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妻书专题检测一、 客观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醇厚(chn) 切磋(qi) 削价(xu) 差强人意(qin)B泡桐(po) 骁勇(xio) 商榷(qu) 不屈不挠(no)C着急(zho) 散步(sn) 刷白(shu) 洗洗涮涮(shun)D嶙峋(xn)对峙(zh) 犒劳(ko) 追本溯源(s)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B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C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D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
2、府未雨绸缀,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那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A.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
3、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二、课内知识回顾:与妻书5.重点实词解释:(1)称chn心快意:(2)必不能禁jn失我之悲:(3)使之肖xio我:(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5)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6.重点虚词:(1)汝其勿悲: (2)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3)而亦无辞
4、相答: 7.词类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4)汝幸而偶我: 8.特殊句式:(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4)称心快意,几家能够(5)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
5、,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
6、,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B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 顾:顾念10以下各
7、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下诏罪己,求直言 凡十余条,皆切至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
8、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5分) 译文: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5分) 译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题。赠 少 年【唐】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13“月照高楼”与 “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有什么
9、意味?(5分) 14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人民日报评论部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 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
10、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日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
11、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 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 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 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
12、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 月1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
13、值得肯定。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_16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 分)_17.“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 分)答:_假期作业六参考答案:1A(B泡桐po;C散步sn;D 嶙峋xn)2D(A邻临;B世势;C记计)3. D解析:D项,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
14、续。4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二、课内知识回顾:与妻书4.重点实词解释:(1)称chn心快意:符合(2)必不能禁jn失我之悲:经受(3)使之肖xio我:相像,类似(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5)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终于,副词)5.重点虚词:(1)汝其勿悲 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2)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3)而亦无辞相答 指代性副词,我6.词类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敬;后两个“
15、老”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3)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名词活用为动词,追求(4)汝幸而偶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7.特殊句式:(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2)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省略句)(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4)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主谓倒装句)(5)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表选择,与其不如三、文言文阅读:1D解析:顾:反而。2C解析: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
16、谏的话;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3D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4(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译出大意给2分;“因”“究”“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
17、,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
18、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
19、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
20、啊!不可以抹杀。”四、诗歌阅读:1“月照高楼”中的“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1分),“月上柳梢”中的“月”极尽缠绵之意(1分),“晓风残月”中的“月”含有悲凉之情(1分)。2(共4分)我同意这种说法。“酒酣夜别淮阴市”一句借用淮阴侯韩信的少年不得志时贻笑于淮阴一市的典故(1分),暗写诗人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恃才傲物,不为世用(1分)。“别”字寓有以韩信的襟怀抱负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1分)。“月照高楼一曲歌”一句和少年以壮志共勉,表达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1分)。(如果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的,自圆其说也可。但最高得分不超过3分。)赏析: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
21、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而庵说唐诗卷六)。这首小诗确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
22、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
23、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五、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解析】根据第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
24、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本题任意扩大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15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 分)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析】文中第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16.“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 分)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向度”其实就是指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8