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育课题申报书: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09955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题申报书: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关键词:劳动 五育 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课题设计论证1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值。【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指出,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优质教育的实现依托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德、智、体、

2、美、劳的“五育”共同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执劳动教育以融合五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将“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核心教育任务,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水平,助推“五育”融

3、合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实施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开发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和体系,对于有效实践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进一步助推“五育并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课题界定课题界定】:“五育”,从传统来看,五育融合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相融入、渗透、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劳动教育是指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

4、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具体来说,劳动教育课与语数外等学科显著不同,在于其不再是纯粹知识性学习,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与科学等学科显著不同,在于其强调实实在在地劳动,让学生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与音体美等学科显著不同,在于其开展相关活动要借助教育装备才能实现出力出汗并掌握相应技能。新时代的“五育融合”教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相融入、渗透,并不是简单的“五育并举”,更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将“五育”聚集于学生的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整体“五育”的生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融合

5、”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将其与其他各育融通起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式的贯穿渗透,让劳动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中无时、无处不在,既要在这些领域进行劳动教育,也要让劳动教育返回并进入其他各育之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研究现状述评】:与传统“五育”教学模式不同,国外新的“五育”模式建构主张回归生活世界,它以生活实践教育为重心,反对传统理论灌输,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代替单纯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使“五育”教育走出课堂。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体现,学校“五育

6、”应该紧密以社会生活为依托和向导;再次,社会实践是“五育”践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要在社会生活中完成德智体美劳的实践。在劳动教育方面,国外称之为“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同样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但是它“更加强调技术的学习,与职业定向存在更密切的关系”。它要求学生在此教育中要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多年来,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五育”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相应的“五育”领导班子,并细化了“五育”工作方案,重点就文明礼仪、学习能力、体育运动、审美情操和劳动修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德、

7、智、体、美、劳都取得了专一的突破和评价标准,但“五育”的“融合教育”还缺少实质性的经验。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校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不劳而获思想蔓延。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矛盾频发、问题集中,特别是受到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体力劳动、生产劳动在社会上被淡化,一些学生劳动意识缺乏,甚至出现了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受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和应

8、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五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仍是短板。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更高水平的劳动教育体系刻不容缓。我们要积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理论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创新意识、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内容,为创设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借鉴,为后续的“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细化、深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上,研究劳动教育将有助于培养有劳动意识、主动创新意识,自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有助于学生从儿童向“社会人”的转化,从而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能力。同时,也促进

9、“五育并举”的融合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大写的顺应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提倡在教育中融入劳动的元素以及通过教育者的策划与组织去实现育人的目的。即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四育”之中,并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位。通过教育者的策划和在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劳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与成长的快乐,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助推新时代的“五育”融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由、

10、健康地发展;使教师积极探寻先进教育理念,习得精湛业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力,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为学校提供积极践行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融合育人方法、途径,从而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学科融合育人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此外,劳动教育的课程的创设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理解为“通过劳动去教育”,而是应当在劳动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美感意识,同时去感受劳动的意义。为保证“五育”落到实处,我们组织了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生

11、活实践活动,主要有:1、自我服务劳动:如整理书包、铺床、洗涤衣服等。2、“争做父母好帮手”活动,如做饭,整理房间等。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劳动成功的喜悦,懂得了生活处处皆学问。3、三月开展的“走进春天”踏青活动,“开心农场-小种植”活动,“小小雷锋在校园”“小小雷锋在社区”“小小雷锋遍社会”的活动。4、五月开展的“我爱劳动”、“我讲劳模故事”、“评选劳动小明星”等活动;5、十月的“开心农场-我们的收获节”“我以我眼赏我的美丽家乡”游园、摄影叶贴画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才能促进“五育并举”,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研究重点】:新时期下的劳动赋予了新的意义,以劳增

12、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鉴美,以劳创新,可以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属于生活。学生通过劳动,即手脑并用、身体力行,在尝试、探索中开展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探究性学习研究,学生要完成由被动变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本课题将通过建设劳动教育新基地、统筹劳动教育心内容、拓宽劳动教育新途径和构建劳动素养新评价等方面,培养出具有“四会”劳动素养目标的学生,即会当家、会服务、会探索、会创新,旨在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全人格发展的现代小公民。【创新之处】:【创新之处】:1、强调了实践性目标。实践是人类主体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客体的一种探究与改变的活动。实践性

13、目标是劳动教育课程所注重的目标,它架起了认知性目标与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桥梁,同时更为注重富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我校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品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始终将“五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有声的教导,无声的引导,都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校长期开展的“开心农场-小种植”,“开心农场-我们的收获节”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劳动教学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2、强调了生成性目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亦步亦趋予以实施的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家

14、认识的深化,原有的目标和计划发生相应的调整,这是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生成性目标本身并不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3.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本次课题的研究活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际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在“五育”实践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培养新时代“五育”融合的实践模式,从而指导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教育活动。即实地调研、理论分析-搜集整理、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践检验。【研究方法】:1、文献研

15、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中小学生“五育”实践模式体系,关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探索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模式的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课题的研究。2、行动研究法:以探索新时代“五育”融合的实践模式为突破口,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多方评价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3、调查法: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征求师生的建议,分析学校现状,为探索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模式提供参考与依据。4、实验研究法:以学校为实验主体,进行活动体系和制度体系的试点,开展新时代“五育”融合

16、活动,通过研究观察实验结果,为成果的生成和推广打下基础。5、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实验研究,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形成课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实施步骤】【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20 年 6 月2020 年 8 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和确立研究对象,撰写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步骤的工作计划,建立课题学习和交流制度。(2)实施阶段(2020 年 8 月2022 年 6 月)制订各阶段研究工作计划,按课题方案的要点目标等开展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3)总结阶段(2022 年 6 月2022 年 7 月)在以上成果的基

17、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整理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个人、小组课题总结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预期成果形式】: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论文集(袁伶俐)4.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1、本课题受到学校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使本项课题在校园的调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组织上的保证以及专业上的指导。2、本课题由多名教学和教研潜力强的老师组成,任教年级有梯度,使课题研究能兼顾横向性与纵向性。本人具有 20 多年从教经验,是省小语学会会员,省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首届小学语文名师

18、工作室主持人。曾多次参加省市级课堂教学比武,获得特等奖、一、二等奖多次,独立撰写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十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发表。参与让学生沐浴生命的光辉、廉政教育读本等书及教育部生命教育课程编写。辅导学生习作近百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课题组杨 XX、黄 XX、刘 X、宋 XX,汪 XX 老师为教学骨干,他们潜心专研,撰写论文,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潜力。3、前期准备:本课题立项前,我校已持续开展“开心农场 小种植”等系列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深入人心,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需要,搜集了大量文献供研究参考。4

19、课题组在制定本课题方案时,透过对本校线上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并参阅了国内外超多的关于线上教学的理论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线上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5.本校的教学设备基本完善,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计算机,能满足教师上网搜索资料的需求,确保教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线上教学研究的进展,每个教室也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该课题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撑。6.经费保障:由校园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以保障课题研究要支付的各种费用。5.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1、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2、郑金洲著:教育通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美)小威廉姆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5、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课题编号:87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