学校的发展,学生源状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 创新能力的要求去谈。在日常教学中和探讨中,我们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1、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少。广州市信息课的教材只有第一、二册两本 ,而我们的 信息技术课是

5、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 4 年,教学内容显然是不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 识需要的。因此,我们考虑,可否利用信息技术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 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发适合本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校本课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 容,使得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提高?2、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相当大 的变化。数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模拟、数值分析、度量与分类的能力,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教学软件来设计课件进行演示外,还可 以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操作实验的方式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 过程的内容,把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

6、数学思想方法及内在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我校曾有一节研究课:一位老师教学完六年级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后,又 在信息课上执教了一节“运用excel 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 课程整合”的探讨,既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又使学生用信息技术的观点重温了 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倡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意 识、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立有白云特色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

7、业化和可持 续发展,所以,开展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名称要变课题研究,开 发校本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同时,我校领导重视科研工作,教师普遍较年轻,学历高,干劲足,在科研工作提供 了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课题全部懂得操作计算机和电教平台,并会制作简单的课 件。现有电教设备平台较先进和齐全,并已接入了市科教网。我校很早就开始制作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 合”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我校的几名数学老师也兼任信息技术课,所以数学科 和信息技术科能够经常在一起教研,研究如何设计数学课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重难点,探讨课

8、堂评价方式等。校本教研下联结成的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本课题研究 的开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目标是指对于此课题研究后达成的目标,包括学校的课程、教师、学生的目标 1、构建出“”的校本课程体系2、教师成长 3、学生 4、通过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 “”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研究和设置2、基于校本教材的课程实施的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要求3、基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校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的构建5、基于校本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三、课程研究基本内容1、现阶段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包括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 标准,教材的运用等;根据学校自身明确的长期、整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 与数学

9、课程中结合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具有主 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研究目标,放到研究 目标去2、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 ,组织 1 到 2 个实验班及实验教材,做好调查问卷和相 关实验数据记录。通过举行相关的研究课检验课程研究效果。教师明确学生不但有 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课程应根据学生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这是 研究的操作过程,写在研究方法的实验法里3、采用现有网络 , 以 web 形式组建学校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包括网上收集和本校创作的,重点是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各年级的课件、论文、案例等,满足教 学基本需求,为日常

10、教学打好基础。 (这样的表述属于研究的做法,应该表述为,利用 校园网设备资源,实施基于 WEB 形式的校园网资源库4、通过积累比较和学习 ,挖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潜力,提高教师“整合”能 力。通过使用优秀的课件和借鉴优秀课例,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 (你这些表述全部是研究后的变化成果表述了5、利用现有教科研网 ,加强网络应用,例如 bbs 和 blog,建成“生生”、 “师生”之 间、老师与家长、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平台。 (应该是表述为构建基于网络平 台的师生交流学习平台四、重点及应解决问题(此部分建议整合到目标和内容中去写1、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

11、教学环节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如何通过“整合”使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比传统教学 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在学科课程“整合”之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键 在哪里?如何进行评价?或者说,通过运用什么现代化手段,使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了,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途径、能力,下一步要怎样进行学习等。3、在组建、运用学科资源库过程中 ,如何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创造性,对课件的进一步加工能力的培养。4、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包括硬、软件可能出现一般问题,如何防止病毒攻击,及 做好数据备份等。五、研究阶段与步骤2006 年 3 月-2

12、006 年 7 月为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明确研究目标、方案。2006 年 9 月2007 年 7 月为实验阶段:以 1 学年为研究期力求完成上面提到的 各项目标。2007 年 9 月2007 年 12 月为研究论证与拓展阶段。2008 年 2 月为课题交流、总结阶段。六、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实验法、比较法七、最终成果的形式校本课程教材、论文、案例、教学软件、教学资源库、教师和学生评价系统 等。八、参加研究人员陈璇(组长李志勇邱炳池林文瑶参考文献: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关系评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新课程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策略研究 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郑飞卡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研究白云区教 育发展中心龙丽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培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