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权号:25 2009 F 97 试卷类型:A 姓名 班级 考号 (华东师大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二)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 】3、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 】4、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
2、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李杜 【 】8、“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 】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 B、 C、 D、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3、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 】11、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1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朝13、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A、金 B、西夏 C、蒙古 D、元朝 【 】14、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4、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 A、1115年 B、1126年 C、1127年 D、1140年15、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16、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17、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18、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
5、1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 】A、内容丰富 B、豪迈奔放 C、别致清新 D、委婉真挚20、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A、诗歌方面 B、小说方面 C、散文方面 D、戏剧方面【 】21、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神话小说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2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 2
6、4、“开元盛世”是指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李渊 【 】25、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 26、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 、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27、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 28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 】2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寇准 【 】29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泉
7、州 C广州 D临安 【 】30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两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探究题:共11分“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进取、和平交往、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届时我国将举行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问:(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2)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才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2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应该得益于实行什么政策?(2分)(3)“读史使
8、人明智”这段对外交往的历史,对你有何启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培根请回答:(1)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分别指什么?(3分)(2)这三种东西对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1分)(2)唐朝对完善科举制度做出了哪些贡献?(4分)(3)材料二中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为什么?(3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引自某史书职官志(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管制的变化?(2分)文中的“帝”指的是谁?(2分)(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2分)(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2分)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影响怎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